陳篤生

陳篤生

陳篤生,1798——1850年,祖籍福建漳州海澄縣(今福建龍海市海澄鎮倉頭村尤墩社),1798年生於馬六甲。其家族早年到馬六甲,以種植業為生。陳篤生20歲遷居新加坡,初以販蔬菜、水果、雞鴨為業,後在十八溪墘開陳篤生商行,經營土產,3年後又與英商懷特赫合營大宗土產,輸出熱帶產物,輸入建築材料。歷20多年的經營,遂成巨富,商界領袖。1844年,他捐資在珍珠山興建的貧民醫院落成,被推為董事會主席,該醫院後改為陳篤生醫院,並立碑紀念,碑文為新加坡第一篇紀功華文文獻。1846年新加坡當局封其為太平局紳,為第一個獲此榮銜的華人。平生樂善好施,排解僑胞糾紛,為世人稱頌。1850年去世,葬於新加坡歐南山北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篤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798年
  • 逝世日期:1850年
  • 職業商人
  • 主要成就:捐資陳篤生醫院
  • 出生地馬六甲
  • 祖籍:福建漳州海澄縣
主要成就,族譜記載,

主要成就

1798年,陳篤生在馬六甲出生。新加坡新開埠後,他為謀求發展,遷移入境。少年陳篤生為解決三餐問題,到市場擺攤賣食物。有了積蓄後,他便同別人合夥做起了土產生意,後來成為有名的出入口商——20年後,陳篤生成了家喻戶曉的商業領袖。發達後的陳篤生並沒有忘記曾經的貧困生活,他行善濟世,幫助窮苦人民。當時的新加坡,各種疾病滋生,瘧疾、霍亂、天花、風濕、肺癆……這些都是致命的疾病,陳篤生認為要與疾病搏鬥,惟有倡建醫院。1844年,為了新加坡人看病方便,陳篤生個人捐資,在珍珠山上建立平民醫院,後來該所醫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便是如今遐邇皆知的陳篤生醫院。
成立於1844年的陳篤生醫院,是新加坡第二大急症綜合醫院,除了有1200個病床,還設有多種最尖端的醫療設備、醫療儀器,以及最新的通訊與資訊科技器具。2003年沙斯來襲時,陳篤生醫院是新加坡指定的篩檢與治療中心。陳篤生醫院繼續對不斷浮現的傳染疾病進行研究,以便找出最好的治療方案。

族譜記載

提起陳篤生,眾所周知,陳篤生醫院的前身平民醫院是他出資創辦的。他也是天福宮草創時期的大董事(地位等於董事長),在新加坡開埠初期的歷史名人中,除了萊佛士之外,有誰的名聲比他更響亮?然而,由於史料缺乏,人們對於這位曾對新加坡社會建設——尤其是社會公益事業做過重大貢獻的人物,了解不多,訛傳不少。 所幸的是,陳篤生家族留下了一部族譜,有條不紊地記載了從陳篤生在明朝的先祖,一直到19世紀末的家族繁衍史,可以幫助人們了解這位先驅人物及其後人的生平事跡,也可以幫助歷史學者糾正一些記載上的錯誤。
陳篤生
陳篤生族譜
根據這部族譜的記載,陳篤生原名是卓生(請參看族譜的影印部分),生於清代嘉慶十二年陰曆三月十二日,嘉慶十二年是公元1807年,但是新加坡一些歷史書卻記陳篤生生於1798年,相差了9年。究竟應以哪個記載為準呢?這個問題得煩勞歷史學者去考證了。原名卓生怎么變成篤生?據多位獅城歷史學者表示,陳篤生生前就已經改了名,也有人懷疑這是他逝世後才由別人改的,因為這部族譜修刊時,陳篤生已逝世多年,但譜上沒有註明他又名篤生。
從族譜中,陳篤生的父親是陳月中,母親是侯玉娘,祖籍福建海澄。這位老先生的壽命相當長,逝世的時候葬在馬六甲武吉新絨。陳篤生的母親侯氏也長壽,活了81歲,也葬於馬六甲。陳篤生本人在馬六甲出生,後來遷居新加坡。1850年在新加坡逝世,葬於歐南山山麓,族譜上將歐南山稱為振成山。按族譜的記載,陳篤生逝世時才43歲,而不是一般記載的52歲。
陳篤生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大哥叫孟郎,二哥叫有郎,篤生之下有兩個妹妹。 陳氏族譜還特地記載,陳篤生“特授英國實叻(即新加坡)甲爵。”據查,這裡的“甲爵”,其實是J.P勛銜,通稱為“太平局紳”。陳篤生是新加坡華人受英國賜冊為太平局紳的第一人,也是早年福建幫的地位最為顯赫的領袖。 族譜也記載了陳篤生的後人的名表與生卒年月日,對於人們研究這位在新馬社會曾有過重大影響的大家族的歷史,有很大幫助。
陳篤生的長男金鐘,成就比篤生更大,地位也更為顯赫,不僅是當時福建幫的第一號人物,而且也是新馬華人社會的傑出領袖。 陳金鐘七弟陳德源的第三個兒子(即是陳篤生的孫子)齊賢,是馬來亞橡膠種植業的先驅者,馬六甲第一座橡膠園是他開發的。陳齊賢是這部族譜所記的最後一個人。
陳篤生族譜的發現,有一段曲折的過程,20年前,新加坡一名會計師和著名戲劇家郭寶昆,無意中成為這一重大發現的要角。 從小受英文教育的會計師艾力·陳(Eric Tan)完全不識中文。有一天,他的一個遠親來問他,他家中是否收藏一部陳家的族譜。他不知族譜為何物,但卻記得他的父親留下一本中文線裝書,收在他的保險箱中。於是,他就把這部線裝書交給這名遠親。
陳篤生
陳篤生在新加坡逝世,葬於歐南山山麓
後來,他獲知這個遠親正是新加坡歷史名人陳篤生、陳金鐘的直系後人,而他本人則是陳篤生的旁系後人。於是,他決心“尋根”。他找了在澳洲留學時認識的戲劇家郭寶昆,請他把整部族譜譯為英文。
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據族譜封面上的題記,這部族譜是在清代同治十年(1872年)修刊的,距今已經128年了。郭寶昆花了將近一年時間,仍未完成。他遇到了許多翻譯上的困難,例如中文的天干地支,陰曆與陽曆的對照,還有許多中國的地名、方言、民俗的特殊用語,要譯為英文是非常困難的。此外,他還要根據這部族譜,將陳氏家族的系統表列出來。儘管困難重重,郭寶昆感於艾力·陳的尋根精神與熱忱,他決心排除萬難完成這項艱巨的工作,他再三向艾力·陳表示,他願意義務做這項工作,不收取費用。
陳篤生
陳篤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