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碩貞起義是發生於公元653年的歷史事件,陳碩貞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權,任命章叔胤為僕射,總管各項事宜,自稱“文佳皇帝”。
陳碩貞,又名陳碩真,唐代睦州雉山縣梓桐源田莊裡(今浙江省淳安梓桐鎮)人,巾幗女傑。於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眾起義,自封為“文佳皇帝”。早年喪夫,是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起義軍的女首領。唐朝高宗時期的陳碩真,自稱文佳皇帝,不過她的起兵堅持了一個月就被鎮壓下去了。
陳碩貞自幼父母雙亡,和一個妹妹相依為命。姐妹倆歷經世間風霜雨雪,嘗遍人間辛酸苦辣,姐妹倆一直熬到妹妹被鄉鄰收養,陳碩貞到一鄉宦人家幫工,這才能吃上一頓飽飯。清溪山高谷深,河道交錯,物產十分豐富,正因如此,朝廷在此徵收的賦稅也很多,搜當地百姓負擔十分沉重。
這一年,清溪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災,朝廷不但不開倉賑糧,還照樣徵收各種賦稅,導致民不聊生,賣兒鬻女,流離失舍,餓殍載道。陳碩貞看到鄉親們的苦難景象,想到自己也曾得到過鄉親們的幫助,於是不顧自己安危,偷偷打開東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結果被東家發現,捆綁起來,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眾鄉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當天夜晚,眾多鄉親自發組織起來,沖入關押陳碩貞的柴房,將其救出,為逃避官兵的搜捕,陳碩貞逃入深山之中隱跡,裝扮成一位道姑,療養身體。
陳碩貞在養傷期間,覺得只有推翻朝廷,才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陳碩貞決定利用道教來發展信眾,作為以後起義的力量。她先是散布一些訊息,說自己在深山遇到了太上老君,並被收為弟子,並向大家展示她所學到的種種法術,因為鄉民希望她成仙后能更多的為民造福,對陳碩貞“升仙山受仙法”的說法深信不疑,過了一段時間,她又宣稱,自己已經得到了太上老君的神諭,馬上就要羽化登仙了。但這時,有人向官府告密說:陳碩貞成仙升天是假,圖謀不軌是真。於是官府派人四出搜尋,將陳碩貞抓了回來,並以妖言惑眾圖謀不軌之類的罪名將案件上報上司,幸好眾多鄉親積極籌措資金,打通了關節,這才使得陳碩貞無罪釋放。經歷這次風波後,陳碩貞覺得官府已經注意到了自己的行為,若不儘快起義,恐怕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猛虎歸山,蛟龍入海,自然就會掀起一場風浪。陳碩貞有一位親戚叫章叔胤,他積極支持陳碩貞的起義計畫並做了大量的宣傳組織工作。章叔胤對外宣傳說,陳碩貞已從天上返回青溪,現在她法力無邊,變幻莫測,可以召神將役鬼吏。這說法一傳十,十傳百,愈傳愈玄,方圓百里的百姓無不對陳碩貞頂禮膜拜,陳碩貞的每一句話都是神語仙音,足可令信徒赴湯蹈火而不辭。
眼看信徒發展的人數差不多了,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初,陳碩貞正式宣布起義,與官府進行對抗。她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權,任命章叔胤為僕射,總管各項事宜,而她自己則稱為“文佳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參加農民起義的婦女不計其數,但做領袖的婦女卻寥若晨星,而做領袖且又稱皇帝的婦女,則只有陳碩貞一人,從這一點上講,她作為農民起義領袖,無疑是最具有魅力和魄力的一個。
不得已,陳碩貞從歙州撤出,改變原來集中兵力進攻的方法,制定分路出擊,採用運動戰與襲擊戰結合的方針,打擊敵人擴大勢力範圍。唐政府派揚州長史房仁裕發兵征討。在此方針下,陳碩貞命童文寶統兵四千,掩襲婺州(今浙江省金華)。童文寶率兵進入婺州後,與官軍遭遇,變掩襲成強攻。
這時,擔任婺州刺史的是崔義玄,此人身經百戰,頗有智謀。崔義玄在城中聞報警報,立即召集文官武將,準備發兵抵抗,官員們卻懾於義軍的聲威,紛紛說:“陳碩貞有神靈護衛,敢與其兵對抗者,無不殺身滅門,還是迴避為上”。絕大多數人不願前去。這時,一個叫崔玄籍的司空參軍卻說:“順天心合民意的起兵,有時尚且不能成功,陳碩貞不過是個有點法術的女人,一定堅持不了很久”。崔義玄聞聽此言,大喜過望,立即命崔玄籍為先鋒官,他自己統率大兵跟進。
陳碩貞聞知童文寶在婺州受阻,帶領主力來到婺州支援,參戰的義軍達數萬人。義軍雖然在人數上占優勢,但起義才一個來月,戰士未經訓練,戰鬥力有限,過去能克州陷府,憑的是聲威和拼勁,如今聲威和拼勁雖在,但面對訓練有素,指揮得當的官兵卻有些力不從心。
兩軍在婺州境內僵持著,陳碩貞為打破僵局,改變客地作戰、敵情不熟等不利條件,不斷派出間諜刺探敵情,有一次僅被唐兵擒住的間諜就達數十人。而崔義玄這邊也沒閒著,向四方發出了求援。
就在兩軍僵持之際,一天晚上,忽然有一顆隕星墜落在陳碩貞的大營中。崔義玄立刻大造輿論,說這就是陳碩貞的將星隕落,陳碩貞必死無疑。崔義玄統帥的軍隊頓時軍心大振,而陳碩貞一方的士氣則大大低落。在下淮,兩軍大戰。唐軍以大盾牌保護刺史崔義玄,崔義玄說:“刺史避箭,還有誰拚死作戰!”命撤去盾牌。唐軍士卒受到激勵,陳碩真軍大敗,被斬首數百人。唐軍允許陳軍投降,追擊進入睦州境內時,投降的人達到一萬。
公元653年十一月底,揚州長史房仁裕的援軍到達婺州,與崔義玄前後夾擊義軍。戰鬥情況相當慘烈,參戰的數萬義軍,最後除一萬多被俘外,其餘大部戰死。“文佳皇帝”陳碩貞及僕射章叔胤在戰鬥中被俘,最後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