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捷

陳洪捷

陳洪捷,漢族,1959年生於西安,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主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蔡元培研究會秘書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洪捷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教育學
  • 職務:北京大學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發表成果,科研項目,獲獎情況,學術交流經歷,

人物經歷

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德國語言文學專業,1998年在北京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書法家。兼任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歐美同學會德奧分會副會長等。
社會職務:社會兼職 兼任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教育評論》雜誌主編,《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主編、中國蔡元培研究會理事,中國德國研究會理事,澳大利亞《高等教育》雜誌顧問編委。

研究方向

研究興趣偏重於理論和歷史層面,關注的研究問題大致包括4個方面:
(1)高等教育與高深知識。此方面的研究力圖探索高深知識的整體特點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旨在理解高等教育的知識基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觀念、知識和高等教育》(2012)“論寂寞與學術工作”(2003),“高等教育與高深知識”(2006),目前還正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2)德國高等教育。此方面的研究力求把握和跟蹤德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並研究德國高等教育19世紀以來的歷史。體現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德國20世紀的高等教育”(2001)、《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2002)、“什麼是洪堡的大學思想?”(2003)、“為學術還是為職業?-- 德國大學學習傳統及其變遷”(2005)、“‘利祿之徒’,還是‘哲學之才’?— 論席勒的大學教育觀”(2005)等。
(3)中國高等教育史。此方面的研究力圖從知識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的歷史。體現這方面研究的成果有:“西學東漸與中國對專業教育觀念的接受”(1999)、“蔡元培對德國大學觀的接受及其文化歷史背景”(2001)、“中國古代知識階層的聖哲性格”(2003)、“取士:科舉制度的觀念基礎”(2003)。
(4)中德學術交流史。此方面的研究關注德國學術資源對中國近現代學術轉型與建設的貢獻,既考察制度和觀念方面交流,也注重有關學者個人的學術活動。體現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西學東漸與中國教育觀念的變化—清季中國對德國教育的認識及對西方專業教育觀念的接受”(1999)、“漢學家父子話中國”(1999)、“洪堡大學觀念在中國的影響:以20世紀初年北京大學為例(德文,2001)、“悠悠十年哥廷根——季羨林在德國的求學經歷”(2005)、“中國對德國教育的接受與研究”(2007)、《中德之間:大學學人與交流》(2010)等。

主要貢獻

另外還主編了《國外高等教育學基本文獻講讀》(2014)、《博士質量:概念、評價與趨勢》(2010),參加了《教育大詞典》、《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的詞條撰寫工作;寫有散文"艾城記事"(《旅德追憶—二十世紀幾代中國留德學者回憶錄》,商務印書館2000)。

發表成果

《觀念、知識和高等教育》(2012)等。
中德之間——大學、學人與交流》(2010)
《博士質量:概念、評價與趨勢》(2010年)
論寂寞與學術工作 論文 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2.6
《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2002、2006)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德國世紀的高等教育 論文 高等教育研究 2001.1

科研項目

北京大學結構與規模研究
具有中國特色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研究、工程博士培養的機制與模式改革研究、知識轉型下的博士培養:類型、工程與評價、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年度報告等

獲獎情況

《中國博士質量報告》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2)
《博士質量:概念、評價與趨勢》獲北京市第12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2)等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報告》(課題負責人之一)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09)
《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 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6.09
《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 首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4.11
《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 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4.11

學術交流經歷

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1987/1988)
德國艾希施達特大學(1995/1997)
德國卡塞爾大學(1998)
德國馬普哥廷根歷史研究所(1999)
德國洪堡大學(2000)
德國埃爾福特大學馬克斯韋伯研究院(2010)做過訪問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