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哲

陳江哲

陳江哲,一位民營家具老闆,痴迷潮劇。2004年3月,創辦了小梅花潮劇藝術團。兩年的發展,藝術團打響了名聲,在潮劇演出市場站穩了腳跟。2005年12月,揭陽市“小梅花”潮劇藝術團榮獲中宣部、文化部頒發的“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先進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稱號,這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民營文藝表演團體,也是成立時間最短、演員年齡最小的一個受表彰的藝術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江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揭東炮台
  • 職業:潮劇教師
  • 主要成就:創辦了小梅花潮劇藝術團
經歷,成就,

經歷

陳江哲出生在揭陽炮台鎮的一個普通農家,炮台是遠近聞名的“小戲之鄉”,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潮劇正處在鼎盛時期,鎮上的戲院幾乎每晚都有專業劇團在演出潮劇,第二天戲院的評論欄上便貼滿了各種各樣的評論文章。那時候一張戲票就賣幾分一毛錢,但對家庭經濟比較困難而又喜歡看戲的陳江哲來說,這已是不小的負擔了。他每個月看不了幾場戲,更多的是徘徊在戲院外面看那些不花錢的戲評,漸漸的,潮劇的種子在陳江哲小小的心田裡生根、發芽。他曾在心裡暗暗發誓:我今後要是能賺很多錢,第一件事就是夜夜看潮劇,一定要看個夠!
國小畢業後,陳江哲為生活所迫做起了小生意,1989年他來到汕頭市一家公司任職,後來又出來自己創辦企業。二三十年來,他幾乎什麼生意都做,身份職業一變再變,惟獨對潮劇的熱愛始終沒變。看到那幾年潮劇戲曲藝術青黃不接,儘管政府很重視,但青年一代都喜歡流行音樂,把潮劇當成“老人戲”、“拜神戲”,而潮劇演員的藝術水平也確實有所下降,人才缺乏,市場萎縮,陳江哲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決心為潮劇的振興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1年,陳江哲個人籌資與省劇協和汕頭電台聯合舉辦了汕頭首屆潮劇票友演唱會,2003年又與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了第二屆演唱會。2004年,陳江哲將潮劇票友演唱會搬到了家鄉揭陽去,連續舉行了兩夜。這4場演唱會場場爆滿,觀眾反響十分熱烈,這讓陳江哲倍受鼓舞,感到潮劇在民間還是很有市場的。
2004年3月,陳江哲在家鄉炮台鎮的一座舊祠堂里辦起了“小梅花潮劇藝術培訓中心”,中心採取非學歷業餘培訓的方式,學習時間從每周星期五晚上開始,到星期天下午結束,學員固定為50人,來自潮汕三市,年齡從4歲到18歲不等。深得潮劇三昧的陳江哲主要負責教學生唱念,另外還聘請了10位潮劇知名演員和資深專業人士擔任教師,“度身定做”培養潮劇藝術幼苗。目前,該中心已培養出了香飄四方的五朵“小梅花”———學員黃曉佳、吳澤霞、方沐榕、陳佳佳分別摘取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金花獎,江楚曼獲得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銀花獎。

成就

以戲帶功產業鏈撐起“小梅花”
要贏得口碑,服務農村和基層,去貧困地區的演出都不收費;演員們還都是孩子,文化課學習不能受影響,演出場次受限制;另外,有些孩子藝術天賦好,但家庭有困難,藝術團更是不惜血本挖掘培養,現有20多名免費培養的學員。聘請名師,還要大筆支出。如果僅靠演出和學費收入,根本無法支撐,如此辦團,沒有政府投入,能長久嗎?
“產業化道路讓藝術團能夠長遠健康辦下去。”陳江哲說。陳江哲帶著熱情走進戲劇演出行當,也帶來了與傳統戲班不同的經營管理理念。“小梅花”在辦團之初,陳江哲就設計了一條產業化的路子,即以出色的演出和教學成果,打造優秀的文化品牌,在演出、培訓、音像製品三個市場上並進,取得市場回饋。
“我們把藝術培訓與演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陳江哲說。原來,陳江哲同時還創辦了“小梅花潮劇藝術培訓中心”,既作為藝術團的排練場所,又建起後備人才庫。藝術培訓中心採取業餘培訓的方式,為不耽誤孩子們學習文化課,培訓時間從星期五晚上開始,到星期天下午結束。學員保持在50人左右,年齡5到17歲。培訓中心聘請的10多位老師,大部分都是潮劇知名演員和國內戲劇界的知名人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