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袞

陳榮袞(1862-1922年),字子褒,號耐庵,別號婦孺之仆,廣東新會外海鄉(今屬江門市郊區)人。少有文名。

基本介紹

  • 本名:陳榮袞
  • 別稱:婦孺之仆
  • 字號:子褒
  • 出生地:廣東新會外海鄉
  • 出生時間:1862
  • 別號:婦孺之仆
個人簡介,生平成就,

個人簡介

光緒四年(1878年)中秀才,後在廣州六榕寺附近設館教學。
陳榮袞
光緒十九年應鄉試,中式第五名,膺五經魁,名列康有為之前。 後讀了康有為的文章,自愧不及,遂拜康有為為師,與邑人梁啓超、 盧湖父等人“萬木草堂”攻讀。除學習經史之外, 還常到雙門底“聖教書院”閱讀教會翻印的西方書籍,兼學英文。

生平成就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春,陳上京會試,參加康有為、梁啓超發動的“公車上書”簽名活動。夏,又參加“強學會”, 倡導維新。同時,開始編撰《婦孺須知》一卷, 次年又印行《婦孺淺解》等書。
陳榮袞
光緒二十三年,出版《幼雅》一書,撰文《俗話說》, 主張講俗語、寫俗字。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春,陳在京參加康有為、 梁啓超組織的“保國會”。“百日維新”時期,任譯書局於事。變法失敗, 他於是年八月東渡日本,在神戶《東亞報》社主任韓文學、 主編僑本海關(日人)幫助下,遍訪各地中、國小校,考察教育方法, 受到著名教育家福澤諭吉辦的“慶應義塾”的啟發,決心進行教育救國。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初,陳榮袞回國, 撰文指出“文言之禍亡中國”,提倡報紙宜改用白話文,是我國提倡白話文的第一人。從此,他投身教育和編寫婦孺課本, 一度赴開平縣鄧氏家塾任教,不久即去澳門,在荷蘭園正街設館教學, 初名“蒙學書塾”(後改“灌根書塾”)。 是年又組織“教育學會”(後改“蒙學會”),廢止初級學生讀四書五經,使用改良的白話文課本。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陳編印多種婦孺讀本為教學教材,主要有《婦孺三字書》、《婦孺四字書》、《婦孺五字經》, 以通俗白話文體,動用日常生活及用品為內容, 取代傳統的啟蒙《三字經》、《千字文》、《幼學詩》, 為我國最早的白話文童蒙課本。此後十多年,他在教學中陸續編寫各種婦孺課文及參考書, 計有《婦孺新讀本》、《婦孺論說入門》、《婦孺學約》、 《婦孺中國輿地略》、《婦孺信禮材料》、《幼學文法教科書》、 《國小國文教科書》、《七級字課》、(一至五種)等等,共數十種之多。 此外,還編著《教育說略》等書,編輯《婦孺報》、《婦孺雜誌》等, 時人稱他為改革啟蒙教材的先驅。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起, 陳辦的“灌根學塾”兼收女生,為我國男女同校最早的學校之一。並且開辦佩根平民義學、 贊化平民義學、灌根勞工夜學等,受到澳門人士好評,稱他為“福翁”。
民國7年(1918年),遷灌根學堂至香港,後改稱“子褒學校”,男女生二百餘人。次年與基督教友創辦“聯愛會工讀義學”、 “聯愛女校”、“聖士提反義學”等。他所辦的學校,成績優良, 故被譽為“東方之輩斯塔洛齊”(瑞士著名兒童教育實踐家)。 知名人士如洗玉清、陳德芸、利銘澤等均受業陳門。
他曾任全國孔教協會總幹事,對弘楊孔教頗有貢獻。
民國11 年(1922年)5月29日病逝香港,終年61歲。
生平除著童蒙課本外,論著由門人收集約30萬字, 編為《陳子褒先生教育遺議》於1952年廣州刊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