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久(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軍長兼第1師師長)

陳榮久(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軍長兼第1師師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榮久(1904—1937),吉林省寧安縣(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東京城鎮三家子村人。1931年參加抗日救國軍,任新編五連連長。1933年2月參加抗日救國游擊軍第四軍,任軍副官。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去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36年秋回國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937年3月,率150餘名戰士在饒河大頂子山後天津班屏嶺山下阻擊300餘人的日偽軍討伐隊,為掩護部隊轉移,不幸中彈犧牲。

1984年,在黑龍江省饒河縣大頂子山北屏嶺山旁修建了陳榮久烈士犧牲地標誌碑,供人們緬懷和悼念抗日英雄。

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榮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吉林寧安(今屬黑龍江)東京城鎮三家子村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37年3月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抗日救國軍
    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生平經歷,岳武將軍,壯烈殉國,人物評價,

生平經歷

陳榮久出生於吉林省寧安縣(今屬黑龍江)東京城三家子村的一個僱農之家,因家境貧寒,僅讀過兩三年書。
1927年,因生活所迫,在張學良部隊當兵,中東路事件之後,退役回家。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積極做吞併東北的準備,為反日救國,到東北軍二十一混成旅騎兵二營七連當兵。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目睹日軍燒殺搶掠的殘暴罪行,悲憤交加,仇恨滿腔,繳了連長的槍,率領士兵起義,投奔抗日救國軍。不久,救國軍整編,被推舉為新編第五連連長。先後在穆稜海林寧安等地活動,曾多次與日軍交戰,打擊了敵人的侵略氣焰。
1933年2月,率部到寧安參加共產黨人李延祿創建的抗日救國游擊軍,任游擊軍軍部副官。曾參加和指揮二道溝子、東京城、馬蓮溝等多次戰鬥。同年5月,根據中共滿洲省委和吉東局的指示,為擴大吉東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建立游擊區,抗日游擊軍赴密山地區活動。

岳武將軍

密山曾參加和指揮部隊與敵人進行多次戰鬥,每次戰鬥都給敵人以沉重打擊,被民眾稱頌為“岳武將軍”。
193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春,軍長李延祿去上海向上級組織匯報軍隊活動情況,被委任為軍部代理政委職務。是年秋,受黨組織指派,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臨行前向黨組織表示,一定學好革命本領,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奮鬥到底。
1936年秋,從蘇聯畢業回國。黨組織決定派他去虎林、饒河,以東北人民革命第二師為基礎,組織建立抗日聯軍第七軍。是年11月15日,第七軍正式宣告成立,任該軍軍長兼一師師長。

壯烈殉國

1937年春,日偽軍對虎饒地區的抗日游擊根據地和抗聯七軍進行瘋狂的春季大“討伐”,妄圖消滅新成立的抗聯七軍。3月初,七軍分兵幾路截擊敵人,他親自率150餘人在饒河縣小南河天津班一帶活動。3月6日,日寇駐饒河縣參事官大穗久雄率日軍百餘人向七軍逼近,陷入抗聯部隊的埋伏圈中,雙方激戰3個多小時,正當抗聯七軍發起衝鋒時,偽饒河縣警察二百多人從後路圍攻上來。他指揮全軍奮力還擊。在激戰中,身負重傷,仍忍著傷痛,堅持在山崗上指揮部隊英勇殺敵。
為粉碎敵人的企圖,陳榮久率隊分幾路截擊敵人。在黑龍江省饒河縣西北小南河天津班活動時,與300多名日、偽軍遭遇。他沉著冷靜指揮部隊突圍,並親率部分指戰員掩護大部隊轉移。激戰中,中彈犧牲。

人物評價

1984年,在黑龍江省饒河縣大頂子山北屏嶺山旁修建了陳榮久烈士犧牲地標誌碑,供人們緬懷和悼念抗日英雄。
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