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善

陳本善

陳本善,男,漢族,1963年1月生,雲南梁河人,1981年10月入伍,198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文化程度。

現任雲南省公安邊防總隊醫院專業技術4級主任醫師、武警專業技術少將警銜。

基本介紹

  • 外文名:陳本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雲南
  • 出生日期:1963年1月
  • 職業:武警專業技術少將警銜
  • 畢業院校:武警學校研究生
  • 主要成就:邊防醫院技術4級主任醫師
    勞動模範義診病患達185萬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全國公安系統抗震救災勞模
    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生平經歷,社會評價,獲得榮譽,更多相關,

生平經歷

陳本善同志從事醫療衛生專業工作27年以來,勇於探索中醫藥治療的各種疑難雜症,在當地及東南亞地區享有盛譽。平均每天接診駐地患者100餘人次,僅2001年以來,接診患者近30萬人次,其中國外患者113766人次,為部隊官兵、家屬子女以及地方孤寡老人、貧困者免費診治118718人次,免費金額達185萬元,平均每年免費金額23萬多元。陳本善同志自主研製發明的四個中成藥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專家評審,認為藥物組方合理,療效確切,審核通過批准為國家藥準字號藥品。
在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陳本善主動請纓,親自率隊奔赴汶川抗震救災第一線。在災區,他上山採集新鮮中草藥近兩噸,熬制防疫大鍋藥10餘噸,用中醫診治傷病員4000多人;在災區,他冒著生命危險,排除重大安全隱患,確保了7000餘名民眾的生命安全;在災區,他不怕犧牲,冒著餘震到幾公里外的地方尋找安全水源,讓駐地的民眾喝上了安全的水;在災區,他身先士卒,忘我工作,全力抗災防疫,治病救人,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樹立了行醫為民的良好形象。5月15日,他走進了一個住著四五十名災區的簡易棚子,發現一位60多歲的老人,頭部受傷,神志不清。陳本善給老人把脈後,冒著餘震跑去到附近的山上采來草藥,敷在老人的傷口。當天半夜,昏睡了幾天的老人清醒了。就這樣,在災區一傳十,十傳百,陳本善的“神醫”的名聲馬上在漩口傳開了。來找他看病的民眾絡繹不絕,有的甚至從十幾里外的村里過來。陳本善每天從7點一直忙到晚6點,直到看完最後一個病人,累到骨頭都要散架了,可他沒有一句怨言。
在災區的一天夜裡,陳本善院長查鋪查哨時,發現離營地不遠的馬路上發現了27噸過氧乙酸。搬運救災物資的工人們都不知道這東西是做啥用的,有什麼危險,就當成了普通物資放在了路邊。陳本善知道過氧乙酸在保存中溫度一旦超過41攝氏度就會引起爆炸,如果這27噸的危險品發生爆炸,後果不堪構想。陳本善立刻衝過營地,火速叫醒一大批戰士,連夜把這些危險品搬運到了安全的地方。他用細緻的觀察和過人的智慧為漩口人民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社會評價

陳本善是雲南邊防總隊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救援隊副隊長、雲南邊防總隊醫院院長。四川汶川大地震時,他被譽為“胡主席派來的神醫”。4月18日,記者隨陳本善來到東巴鄉東涼村巡診,這已經是他第六次來到這裡了,他幾乎走遍了每一戶人家,為他們送醫送藥,還盡力幫他們解決眼前的困難。
剛進村,一群藏族同胞就揮著手找來了。雖然不會說漢語,但從他們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對陳院長已經非常熟悉了。
陳院長忙著給村民治病時,隨行的醫生對記者講起幾天來他救助民眾的事。
巡診中陳本善發現有位孕婦家還沒有分到帳篷,就專門安排人給她家送來一頂帳篷。因為不知這個孕婦的姓名,他就讓人一家家地去問去找,終於找到了她家。這位孕婦激動地拉著送帳篷的醫生的手,連連稱謝。
陳本善給一位腿被壓傷的婦女救治時,因為她傷口很深,十分疼痛,發出很大的呻吟聲,她的孩子在一旁對陳院長說:“叔叔你能不能輕點,我媽媽太疼了。”其實當時陳院長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他的手法更輕了,沒有固定的夾板,他就用刀削木板代替。這個11歲的孩子看到陳院長這么周到地為媽媽治病,激動地說:“叔叔,我喜歡你。”
說起陳本善這幾天在巡診中幫助藏族同胞的事,同事們說了一件又一件。他此次來災區,口袋裡帶了4000多元現金,都送給受災民眾了。
正說著,在陳本善指導下煮的大鍋藥好了,村民們拿著碗、杯等器具依次排隊前來領喝。據說這種專配的大鍋藥,可以消腫止痛、防瘡、治感冒,特別對高原反應有相當的療效。一位藏族婦女說:“他這個藥很神奇,我們前幾天喝了後,身體感到好多了。”陳院長說,自15日以來,他們已為災區民眾煮了32鍋大鍋藥。
“這幾天有好幾撥藏族同胞來到駐地謝我。他們說的話我聽不懂,但他們的手勢我可以看懂,他們都會豎起兩個大拇指,表達他們的謝意。他們其實不是在謝我,而是在謝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陳本善邊說邊撫摸著一個小孩的頭。
“前兩天,青海省委書記強衛專門來看我,說我是高原神醫。我說,汶川大地震時,我也用自己的技術治癒了許多病人,現在還是一樣。只要這裡需要我,我就會一直在災區服務。”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在村民們依依不捨的目送下,陳院長和他的醫療巡診隊離開東涼村。這是他們幾天來最早返回的一次巡診。“他們都說我走得太快了,跟不上我。其實我們來這裡乾什麼,不就是抓緊時間為受災百姓服務嗎?”陳本善說。
這時我們想起,早就聽說,雲南邊防總隊赴玉樹地震災區救援隊是第一支抵達災區的專業醫療救援隊,還未出機場就救了一條生命。當時準備上飛機的傷員中一位名叫方輝的女同胞已生命垂危,陳本善當即放下手頭所有事情,開始搶救。他先用中醫推拿技術使她張開嘴,然後把麵包渣送入她口中,餵她水喝。15分鐘後,她甦醒過來,豎起兩個大拇指表示感謝。從那一刻開始到此時,陳本善不知救助了多少受災同胞。

獲得榮譽

陳本善同志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全國公安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雲南省勞動模範”、“雲南十大傑出青年”、“雲南省優秀青年中醫”、“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雲南省第二次民族團結先進個人”、2006年被昆明市西山區授予優秀市民榮譽稱號;享受公安部特殊津貼,並獲得公安邊防部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二等獎勵津貼。

更多相關

其實你不算帥,但是你很可愛!黝黑的皮膚,燦爛的笑容,加上迷人的酒窩和白白的虎牙,這一切會永遠留在我心中!”這段通訊作品中常見的人物肖像描寫並非出自記者的手筆,它的作者是四川省汶川縣雁門鄉過街樓11號的村民尚忠秀———一位在汶川震災中受到驚悚流產的少婦。 在一本磨得卷了邊的留言簿上,尚忠秀用了將近1000字的篇幅,來表達對汶川大地震後救她出水火的醫生———陳本善的感激之情。陳是雲南邊防總隊醫院院長、雲南邊防總隊赴四川汶川災區醫療隊隊長。
41歲的陳本善擅長中醫醫術,在雲南省中醫界盡人皆知。由於多次受命赴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執行醫療任務,他在東南亞諸國的上層人士中聲望日隆。就是這樣一位名醫,在汶川地震發生後,主動請纓,親自率隊奔赴汶川抗震救災,殫精竭慮為災區民眾療傷診病,被漩口鎮乃至汶川縣十里八鄉的百姓親切地稱為“神醫”。 5月13日晚11時,雲南公安邊防總隊醫院接到上級命令,組建130人醫療救護隊,緊急趕往災區,執行搶險救護任務。從都江堰通往汶川縣漩口鎮的公路多處塌方,道路不通,救援物資和車輛人員都無法進入,陳本善率領雲南邊防總隊醫療隊徒步40多公里,歷經9個小時急行軍,率先進入汶川縣漩口鎮,其神可見一斑。 到達漩口,天色已暗,但作為第一支進入漩口的醫療隊,這些橄欖綠的出現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陳本善知道受傷的民眾一定很多,急需醫治,立即帶領醫護人員到各個村莊去巡診。
走進一個住著四五十個受災民眾的簡易棚子,便有一位青年村民急切地跑過來,拉住陳本善的手連聲說:“救救我爸吧,你看他怎么了?”病人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頭部受傷,神志不清,躺到地鋪上說著胡話。陳本善精通中醫診療推拿,而且對中草藥很有研究。他給老人把脈後,轉身疾步向山上跑去。衛生員在身後邊追邊喊:“院長,別上山,危險。”陳本善邊跑邊說:“沒事,我們帶的藥品不全,我到山上找些草藥來!” 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亮,陳本善深一腳淺一腳地在綠草遍野的山上搜尋,半個多小時後,他採回了一株株人們不知名的植物。
在受災民眾詫異的目光注視下,陳本善將這些植物搗碎,用紗布裹住患者的傷處。他一邊包紮一邊安慰患者家屬。他說:“別擔心,老人家是外傷導致神志不清,幸好後面山上有好多草藥,這幾種藥配在一起對於治療外傷非常有效。”患者的兒子在一邊連連點頭。 之後,陳本善又為幾位患者把脈,他的診斷讓受災民眾們特別驚訝,因為他不用病人“開腔”,竟然會把他們的症狀及病情說得非常清楚、準確。
到達災區的第一夜,陳本善便為近20名災民進行了診療。
5月16日天剛亮,就有十多個受災民眾找到雲南醫療隊的臨時駐地。他們手裡拿著蔬菜雞蛋,還端著剛剛煮好的熱騰騰的稀飯。人們邊走邊說:“陳醫生在哪裡?雲南邊防的同志們,我們送早飯來了。”陳本善帶著幾個官兵迎出去,為首的正是昨夜那位患者的兒子,他把手裡的物品一股腦地放在一位邊防警官手裡,拉住陳本善含著熱淚說:“神醫啊,您真是神醫再世。我父親半夜就清醒了,他都昏睡好幾天了,是您的一服藥讓他醒過來了。你是我們全家的恩人吶!” 陳本善的名聲馬上在漩口鎮傳開了,來找他看病的民眾絡繹不絕,有的甚至從十幾里外趕過來。陳本善和醫療隊的官兵們一邊在漩口鎮搭建戰地醫院,一邊為當地民眾療傷治病。每天從早7點一直看到晚6點,累得骨頭都要散架了。 大災當前,氣候反常,斷電停水,露宿野外的當地民眾和救援部隊很多官兵都患上了急性腸炎、皮炎。災區藥品器械缺乏,這是最讓醫療隊發愁的事。為了解決這個困難,陳本善不辭辛苦、不畏艱險,無數次帶人上山尋找可以治病的草藥,拿回來煮成藥湯給當地民眾和救援人員喝,既治了病又起到了防治的作用,效果非常好。 “我老伴口腔潰瘍,吃飯惱火得很,陳院長一服藥就給醫好了。不讓我開腔,他號脈竟然能號出我腰椎陳舊性骨折,我想了半天才想起1965年我的第5腰椎骨折,神!真神!”60多歲的阿壩州水泥廠退休工人鄧崇武一手拿著陳本善給開的中藥,一手豎起大拇指。 隨著一位又一位受災民眾轉危為安,一位又一位被頑疾困擾多年的病人痊癒,上校院長陳本善的“神醫”美名在漩口鎮的民眾和數千名救援人員中不脛而走。
神醫有仁術,還有一顆仁心。給80歲以上的老人看病,陳本善都要捐贈給每人100元。一位病員家裡受災情況嚴重,他一下就掏出了600元。“這些天,陳院長捐給受災民眾6000多元了!”雲南邊防總隊後勤部部長孫壽廣告訴記者。 “你記錯嘍!你今年才51歲!”陳本善一邊號脈,一邊和面前的這位81歲的於廣林大爺開著玩笑,排隊等候診治的民眾聞言,臉上笑開了花。
“這些中草藥拿回去泡酒喝,莫喝多了,喝麻(四川方言,意為醉)了我可不管!”陳本善一邊寫處方,一邊和55歲的徐桂芳大媽擺龍門陣。四下里,又是笑聲一片。
陳本善的一口雲南話和四川方言十分接近,問診、交流沒有任何障礙。他告訴記者,開玩笑是為了讓民眾儘快走出震災陰影,也算是心理危機干預吧。“這叫放羊拾柴兩不誤。”陳本善微笑著說,兩顆虎牙在陽光下亮晶晶的。期間,陳本善用中醫診治傷病員2600多人,帶來的近80萬元的中草藥和西藥已基本告罄。這還不算他和醫療隊上山採集的2000餘斤草藥。隨後,他電話通知同是中醫的愛人,把自己家裡庫存的8麻袋中草藥從昆明空運到災區。採訪時,記者就是搭乘剛從成都雙流機場接貨的大客車來到漩口鎮的。 陳本善不僅醫術高明,還翻山越嶺為當地民眾引來水源,更令當地百姓刮目相看、嘖嘖稱讚。
地震發生後,造成漩口鎮附近7個自然村2000餘名駐地民眾都要跑到數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許多老百姓不得不每天跑上幾個來回,既費時又費力,大多數受災民眾和救援部隊官兵幾天都沒有洗過一次臉。
到了漩口鎮,陳本善就一直在考慮如何解決民眾用水的問題。他利用外出巡診和上山採藥的機會到處尋找水源,5月17日下午,他終於在距漩口鎮不遠的山上找到了一眼山泉。為了大家用水安全,他緊急返回漩口鎮,找到防疫人員去檢測水質。在確定水源沒有被污染後,5月18日,他帶領官兵上山引水。 在漩口鎮,平常從山上引水都是一項不小的工程,更何況在物資嚴重匱乏、每天都有數十次餘震的時候。為了找到水管,陳本善冒著生命危險,無數次衝進隨時都可能坍塌的危房中,終於找到了一些水管。水管長度不夠,他便帶人到山上砍竹子當水管用。在沒有經驗、沒有工具的情況下,陳本善和醫療隊的官兵們邊接水管邊總結,飲水工程進展十分順利。其間,漩口發生一次五級多的餘震,山上震感非常強,幾個隨行的戰士都很害怕,陳本善卻始終沒有鬆開手中的水管。他說,不能因為地震就讓引水工程前功盡棄。 5月18日中午,陳本善和醫療隊的官兵們奮戰八個多小時後,終於將清澈的山泉水接到了醫療救護所附近,解決了2000餘名民眾和駐地救災的解放軍及武警官兵的吃水、用水問題,受災民眾感激地說:“這是我們的‘救命水’啊!” “陳院長,你不要累垮了,我們還有那么多的人要你醫啊!”採訪結束時,記者聽見一位手拿中藥的大媽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