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敏(1308~1381),字希周,號復心,瑞安嘉嶼鄉鯉川里(今屬溫州文成縣大嶨鎮里陽)人。他精通經史,致力研究歷學,對天文歷學作出重大貢獻,推算發明的曆法被稱為“溫歷”,曾在浙閩一帶流傳甚廣。
基本介紹
- 本名:陳時敏
- 字:希周
- 號:復心
- 所處時代:元代
- 出生日期:1308年
- 逝世日期:1381年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元朝至正十二年四月初一發生的日食,溫州郡事先根據朝廷司天台公布的推測作了時間地點的預告。而朝廷司天台的預告正是依據郭守敬等人所編著的《授時曆》,說這次日食會是十分之八,從巳時正一刻開始。而遠在溫州的陳時敏當時卻說:不,應該是全日食,從巳時二刻開始!後來發生的這一天文現象,驗證了陳時敏預告的準確性。
而當時的司天台(古代觀測記錄天文氣象、制定頒發曆法,兼掌天文曆法知識傳授的國家機構)工作不正常,頒行下來的曆法往往不應驗,福建、浙江一帶用的就都是陳時敏的曆法。坊間稱他的曆法是 “溫歷”,以與司天台的官方曆法作區分。因為陳時敏屬溫州人,所以他的曆法就被稱為“溫歷”了。
名聲大振的陳時敏,被溫州同知多次派人來徵召,但都被陳一一拒絕。最後沒辦法推卻,他推薦好友張洙去應命。
於是張洙帶著陳時敏的“溫歷”到了司天台,補充訂正《授時曆》的部分謬誤,指導司天台官員如何以正確的“推步”方法去完善《授時曆》。以致後來頒布的《授時曆》,溫州里人乾脆稱它是“溫歷”。
明朝嘉靖辛丑年(1545),溫州郡守印刻了七十二年的檯曆頒行於世,題名此曆書為“溫歷”。直到清朝,欽天監(相當於元時的司天台)仍遵從陳時敏曆法。對此,乾隆《瑞安縣誌》編者感慨:“陳時敏之推步,可謂精矣!”
軼事典故
玩出來的天文學家
陳時敏精研“後天八卦圖”和“璇璣玉衡”(古代玉飾的觀測天象的儀器,這裡指天文學)之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推步”(推算天象曆法;古人謂日月轉運於天,猶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天象,測候節氣節令。
在家裡,陳時敏設定石盤,上刻周天度數,可觀察日月出入和天體運轉規律,獨創巧法推算天象。他又在高山平衍之地,放置用竹子鑿成的“圭”(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著的尺叫圭,南北兩端立著的標桿叫表,根據日影長短可測定節氣和一年時間長短),觀測一年四季日影變化;到了夜晚則仰觀星辰,即使夜深漏遲,他依然伏著守候天象,並作詳細記載,於是編著成“溫歷”,流行浙閩之間。
陳時敏對天文曆法的研究成果,後由平陽陳宗山所繼承。當時的陳宗山“究心歷數,遍游江湖”,卻是“未得其要”,只好回家,打算拜陳時敏為師。而陳時敏這時已過世,陳宗山只好對他的遺著進行鑽研,“得不傳之妙於文字間”,最終也成一代曆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