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擷芬

陳擷芬

陳擷芬(1883~1923),筆名楚南女子,湖南衡山人,出生於江蘇陽湖(今常州),是上海愛國女學校第一批學生。她是《蘇報》館主人陳范的長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擷芬
  • 別名:楚南女子
  • 出生地:江蘇陽湖
  • 出生日期:1883
  • 逝世日期:1923
  • 籍貫:湖南衡山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

人物生平

陳擷芬(1883~1923),筆名楚南女子,湖南衡山人,出生於江蘇陽湖(今常州),是上海愛國女學校第一批學生。她是《蘇報》館主人陳范的長女。1899年冬在上海創辦《女報》,並擔任主筆。該報不久即告停刊。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續出《女報》月刊,仍由她擔任主編。次年改名《女學報》繼續出版,由蘇報館發行。同時還擔任上海愛國女校的校長,參加了一些進步活動。1903年“《蘇報》案”發生,《女學報》也只得暫停出版。為了資助《國民日日報》的出版,她曾典賣首飾。後隨父避居日本,在東京續出《女學報》第四期,並參加反清秘密組織三合會,同留日女學生組織共愛會,被推選為共愛會會長。留日期間,肄業於橫濱基督教共立女學校。後與四川人楊儁結婚後,同赴美國留學。
陳擷芬是活躍於滬上的女報人中的佼佼者之一。其父就是著名的《蘇報》發起人陳范。在這樣一位改良思想濃厚的知識分子父親的薰陶下,陳擷芬白幼就受到相當開明的培養教化,思想觀念也較一般女子開明、趨新。1899年,16歲的陳擷芬在父親的支持與幫助下主編了《女報》,可謂從事報業年齡最小的女報人。《女報》“隨《蘇報》附送,亦即《蘇報》的婦女版”。馮自由稱這份《女報》為女《蘇報》,並說陳擷芬“名重一時”。惜不久該報停刊,以至影響不大。但陳擷芬並不放棄,三年後,在父親的協助下陳擷芬於上海以月刊的形式重辦《女報》,並自任主筆。《女報》專以婦女為對象,提倡女學、女權,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頗有影響。1903年,《女報》改名《女學報》,增設女界近史、譯件等,陳擷芬先後發表過《元旦問答》、《獨立篇》、《論女子宣講體育》等文。後來《蘇報》被清廷查封,有“女蘇報”之稱的《女學報》也在劫難逃。陳擷芬與父親同赴日本,繼續出版《女學報》。

人物軼事

紹興古軒亭口秋瑾烈士紀念碑
陳擷芬在日本結識秋瑾,加入了反清會黨三合會及留日女學生組織共愛會。光緒三十年與秋瑾改組共愛會,被推為會長。後肄業於橫濱基督教共立女校。她與楊鐫結婚後,同赴美國留學。
紹興古軒亭口秋瑾烈士紀念碑紹興古軒亭口秋瑾烈士紀念碑
陳擷芬因鼓吹女權,向被人看作與父齊名。因為生長在一個資產階級改良派知識分子家庭里,習常耳濡目染,使她很早就萌發了愛國主義思想和為婦女同胞爭志氣的取向。1898年16歲的她就已經主編《女報》,因種種原因,報紙不久就中斷,但這已經讓她嘗到了從事新聞的滋味。1902年她又在上海續出《女報》,時常以主筆兼記者身份撰寫論說、演說及新聞報導,為婦女運動鼓與呼。她擅長寫政論文,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當屬《獨立篇》,筆鋒稅利,分析深刻,充滿勢如破竹的氣勢與風格。在新聞編排上十分注重讀者來信和附加編者按語,以此營造論說的氛圍,也是充分利用報紙處處呈現戰鬥的氣息。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政論風氣占主導的社會大環境下,陳擷芬反其道而行之,讓新聞唱起主角,極力刊登鼓吹女權,提倡女學的政治新聞,寫了無數鼓吹平等、自由、獨立的新聞,如《婦人政黨》《女子從軍》《女子經商》等,鼓吹女子教育的新聞更是數量可觀。在抓數量的同時,她更看重報紙的質量與風格,報導內容多涉及好學、才女、男女平等等內容,沒有庸俗低級趣味之作。就連翻譯的著作也都是西方女子教育理論與實踐。因《女學報》是隨著《蘇報》附送的,“蘇報案”後,也難逃休刊之痛。與父陳范逃亡日本後,這位“楚南女子”仍然在東京恢復《女學報》,向清政府宣戰。
1907年,秋瑾在創辦《中國女報》時,主張要把該報作為《女學報》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來辦。1912年3月,陳擷芬和湯國梨和吳芝瑛等各界婦女一百餘人發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協濟社”,提出婦女參政要求,得到孫中山先生的讚賞與支持。陳擷芬後又就讀日本橫濱基督教共立女學校,畢業後嫁四川人楊鐫,雙雙赴美留學。1923年,陳擷芬逝世,年僅40歲。從她16歲登上新聞舞台到因求學而離開報界,不過五六年時間,卻以其非凡的業績和超群的風格注定要被歷史深深記載。
報界女傑
陳擷芬其人其事,如今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但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她卻是一位活躍於報界的傑出女性。
紹興古軒亭口秋瑾烈士紀念碑紹興古軒亭口秋瑾烈士紀念碑
光緒二十九年(1899年)的冬天,這位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和近代新聞事業的先驅創辦了一份鼓吹女權、提倡女學的報紙———《女報》。當時她只有十六歲,而那些新鮮活潑、犀利大膽的文字,又大多是出自她的手筆。
《女報》夭折後,陳擷芬之父陳范購買了《蘇報》。為了使該報辦出燙ǐ,他接受女兒的意見,聘請愛國學社的教師蔡元培、吳稚輝、章炳麟等人為主要撰稿人,並讓他們的學生章士釗擔任主編,從而使《蘇報》不僅贏得了廣大讀者,也成了革命黨人的重要輿論陣地之一。在此期間,章士釗與陳擷芬經常以詩詞相唱酬,由相互傾慕而產生愛情。然而不知為什麼,這對有情人並沒有終成眷屬。據說,章晚年時曾把他們唱和的幾十首詩詞贈予陳的親屬,以了卻他對這位紅顏知己的懷念之情。
1902年初,停刊兩年多的《女報》(後改為《女學報》)在陳擷芬的努力下與讀者再度見面。陳擷芬及其筆名‘楚南女子’經常出現在該報的各個專欄中,陳擅長寫新聞和政論,她的文章觀點鮮明,文筆優美,邏輯嚴密,風格潑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此外,陳擷芬還擔任過上海愛國女校的校長,是一位十分活躍的社會活動家。
‘蘇報案’後,陳氏父女一同逃往日本,並與‘鑑湖女俠’秋瑾在東京相識,一見如故,很快就成為至交。後來秋瑾在創辦《中國女報》時,就主張要把該報作為《女學報》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來辦。
是什麼原因使這個封建時代的女孩子具有如此出色的膽識和能力呢?只要看看她所寫的《獨立篇》,就可以得到大致的答案:‘大官受制於朝廷,小吏則受制於大吏’,乃是我們固有的傳統;再加上如今‘朝廷大官小吏百姓而悉受制於外人’,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國情。因此,所謂‘獨立者,脫壓力,抗阻撓,猶淺也,其要在不受男子之維持與干預’。可見,對於人格尊嚴和人格獨立的不懈追求,才是她嶄露頭角並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