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陳忠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陳忠軍,男,1973年1月生於灌南縣,現居江蘇淮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淮安市清河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現工作於江蘇省淮安市保全服務總公司。

書法作品曾獲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展優秀獎;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七屆書法新人新作展、首屆江蘇書法獎等專業展覽20餘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忠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灌南縣
  • 職業:書法家
  • 畢業院校江蘇警官學院
  • 主要成就: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展優秀獎
  • 工作單位:江蘇省淮安市保全服務總公司
  • 現擔任:淮安市清河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兼任:淮安市清河區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獲獎情況,入展情況,人物訪談,

獲獎情況

2014年獲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展優秀獎;
2015年獲淮安市重點文藝作品創作二等獎;
2011年獲江蘇省公安機關首屆平安家園書畫展優秀獎

入展情況

2016年,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2015年,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2015年,第二屆“趙孟頫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入展;
2014年,“朝聖敦煌”全國書法大展入展;
2014年,首屆江蘇書法獎入展;
2014年,“金山嶺長城杯”全國書法展入展
2014年,“生態大連”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2013年,“孝行天下·埇橋杯”全國書法作品展入展
2013年,“沙孟海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入展;
2013年,全國“鐵人杯”書法作品展入展;
2013年,“廉江紅橙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入展;
2013年,“三蘇獎”全國書法展入展;
2013年,第七屆全國書法新人新作展入展;
2013年,首屆“媽祖杯”全國書法篆刻展入展;

人物訪談

陳忠軍說:“我是很相信緣分的。”結緣書法,還得從他上學時候說起。
國小四年級時,學校每周有半天的書法課和作文課。那個時候,他不僅大字寫得好,小字也寫得不錯,每次作業都得高分,總得到老師的誇獎。五年級時,他的鋼筆字、粉筆字寫的也很工整了,經常幫助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幫助學校出黑板報,還會幫助老師在蠟紙上謄寫油印的考試卷。國中一年級時,他代表學校參加了區里組織的全區書法比賽,鋼筆書法獲得了全區第一名,這讓他開始認識到把字寫好的重要性。於是,他開始有意識找鋼筆字帖來練字,還愛看當時電視上播放的鋼筆書法講座。高二時,他參加了市少年宮的一個書法培訓班,認識了中國美院書法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書法老師黃江,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認真臨摹了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自書告身帖》,那時的他才算是第一次真正開始書法的臨摹和學習。高考時,他差一點考上美院成為書法專業學生。
1994年工作以後,為了生計,他曾放棄了書法好多年,轉學寫作和攝影。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他才發現自己還是深愛著書法。於是,在工作之餘重新撿起毛筆,常常潑墨揮毫,自娛自樂。那個時候,為了增強筆力,他竟天真地將特大號篆刻刀綁在筆桿上,每天下班後用特製的毛筆沾水在水泥地上苦練,現在想想真是個笑話。
2011年開始,他認識了李德會、李守衛、莊輝、郁建偉、徐為零、馮勇、陳書國、黃志強等本市書法界諸多老師。諸多老師的指導,對他自學書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認識到臨摹古人的必要性,讓他始終敬畏傳統,拜古為徒。業餘時間,他用心臨帖、讀書、寫字,加上老師的指導和鼓勵,那兩年,他在書法方面的進步很大。
2012年,他赴杭州參加了中國美院書法基地十天的學習,系統學習了書法臨摹的方法。2014年,在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他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錄取為首期書法課題班成員,在劉文華老師的指導下,經過一年的學習,接觸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餘名書法家,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自己逐漸進入了書法藝術的海洋之中,無論是在書法技法上還是觀念上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提高。
他常以北宋王安石的一名話來自勉,那就是“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他認為,對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只要選定了方向,就要持之以恆,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如今,臨帖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時常關注並學習優秀法帖的筆法、字法、章法和氣息等特點,讓自己陶醉其中,希望透過先賢留下大量墨跡的字裡行間,更深地去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對於書法創作,他喜歡清新、自然、率真的書寫。近年來,他對孫過庭《書譜》和王羲之《十七帖》《聖教序》臨習較多,想讓自己能學到純正的二王書風,取法乎上。同時,《書譜》又是一部很深的理論著作,想通過學習讓自己試著去理解二王,深入二王,然後從自己的作品中帶給觀者一種書寫的自然,字如其人,書如其人。
就拿在第十一屆全國書法展的入展作品來說,在準備上,他從書寫內容的選擇、整體風格的確定和章法形式、墨色變化、印章點綴等方面作了有目的性的構思設計,完成作品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作品內容以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三篇題跋為內容,在創作風格上他確定以王羲之、王獻之行草書風格為主,行書比重大些,草書比重小些,草書僅作為調節氣息。章法形式上力求簡約、文靜。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結合自然書寫,在創作上既有豐富的傳統繼承,又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以達到書寫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筆寫我心。
他始終認為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和學習還不算深,對很多最基本的問題至今仍在困惑,更多的還處於初級臨摹階段,甚至還沒有登堂入室,只是他每創作一幅作品,都會認真對待,從正文到落款、鈐印,都一絲不苟。“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是他學習書法的座右銘。技法不是書法藝術的全部,書法是一種精神創作和藝術創造,更是一個人情感世界的表達。他認為:學書之道,並非全是筆墨技巧,做人、立身、眼光、胸襟更為重要,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書法只是生活中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對於此,他還只是剛剛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