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法介紹
陳式太極刀屬於
陳式太極拳,區別各派刀法,所以有人稱“太極纏刀”。
“余習太極刀法對劈之術,四十餘年,深知甘苦。”洪師常言:“
大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陳金鰲先生教授刀法對劈之術,且言:“此技世已久絕,君得之,慎勿輕傳於人”。余恐此技終致不傳,又顧念我師之語,故不著劈刀之術而講其練、用之法,傳其總歌訣,留於後學研究,不負我師諄諄之教也。
刀法特點
陳式太極刀法吸取各家之長,去蕪存精,結合太極陰陽的變化,以輕沉兼備、剛柔相濟、纏繞疾速、能慢能快、
滾身滾手刀法為特點。據說,陳長興先生演練太極刀法時,行步如流水,動勢若行雲,刀在身上滾動如飛;又好似粘在身上似的。刀環繞周身忽左忽右,神出鬼沒。寒氣逼人的閃閃刀光,似築起一道屏障,有“潑水不入其身,亂箭不能傷衣”之勢。
陳式單刀一手持刀(有時用雙手配合刀法的變化),另一手隨刀法的變化作為配合,忽隱忽現。陳式太極刀法,動作樸實無華,實用性強,進可攻,退可守,圈圈相套,靈活善變,發力乾脆。對刀身、刀刃、刀尖、刀背滾動運用。不可直來直往,不論練快練慢,都要松圓為主。對閃、砍、劈、剁、棚、攔、撩、扎等法的要求,以滾手、滾身、纏頭裹腦、律背圍腰來體現出太極刀法的精妙。
初學刀法,先認識天、地、日、月等名詞,然後進一步學習動詞、語助詞以及造句等,逐步提高。練太極刀法也分層次,開始要求熟記順序,對眼、身、步、手、法的要求,必式式用心,一一改正,把姿勢都學正確了,再練習動作的連貫、配合。動作的連貫配合都做好了,然後進一步講求怎樣用力得勁,以及禦敵制勝的方法。學習刀法既不能時作時止,也不能躐等燥進。不這樣是不能把刀法練好的。
太極刀法中有很多重複的姿勢,不宜隨意節刪。因古人竭盡畢生的心力,製成此術,必經過再三考慮而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譬如一篇好的文章,其中也有許多地方使用重複名詞的,如果你把它看成無關緊要而省略去之,就很容易失去作者的原意。 刀法套路中之所以需要重複的式子,有的因為它是一種重要方法,有意使人反覆練習,有的是為了承前起後上下關聯,結構恰當,不會使人虛耗氣力的。
刀有過門之法,如由此式到彼式,或於步法手法相拗時,用過門動作以補救。但是過門也並不是空著,有時同樣可以發揮制敵的效用。
學習刀法決不能躐等而進,一經熟悉,在起舉時的每招每式,必於意中眼中具有制敵的思想。 這種思想要藏於有形於無形之中,到了真正對敵的時候才不致手忙腳亂。
練習太極刀法與對敵不同。練習時,必須按照刀法套路,一步不可走錯,以端正刀法基礎。至於對敵時,必須隨機應變。不過變換的方法,也須有一定的規律,仍然要一絲不亂。
對敵時,應當知道“走外門以步換形”的方法。什麼是“走外門”呢?就是盡力爭取使自己的身體在敵械的偏斜處(意即死角),造成敵人必須改變手法步位,而後才能向我進攻的形勢。當敵舊力已過,新力未發之際,出奇不意而襲擊之,就可以一舉而中。 以刀取敵,制敵傷殘的部位,應當在眼、頸、喉、腕、胸、腹和腿的下部。
練習太極刀法,必須懂得一個“快”字,才可稱為妙才,上下式關聯貫注之妙,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根源。
練習太極刀法還要懂得一個“哄”字,技擊家常說上虛下實,虛就是哄的意思;對方受到我虛勢的誘哄,盡力招架,我趁他舊力已過新力未發之際,乘間而入,必可得手。“短見長,不要忙”。如敵手持丈把的長棍來襲我,我可採用此虛實之法,使對方的凶鋒閃到我的身後,我既可乘虛而入,取敵制勝。因此用刀之術,更重要的是“意定神閒,出其不意”。
刀法的精華,全在轉圈。就是配合身法、步法、手法劃一個圈;圈有順逆,有左右,有前後、有上下、有大小,有有形,有無形,總之都離不開順逆之圈,各種不同的圈,錯綜交插於刀法之中。陳式刀法的妙用,在一轉之間,極盡環繞之妙,一圈之中有虛有實,也可以虛實並舉,防則虛,不防則實,靈活變化,應做到:“縱放屈伸人莫知,不丟不頂圈中奇”的效果。
刀具特點
陳氏
太極刀的特點是以螺旋為[形],以纏絲勁為[質]。它的套路結構嚴謹,刀法精密,演練起來刀光閃閃,氣勢如虹,動作的變化,快慢相間,有剛有柔,剛柔並濟。因此深受廣大拳友喜愛。
陳式單刀、 雙刀都屬於短兵器。 陳式太極單刀、雙刀口訣有“單刀好練手難藏,雙刀好練步難移。”所謂“單刀看手、雙刀看步”,給練刀者指明了練習單刀、雙刀的要旨。
套路名稱
單刀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