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履祥
- 外文名:字念夫,一字考夫
- 出生日期:1611
- 逝世日期:1674年
成就,簡介,
成就
通行的《補農書》一般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是《沈氏農書》,下卷是張履祥的《補農書》。這是自宋代陳《農書》之後,又一本關於南方稻區的農書。
《補農書》原本是指清初張履祥對明末《沈氏農書》所作的補充。所見到的《補農書》是由《沈氏農書》和《補農書》合編而成,分上下兩卷。這是一本記載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區農業生產的地方性農書,反映了明清之際當地農業技術和經營管理的發展水平。書中提到的水稻看苗色施肥、小麥移栽等都是當時的最新技術,更為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對於農場經營管理(包括僱工用人)經驗的總結。《補農書》可視為明清時期眾多地方性農書的代表。
簡介
清乾隆皇帝在位時,「命內廷詞臣,廣加蒐集,舉物候早晚之宜,南北土壤之異, 耕耘之節,儲待之方,蠶織畜牧之利,自經史子集以及農家者流,凡言之關於農者,匯萃成編,取名《授時通考》」,意思是:「敬授人時,農事之本。」參加編寫和校對的人員共四十人,歷時五年,於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編成。全書七十八卷,分為八門(天時、土宜、谷種、功作、勸課、蓄聚、農余、蠶桑),共九十餘萬字。
把中國傳統農業的歷代文獻(包括康熙御製耕織圖及詩文)分門別類地予以撮錄,體例謹嚴,材料翔實,給後人研究以極大的方便。雖然書中沒有編者自己的見解,但書中的分門別類也體現了編者的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