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陳家灘鄉位於沅陵縣中東部,沅水下游。東、北與清浪毗鄰,南連楠木鋪、官莊,西與北溶、肖家橋相交。總面積115.6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8447人(2017年);有7200多人為五強溪庫區移民人口。轄茶溪坪、馱子口、麻伊溪、大莊坪、金塔、陳家灘、硯石溪、板長埡8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陳家灘村毛崗頭,距縣城60千米。境內群山連綿,溪溝縱橫,有怡溪、婆水溪、麻伊溪等7條溪流。森林覆蓋率95%。陳家灘至牛欄坪公路直通319國道。集市有陳家灘、馱子口2個墟場。由於五強溪電站的建設,全鄉大部分田土被淹沒,為庫區最大的淹沒鄉和移民鄉之一。
沿革
1956年為陳家灘鄉,1958年屬飛躍公社,1961年改陳家灘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沅陵縣東部,距縣城94千米。1996年,面積115.4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鄉政府駐陳家灘。沅水流經鄉境,轄陳家灘、馱子口、金塔、板常埡、茶溪坪、礬石溪、麻伊溪、大莊坪8個行政村。2004年末,轄陳家灘、金塔、麻伊溪、馱子口、大亢坪、茶溪坪、硯石溪、板長埡8個行政村。
地理
全鄉總面積115.6平方千米(2017年),呈“五山三水地兩分”的分布狀態。現耕地面積7500畝,其中稻田面積2550畝,林地13.2萬畝,
森林覆蓋率95%,木材蓄積量2萬立方米。境內群山連綿,溪溝縱橫,怡溪、婆水溪、麻伊溪等7條溪流形成庫汊2萬餘畝,其中最為壯觀的怡溪是鄉境與沅水的結合部,乃沅陵縣第一大溪。有小Ⅱ型水庫1座,山塘47口,灌溉渠道700米,有效灌溉面積1800畝。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有簡易公路5條31.9公里,陳家灘至牛欄主線公路與
319國道連線,境內全長21.7公里。
經濟
2005年實現國內國民生產總值495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664萬元,有鄉鎮企業17家,鄉財政總收入57萬元,人均純收入1270元。該鄉完成公益生態建設11.8萬畝,退耕還林9846.1畝,速生豐產林1200畝,開發銀杏、黃柏、板栗等中藥材及經濟果林8000畝。全鄉的森林覆蓋率達95%。每年通過木材經營加工,退耕還林補貼及山地林開發收入可為農民增收420萬,人均可增收41元。同時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中長期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兩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本鄉的資源優勢,按照“立足本地資源,搶抓發展機遇,做大做強水主產業”的發展路子了,把發展網箱養魚產業放在首位。現全鄉已發展網箱25000口,鄉黨委、政府通過科技培訓,外出參觀等形式,進一步轉變了民眾的生產觀念,提高了養殖效益並積極地引導養殖戶進行了品種結構調整。與縣水產公司合作,2006年養殖了
經濟效益較高的名貴特色魚種------美國斑點叉尾回4000口網箱,僅此一項可實現年產值2000萬元,每口網箱農民可創純收入1000元,128戶養殖戶可實現純利400萬元,戶平可增收3.125萬元,全鄉人均增加純收入398元。
為了進一步完善養殖模式,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2005年建立了養魚基地,成立了有全體養殖戶參加的陳家灘鄉養魚協會。逐步形成公司統十基地十協會十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由縣水產公司統一規劃利用水資源,統一銷售產品,統一品牌; 基地實行統一運營,規模養殖;養殖協會負責會員的產前、產中、產後信息,技術服務;農戶聽從協會統一安排進行具體的養殖生產。真正實現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形成了公司牽引基地,基地合作協會,協會帶動農戶的互動循環鏈條。
陳家灘鄉的方言
方言特點:講的話和沒有沅陵腔(上辰河腔),沒有五強溪腔(下辰河腔)。方言用詞普遍和不相鄰的張家界一致,卻和沅陵腔、五強溪腔差距很大。在沅陵確實算是比較有獨特的一種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