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北溶鄉位於沅陵縣中部,沅水下游,東臨陳家灘鄉、肖家橋鄉,西與深溪口鄉交界,北通大合坪鄉、借母溪鄉。總面積360.26平方千米。轄楊家潭、大淇口、三八、張朝埡、朱紅溪、班竹溪、白雲溪、碣灘、落坪、董山溪、竹埡、覃明頭、桐溪浪、蛟口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朱紅溪村,距縣城56千米。
溪流有朱紅溪及其上支流藍溪、董山溪、大溪,以及白雲溪、方竹溪。重晶石儲藏量豐富。特產有碣灘茶。沅(陵)五(強溪)公路穿境而過。沅水連通縣城和五強溪。集市有朱紅溪墟場。主要方言為“蝴螞鬧”。
沿革
1953年屬十二區,1956年為北溶鄉、落坪鄉,1958年屬花園公社,1961年為北溶公社、落坪公社,1984年改北溶鄉、落坪鄉。1996年,北溶鄉面積232.3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鄉政府駐北溶,轄茶園、侯家灣、楊家潭、大淇口、夏家溪、北斗口、胡沖坪、三八、子方溪、土裡坡、張朝埡、老屋場、朱紅溪、老侯洞、斑竹溪、白雲溪、洞上坪、簡家灣、毛灣頭19個行政村;落坪鄉面積141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鄉政府駐落坪,轄落坪、機場坪、董山溪、官莊坪、竹埡、桃竹溪、覃明頭、桐溪浪、蛟口9個行政村。2004年,原北溶鄉集鎮發生大滑坡,鄉政府遷入朱紅溪,集鎮民眾大部分遷入縣城。
2004年末,北溶鄉代碼4312222028,轄夏家溪、大淇口、楊家潭、胡沖坪、花園、三八、子方溪、土裡坡、侯家灣、張朝埡、老屋場、朱紅溪、老猴洞、北斗口、斑竹溪、白雲溪、洞上坪、毛灣頭、簡家灣19個行政村;落坪鄉代碼4312222031,轄落坪、機場坪、董山溪、官莊坪、竹埡、桃竹溪、覃明頭、桐溪浪、蛟口9個行政村。2005年4月,原落坪鄉整體併入北溶鄉,轄26個行政村,18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364.4平方千米,總人口1.98萬人,鄉址設在原北溶區公所和北溶鄉政府所在地朱紅溪。
2005年10月,行政村、村民小組合併:原夏家溪村併入大淇口村,原胡沖坪村併入三八村,原子房溪、土壘坡2村併入張朝埡村,原老屋場、北斗口、老猴洞3村併入朱紅溪村,原白雲溪村併入洞上坪村,原毛灣頭、簡家灣2村並為碣灘村,原機場坪村併入董山溪村,原官莊坪村併入竹埡村,原桃竹溪村併入桐溪浪村;同時在原落坪鄉政府舊址設落坪辦事處。2005年末,總人口19277人、5228戶,其中農業人口19124人,非農業人口1044人,轄14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其中五強溪庫區移民涉及8個村,59個村民小組,6370人、1518戶。
地理
北溶鄉境內四季分明,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1℃,年平均降雨量200~300毫升。北溶鄉山多人少,人均稻田面積僅有0.6畝,農產品以水稻為主,雜糧有
玉米、
紅薯、高粱、蕎類等,經濟作物有黃豆、菜油。林業用地43萬畝,占總面積的76.4%,森林蓄積量達94萬立方米,以林業的振興發展拉動全鄉經濟發展是北溶鄉黨委政府歷來堅定不移的發展思路,目前已申報國家級
公益林18.7畝。近年來退耕還林面積1.3萬畝,每年林農享受退耕還林國家補助近210萬元。2005年起,境內大規模營造速生豐產林,“十一五”期間規劃營造3800畝速生豐產林,15年後全鄉林農創收可達1800萬元。鄉內碣灘茶在唐朝曾為貢品,自1981年後多次被評為湖南省優質茶,1989年被評為全國部優產品,1991年獲國際茶文化節金獎。礦藏以金、銀、銅、鐵、鉛、汞、重晶石最為豐富,其中
重晶石儲藏量在1000萬噸以上,礦質優良,年產量8萬噸,年銷售收入1040萬元,年上交稅收83.2萬元,年利潤395萬元。養殖條件好,有大量庫汊水域,可成規模養魚;草場面積較大,適合
山羊、黃牛養殖。2005年全鄉
山羊達4525隻,年底存欄3028隻,出欄1497隻。鄉境經濟發展將以林業、茶葉、
重晶石開採加工、養殖業為四大支柱產業,帶動境內經濟全面發展,同時發展對外勞務輸出。
水利資源
鄉境溪流有朱紅溪及其上支流藍溪、董山溪、大溪,還有白雲溪、方竹溪,水力資源蘊藏量大,可開發中小型水電站。全鄉有小Ⅱ型水庫1座,山塘56處。
交通
水陸交通便利。水路有沅水連通縣城和五強溪。陸路有沅(陵)—五(強溪)公路穿境而過,另有村級公路16條,240公里。2002年開始鋪設沅(陵)—五(強溪)公路北溶段水泥路面,2004年完工。
文化傳統
境內有濃厚的傳統龍舟習俗,朱紅溪龍舟曾在沅陵舉辦的全省傳統
龍舟大賽中榮獲過三年冠,
龍舟精神成為北溶鄉自強不息,勇於拼搏的象徵。
文教衛生
鄉內有北溶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北溶鄉落坪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有村小22所,共有教職員工134人,在校學生1604人。北溶鄉九校由原北溶鄉中學、北溶鄉國小和朱紅溪九校合併而成,現址在原朱紅溪九校。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1995年獲美國總統柯林頓頒發的“1995年總統教授專家獎”的青年科學家鄧興旺畢業於北溶鄉中學的前身北溶區中學。朱紅溪九校2003年畢業生陳光華2006年從沅陵一中考入
北京大學。
境內有電視
衛星地面接收站2座,有行動電話機站4處,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朱紅溪集鎮、落坪集鎮建有有線衛視接收站,村民自購衛視接收器材接收衛視,數位電視進入千家萬戶。朱紅溪設有郵電所,負責信函投遞、現金匯兌、報刊發行等業務。
人文景觀
碣灘山巍峨壯觀,駝峰突兀,湍急的沅水在清浪灘頭激起層層浪花,被江風霧化,飄然繚繞,使碣灘山終年籠罩在雲霧之中。高山霧雨出好茶,這裡出產碣灘、
官莊、二酉清、齊眉鋒等數十種名茶,其中碣灘茶最負盛名。
古時的碣灘茶茶園坐落在湖南省西部古屬辰州府的沅陵縣北溶鄉境內,南臨千里
沅水,北依
武陵山巒。沅陵縣東臨
洞庭湖平原,西枕武陵群山,素有“湘西門戶”之稱,山高林茂,是
土家族、
苗族聚居地。滔滔沅水數百灘,其中以清浪灘最有名,逆清浪灘而上十公里有一山名碣灘山。
碣灘,因“灘中礁石豎立如碑”而名,碣灘茶,又因產於沅水北岸碣灘山坡而名。相傳1300多年前的盛唐時期,
唐睿宗李旦的娘娘胡鳳姣從故里沅陵胡家坪回京,夜泊碣灘,品嘗到碣灘茶,覺香氣馥郁,甘醇爽口,便擇其佳制,帶回京都,唐睿宗賞賜眾
大臣品嘗,無不交口稱讚。此後,碣灘被指令闢為茶園,
官府每年派人督造
監製。以後逐漸傳到了日本和
印度。碣灘茶系我國雲貴茶葉組系,源遠流長。據考早在唐代以前,碣灘周圍幾十里就有茶樹的自然群落。明朝
朱元璋改水路驛站為陸路驛站後,碣灘茶被大量移栽到了沅陵縣屬“辰龍關”前的界亭驛(今官莊鎮界亭驛村)。從此,碣灘茶便逐漸衰落,而官莊界亭驛茶日趨興盛。1972年冬,墾恢復碣灘
茶園。為保持碣灘茶原有質地,對留存下來的
古茶樹採用
插枝、埋芽等辦法,進行無性繁殖,逐步恢復發展起來。
民間歌謠
碣灘採茶歌
正月裡來過新年,花燈彩球掛堂前。
祈願茶山大豐收,獅子龍燈鬧喧天。
二月裡來茶發芽,姐妹雙雙搞細茶。
巧手摘下雀兒嘴,頭上戴枝山茶花。
三月採茶是清明,陽雀聲聲喚情人。
茶樹無情人有意,葉兒遮臉又遮蔭。
四月採茶插秧忙,姐採茶葉妹插秧。
花邊褲腳高紮起,暗暗加勁追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