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陳家地基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2.44平方公里
- 人口:150人(2010年)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7.5 ℃
村莊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莊概況
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8畝,其中:田48畝,地90畝,人均耕地0.88畝,主要種植糧食、蔗甘、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57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3.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4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2951.2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 。全村有38戶通水。有38戶通電(但未實施農網改造工程),擁有電視機農戶3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10年底,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20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8畝,有效灌溉率為34.7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1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辣陵屑烏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4萬元,占總收入的57.5%;畜牧業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26.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50頭,肉牛22頭,肉羊70頭);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8.3%,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2.8%,工資性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3.6%;其他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2910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萬元,常年外出務工15人,其中,到雲南省內務工2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3人。
特色產業
該村廈多挨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在昌寧縣內銷售。2010年茶葉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7%。該村發展茶葉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香料煙、蠶桑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板家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統中學。截止2010年底,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7人。
人口衛生
截刪連櫻止2010年底,該村共有農戶38戶,計150人,其中:男性88人,女槳剃永霉性62人。其中農業人口150人,勞動力8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2人,享受低保20人,五保戶2人。村民的醫療主套迎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0畝。已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財務、農業補貼、民政救濟等。
基層組織
截止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5 人,女黨員1人。該村共有團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基礎設施落後,村內道路狹窄,且均為土路,對外流通及不方便;
2、人畜飲水困難,該村未通自來水,農戶飲水主要靠井水為主,且水質較差;
3、文化基礎探體境設施落後,未通有線電視,無公共文化設施,導致農民思想解放不夠,信息滯後;
4、該村沒有實施“一池三改”請拜院,農村生活環境較差;
5、未實施農村電網改造。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提高農民收入;
2、穩步發展甘蔗產業,確保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3、發展蠶桑產業。
4、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基層組織
截止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5 人,女黨員1人。該村共有團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基礎設施落後,村內道路狹窄,且均為土路,對外流通及不方便;
2、人畜飲水困難,該村未通自來水,農戶飲水主要靠井水為主,且水質較差;
3、文化基礎設施落後,未通有線電視,無公共文化設施,導致農民思想解放不夠,信息滯後;
4、該村沒有實施“一池三改”,農村生活環境較差;
5、未實施農村電網改造。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提高農民收入;
2、穩步發展甘蔗產業,確保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3、發展蠶桑產業。
4、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