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錫(徐宋撫州反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天錫(1296—1352),字國范,江西行省撫州路臨川縣(今撫州市臨川區)人。治平二年(1352年)五月,率兵支援撫州城,擊敗徐宋將領胡志學於城西白鷺渡,六月使來攻的進賢縣宋軍覆沒,乘勝進攻進賢縣直隱鄉韓家寨,被宋軍擊破,陳天錫想要逃走,卻被田間的禾穗絆倒,於是伏誅,享年五十七歲。元廷追贈金谿縣尉、散階進義副尉

基本介紹

  • :國范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出生日期:1296年
  • 逝世日期:1352年
  • 本名:陳天錫
人物生平,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陳天錫,字國范,先祖是南陳宗室陳叔明的後裔陳伯宣陳伯宣遷到泉州,又從泉州遷徙江州(今九江市)之德安縣,子孫聚居了十多代,被旌表為義門
陳天錫的九世祖陳珹,又從德安縣遷徙撫州臨川縣之安寧鄉唐正村。曾祖父陳以忠,是宋朝的鄉貢進士,遷徙安寧鄉的槎溪村。祖父是陳鴻翼,父親為陳從龍,母親是李氏。
丙申年(1296年),陳天錫出生。
戊辰年1328年),陳天錫三歲,父親陳從龍去世。
陳天錫被母親李氏撫養大。成年後氣度雄偉,不屑於隨大流,說出的話,提出的主張,都很宏大。
陳天錫讀書,主要追求了解含義,不屑學習文章的修辭,曾對人說曰:「君子應當真知實踐,喋喋不休的空話對事功有什麼用?」當時公卿大夫都與陳天錫交遊,而揭徯斯在當中尤其號為知己,而遠近名士若同是撫州路人的孫轍危素、葛元哲,鄱陽縣李存、祝蕃、龍興路(今南昌市)的楊鎰,都使兒子帶著禮物來陳天錫這裡遊學。
陳天錫家境富裕,又不吝嗇,喜好施捨,當地誰困窮,必定周濟他,且不擺出恩人的面孔。
治平元年(1351年)五月,劉福通於潁州起義,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旗號,四方群起回響。八月,徐壽輝等起義攻克蘄州路黃州路,十月建都蘄水縣,國號大宋(史稱徐宋),年號治平。
治平二年(1352年)正月,宋軍渡江南下,光復眾多地區。
當時,民眾爭先揭竿而起,回響宋軍,陳天錫急得直跺腳說:「事情緊急!」即刻策馬直入撫州城,對撫州路達魯花赤完者帖木兒說:「天錫的祖先,憑義門之名響徹於吳楚之間。如今天下大亂,反賊用紅布裹頭,振臂一呼,群起回響,所到之處,無一個人抵抗。天錫雖沒有什麼才能,誓要獻上忠誠以回報國家,自忖鄉村的健兒們,我呼一聲就能招得千人,甲冑、軍糧都一一自帶,不以此勞煩國家。教他們坐作、擊刺、進退之法可用之後,或是防守或是進攻,都服從大人的命令。」完者帖木兒聽陳天錫這么說,驚喜道:「這是個奇男子,這是奇男子啊!」即刻簽署文牘,派陳天錫從小路到龍興路(今南昌市)申請許可,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即刻批准,大大獎勵。陳天錫返鄉後,日夜聚兵訓練。
閏三月,宋將鄧克明、王溥自臨江、富州攻撫州城,被撫州路達魯花赤完者帖木兒、元帥章士謙所阻,轉而光復宜黃縣崇仁縣樂安縣,繼而攻金谿縣
陳天錫
宋軍進兵路線示意圖
四月,宋軍光復金谿縣
五月二十四日,陳天錫率兵支援撫州城,擊敗宋將胡志學於城西白鷺渡。
六月四日,進賢縣宋軍,攻撫州城東桂塘(今撫州市東鄉區馬圩鎮桂塘村),陳天錫分兵設四處埋伏,以待其來,約定用銅鉦為信號,聽講鳴響就伏兵盡起。先令騎兵誘敵深入,宋軍來了就即刻後退二里多,宋軍果來追擊,雙方陷入交戰之時,銅鉦鳴響,伏兵聽到信號就突然出現在宋軍後方,宋軍全軍覆沒。
江西行省及撫州路更加看重陳天錫,移檄靖安縣縣尹黃紹與陳天錫一同鎮壓宋軍。
六月二十二日,陳天錫與黃紹進駐進賢縣的直隱鄉。
直隱鄉有個韓家寨,是宋軍的營壘,守備嚴固,元軍的精銳屢次攻而不克。陳天錫想要用長期圍困的方法拿下韓家寨,黃紹說:「一鼓作氣,不儘快拿下韓家寨,你想要待到使我軍疲憊才進攻嗎?」立刻揮動旗幟,挑戰宋軍。陳天錫攔不住他,抬頭望天說:「軍隊出兵,要按法則,如今出戰卻不挑選有利的時候,這即便廉頗、李牧來了也不能立功,我不知道要死在哪裡了。」
宋軍看見元兵剛趕來,人和馬都很疲憊,盡數從韓家寨出擊。陳天錫拉弓射箭,獨當一面,宋兵來了就動輒射死。轉戰到田間,當時秋天的禾苗將要成熟,餓了的戰馬亂跑,陳天錫被流矢射中,立刻下馬拔刀與宋兵白刃戰,接連砍殺十多人,被宋軍關注,集中兵力來圍攻。陳天錫想要逃走,被田地里的禾穗絆倒,於是伏誅,享年五十七歲。
元廷聽說後,追贈陳天錫金谿縣尉、散階進義副尉

親屬成員

遠祖
南陳宗室陳叔明的後裔,最初遷到泉州,又從泉州遷徙江州之德安縣,子孫聚居了十多代,被旌表為義門
九世祖
陳珹
從德安遷徙撫州臨川之安寧鄉唐正里。
曾祖父
陳以忠
宋朝的鄉貢進士,遷徙安寧鄉的槎溪里。
祖父
陳鴻翼

陳從龍

李氏
享年八十歲。
楊叔真
出身進賢縣楊氏,曾祖楊仲博,與其子子楊龍尾同舉進士,祖父楊天璧,父親楊居仁,母親支氏。九歲喪親,即來陳家為童養媳,被陳天錫之母李氏養育大,性格慈順,很孝順李氏。陳天錫死後,楊叔真為找不到屍體返葬而悲痛,屢次想要自殺,只是顧慮李氏而未死。李氏八十歲死的時候,楊叔真也快六十歲了,即便是兵荒馬亂,也準備了精緻的棺槨、衣衾埋葬李氏。李氏喪事處理完後,把陳天錫生前的衣冠、指甲、毛髮都保存在木盒中,交代兒子們待她死後一同埋葬,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九日病逝,享年七十七歲。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四日,夫婦合葬於烏槎原水口山祖塋之側,離家不到二里。
陳式
長子,早逝。
陳庸
次子,茂才,為柳州路學正,早逝。
陳聞
三子,通曉《尚書》,以文辭聞名,入明朝在丞相府講授,請國子監助教曾士勗為其父撰寫行狀,以此行狀請宋濂撰墓志銘。
陳崇
早逝。
陳石

陳楔

陳謀

陳位

陳儉

陳仿

陳侁


孫女
陳氏
嫁胡琮
陳氏
嫁饒鶴
陳氏
嫁萬梓
陳氏
陳氏
嫁黎應辰
陳氏
曾孫
陳括

陳援

陳鄧

陳拂

陳挺

陳回

陳授

陳拱

陳申如

曾孫女
陳氏
有十一人,四人分別嫁給王某、王
某、王某、周某,其餘在撰寫墓誌時尚且年幼而未嫁。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