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公主

陳國公主

陳國公主,遼景宗孫女,耶律隆慶之女,吳國公主之妹。公主下嫁蕭紹矩。

基本介紹

  • 本名:陳國公主
  • 所處時代:遼
  • 民族族群:契丹人
  • 出生時間:遼聖宗統和十八年(公元1000年)
  • 去世時間:遼聖宗開泰七年(公元1018年)
病逝之謎,公主墓,古墓發現,“契丹文化奇蹟”,琥珀瓔珞,化蛹成蝶,

病逝之謎

18歲公主突然病逝原因成謎。覆上金面具,倚在金花枕,契丹公主帶著十八年華的愛情盟約,沉睡千年,留給後人無盡遐想。據文博專家介紹,根據墓中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志銘》記載,這位年紀輕輕的公主竟數次榮獲封號,初封為太平公主,又進封越國公主,後又追封為“陳國公主”。在16歲的時候,她嫁給了年長自己十餘歲的舅舅蕭紹矩。“他們那時並沒有近親結婚的概念。”據遼史研究專家蓋之庸介紹,為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在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與蕭姓通婚。
黃金面具黃金面具
這場盛大的契丹貴族聯姻,於千年前在北方草原盛大舉行。但是,這場令人矚目的婚姻只持續了兩年。1018年,36歲的駙馬與剛滿18歲的花季公主先後過世。不過,根據墓誌記載,二位的死和宮廷爭鬥沒有關係,兩人均因病而亡。但是18歲的公主為何會突然病逝,是不是和近親結婚有關,究竟是身患何病去世,這些都還是謎團。“上世紀80年代,我們的文物工作者還沒有意識到要對遺骸做病理研究。”親歷陳國公主墓考古發掘的塔拉院長表示,“所以,這個謎團只能留給後人去解答了。”

公主墓

古墓發現

陳國公主墓志銘陳國公主墓志銘
1986年6月8日,由內蒙自治區考古研究所對該墓進行發掘。此墓為陳國公主與駙馬蕭紹矩的合葬墓。營建於開泰六年(公元1017年)。
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隨葬品共3227件,有許多製品是用金、銀、玉石以及瑪瑙、琥珀、珍珠等貴重材料製作而成,充分反映了契丹大貴族的豪華奢侈和墓主人的顯赫地位。從另一個側面則反映出遼代中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繁榮興盛。
奈曼旗青龍山公主附馬合葬墓里出土的一盒墓志銘,是迄今為止在哲盟發掘眾多的遼墓中唯一出土的墓誌。墓誌用綠色砂岩攜刻,志石與志蓋均為正方形,邊長89,5厘米,通高28厘米,4個斜面上線刻有12個大致相同的人物,頭頂著十二生肖,中央陰刻篆書“故陳國公主墓志銘”,志石厚12厘米,楷書志文書法工整,字跡完好。它的出土,補充了《遼史》記載中的不足之自,開拓了遼史研究的新課題,為考據遼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契丹文化奇蹟”

“陳國公主墓”是我國當年首次發現的、未經盜擾的遼代皇族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將近2000件。黃色的金、白色的銀、紅色的琥珀、潔白的玉,琳琅滿目的珍寶布滿了墓室,是僅次於皇陵的重要考古發現,被稱為解讀神秘契丹文化的奇蹟。
“你們想像不到有多漂亮!”說起當年親歷該墓發掘工作,現內蒙古博物院院長塔拉依然很激動。據他回憶,當考古專家走進這座因當地修水庫才被發現的千年古墓,看到的是歷經千年歲月卻不褪色的巨幅壁畫,展現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隨後,人們看到了平臥於棺面的公主與駙馬,他們頭枕著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路葬衣,臉覆蓋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尤其是躺在駙馬左 側的公主更為雍容華貴,她的頭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銀冠,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脖子上佩戴珍珠項鍊,手腕戴著兩對金鐲,雙手還套著11枚金戒指。“這些充分反映了當時的契丹貴族承襲了唐代厚葬的習俗。”

琥珀瓔珞

琥珀瓔珞:瓔珞為深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項飾,是其信奉佛教並將佛教思想世俗化的代表飾物。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那樣崇尚琥珀。琥珀的流行也許與契丹人尚佛相關,因為佛教認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該瓔珞是迄今所見最大的琥珀飾件,其外串264件,由5小串257顆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飾件、2件素麵琥珀飾件以細銀絲相間穿綴而成;內串69件,由60顆琥珀珠和9件圓雕、浮雕琥珀飾件以細銀絲相間穿綴組成。琥珀浮雕飾件紋樣主要為龍紋,圖案抽象而富於動感。
琥珀瓔珞琥珀瓔珞

化蛹成蝶

蠶蛹形琥珀佩飾:蠶一生四變,引發了古人對天與地、生與死等人生問題的聯想與思索:卵被視為生命的源頭,孵化成幼蟲似生命的誕生,幾眠幾起猶如生命的幾個階段,蛹被看作是原生命的死亡,而蛹的化蛾飛翔,則是其所追尋的死後靈魂的去向。陳國公主墓中隨葬蠶蛹形佩飾說明契丹人深受漢文化生死觀的影響。經研究其原料來源於遙遠的波羅的海沿岸國家。
蠶蛹形琥珀蠶蛹形琥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