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喜儒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吉林乾安
- 畢業院校:大連外語學院
陳喜儒 - 人物簡介,陳喜儒 - 作品,陳喜儒 - 作品展示,陳喜儒 - 相關文章及評論,
陳喜儒 - 人物簡介
陳喜儒,男,吉林乾安人。中共黨員。1968年畢業於大連外語學院日語專業。歷任中國國際圖書進出口公司亞洲處日本科翻譯,中國作家協會外聯部翻譯、處長,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理事。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陳喜儒 - 作品
著有散文集《異國家書》、《心靈的橋樑》,譯著日本長篇小說《雪娘》、《花葬》、《婉容》、《李香蘭之謎》、《泥流地帶》、《皇后淚》、《流浪王妃》、《窗邊的阿徹》、《從中學生到名演員》、《五顏六色的圖畫》、《冰點》等20餘部,編譯《日中戰後關係史》,主編《世界推理偵探小說名著精選》(5卷)、《立松和平文集》(3卷)等,另外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等200餘篇。
陳喜儒 - 作品展示
《中國魅力——外國作家在中國》
作者多年來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和文學交流工作,接待來訪作家,陪他們參觀訪問,旅行座談,結交了許多朋友。在與外國作家接觸的過程中留下了一些感性的文字,本書編選了八十餘位外國或海外華人作家的印象記,時間跨度近三十年。書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崛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吸引和改變著外國作家及海外作家對中國的看法。
《櫻花點綴的記憶》
這是一部別具個性的散文隨筆薈萃,作者陳喜儒是時下外國文學研究領域中的代表性人物,既是學術領域的專家,又在散文隨筆寫作方面頗有建樹。陳喜儒常年浸潤在外國文學和文化中,嚴謹縝密的思維和自由瀟灑的漫筆互動影響,使得筆下揮灑的既是對外國文化的一種私人詮釋,又是優遊放浪的詩性釋放,適合在山光水色中伴著咖啡或香茗悠閒地閱讀消遣。
陳喜儒 - 相關文章及評論
很早就知道陳喜儒的名字,讀過他的文章和譯作,在外事場合,也見過幾次,但那時不熟,印象中,人如其名,有書生氣,書卷氣。
我到中國作協工作以後,與喜儒漸漸相熟起來,知道他喜歡文學,熱愛對外文學交流事業,工作認真嚴謹。他不滿足於迎來送往,宴會座談,參觀遊覽,總想些辦法,使文學交流向縱深發展。
喜儒翻譯了許多日本文學作品,熟悉日本文壇,有許多日本朋友。為使對日文學交流適應中日友好運動的深入發展,保持高層次、長期、穩定的交流態勢,他與同事們精誠合作,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與東京都日中友協合作,組派中國作家到日本“洋插隊”兩個月,每次確定一個主題,深入了解日本社會。又比如,為改變“乾杯友好”的交流模式,在日本作家團來訪前,翻譯並發表他們的作品,把中日作家座談,變成有的放矢深入切磋的作品研討會,受到日本作家的熱烈歡迎、高度評價。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著名作家黑井千次就多次說:“這種交流方式,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上,是一大發明、一大貢獻”。喜儒積極促進中國新時期文學在日本的傳播,支持野間宏先生出版五十卷中囯當代文學作品的計畫。以野間先生為首的“中國現代文學編選委員會”很快翻譯出版了王蒙、賈平凹、茹志鵑、史鐵生等作家選集十卷。此項目雖因野間先生不幸病故而中斷,但喜儒聯絡推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
與喜儒接觸較多的一次,是出版《立松和平文集》。立松是我的老朋友。1984年,立松是胡耀邦總書記邀請來訪的三千名日本青年朋友的一員,我因參與接待與之相熟。當時我與立松最為熱切的期盼就是——觸摸浸泡著異國同行心血的作品,進而觸摸那個獨特的、凝重的靈魂。立松在中國被翻譯發表的短篇小說《祗園祭》是我促成的。我在日本被翻譯發表的第一篇小說《蓋棺》是立松促成的。
後來喜儒寫了一篇文章《立松和平——一個謎》,發在由宗仁發先生主編的《作家》上,引起了出版家的注意,約他編選立松作品。喜儒讀了立松近百本書,精心編選了立松文集三卷。他選了立松的成名作、代表作和反映當前日本社會問題的作品,重點是立松反映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社會形態失衡、內心衝突加劇、價值觀、倫理觀變化的作品,為關注現實生活的中國作家,提供了不少來自異國的啟迪。他花費很大精力編選立松文集,還有他深層次的考慮——他對我說,近年來,日本一些肝膽相照的老朋友如中島健藏、野問宏、井上靖、尾崎秀樹等相繼逝世,後繼堪憂。今後想多結交一些日本中青年作家,多翻譯介紹他們的作品,增進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感情。我理解他的苦心。
喜儒在中國作協外事部門工作了二十八年,其專長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對亞洲非洲各國的作家,也多有接觸,結交了許多真誠的朋友。他是有心人,注意觀察和資料積累,也很勤奮,他著手寫作《中國魅力——外國作家在中國》一書,就直接來自他與外國作家接觸的感受。喜儒又是個性獨特、妙趣橫生的學者,因此此書無論對外國作家作品的研究者,還是對普通的、愛好文學的讀者,都會是很有價值的。
喜儒在作協工作期間,適逢改革開放,中國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國作家朋友的感想、思考、意見,就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出我國發生的變化和成就,也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差異與我們有待解決的問題。
文學交流,說到底是以文會友,而這些“友”中,有小說家、詩人、戲劇家、評論家、學者、教授、政府高級官員、退役將軍,他們的社會地位有高低,文學成就有大小,修養有深淺,貧富懸殊。尤其是他們的性格,五花八門,或豪放直率,或溫文爾雅,或嗜酒如命、喝得天昏地暗,或古怪任性、落落寡和,或放蕩不羈、桀驁不馴……與他們打交道、交朋友,既需要寬容、理解、尊重,也需要原則、技巧、智慧。喜儒以他的寬厚、真誠、學識和品格,贏得了他們的友情、信任和尊重,與他們成了朋友,所以才有了這一副副生動逼真的人物肖像。
當我得知喜儒的《中國魅力》成為中國作家協會2007年度重點扶持作品,又得到上海文藝岀版社的厚愛而即將出版時,我由衷地高興,並在此對作者編者出版者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