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陳啟源的發家史,頗具傳奇色彩。他是廣東羅定人,根據其鄉親對CBN記者透露,他及家人自稱其陳氏族譜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
陳朝開國皇帝陳武帝霸先。而且族譜中還記載,陳氏後人遷移到羅定後,也繼承了
陳霸先的一些醫術,行醫者眾,“中藥世家”的稱號逐漸流傳開來。至1928年前後,鄉鄰中許多人生頭蚤,陳家人便教人用茶麩、防風、辣蓼、
樟木等煲水洗頭,治療頭蚤,由此中藥養發之風盛行鄉里。
CBN記者查閱到《羅定史志》2007年第35期上曾記載,陳啟源的爺爺陳瓊芝,1930年前後多出外在廣東、廣西等地行醫,並開藥鋪,為
粵西一帶名醫。“陳啟源作為長孫,年少時很得爺爺寵愛,時常抱著他講其行醫的故事,帶他到各地遊歷。”
陳啟源與太太
萬玉華的相遇,則更是機緣巧合:小富翁愛上了頭戴技術光環的大學生。上世紀80年代初,萬玉華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霸王的招股資料顯示她在該所的職務是工程師,而陳啟源當時是在從事殺蟲劑的貿易業務。一個偶然的機會,萬玉華認識了前來諮詢有什麼專利項目可以拓展的陳啟源。兩人在相互交往中,逐漸將關注點放在植物研究所的植物洗滌劑方面。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承包了所里一個下屬企業,類似今天的試驗車間。
陳啟源夫婦第一個合作項目就是啤酒香波,在黃河以北,定價3元的啤酒香波一投入市場就反應良好,於是兩人果斷與研究所脫離。1988年,霸王公司成立,主要生產霸王牌啤酒香波。
那時霸王牌啤酒香波的銷售方式很簡單,就是做大流通,走大渠道。所謂的大流通就是繞開當時的百貨站批發,直接由霸王給經銷商底價,由經銷商負責霸王產品的一切銷售活動。此時,已可以看到霸王賴以成功的訣竅雛形之一:將行銷做到極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陳啟源夫婦完成了霸王企業資本的原始積累。而這時,隨著外資的進入,啤酒香波的歷史也宣告完結。於是,霸王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極。
1997年,本土企業重慶奧妮以首烏洗髮露實現年銷售額數億元,成為最早的知名中草藥洗護髮品牌。與此同時,萬玉華老東家華南研究所剛好研究出中草藥的植物洗髮配方,經臨床試驗效果比奧妮還要好,霸王公司火速買下了這個專利。與奧妮從包裝到訴求都頗類似的霸王果酸首烏、皂角首烏洗髮露於1998年面世。
隨後,霸王洗髮露借香港美容美髮博覽會召開之際,大手筆請來香港明星代言,打開知名度。同時,霸王還開始嘗試當時內地日化廠商少見的終端銷售,在賣場門口搞時裝表演、唱歌跳舞、小品相聲,並穿插霸王產品知識的抽獎活動,而且以高返利、無需鋪貨等模式爭取了珠三角的眾多寶潔經銷商,打開霸王的銷路。
不過,霸王的發展亦非一帆風順。2001年,面對拉芳、舒蕾等競爭對手的異軍突起,當時主管研發和行銷的萬玉華指導霸王推出“麗濤”系列對撼,同樣是通過大手筆聘請香港明星
李嘉欣代言,進行地毯式廣告轟炸,將銷售主動權交給經銷商……但是由於市場環境以及推廣方式的問題,“麗濤”系列出師不利。
2002年,霸王對業務進行整改,包括改換原有產品的包裝、調整價格、推出新的廣告片段,加大終端促銷力度,上馬牙膏等日化產品。2003~2004年,銷售恢復起色的霸王國際在廣州白雲興建四星級的霸王國際大酒店,由萬玉華兼任酒店總裁。2005年,陳啟源拍板以外界傳聞的1000多萬元巨資,聘請
成龍做產品代言人,並投入數千萬元進行廣告轟炸。
據霸王的招股說明書,公司應付Actual reality(一家專門給成龍支付廣告費的公司)的款項,在2006年為1540.7萬元,2007年一躍為3256.7萬元,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依然增加至3679.2萬元。在港上市前夕,霸王還打算增加
王菲為產品代言人,業界傳聞其費用為2000萬元。
霸王的內部員工透露,老闆和老闆娘的分工各有不同。老闆在執掌企業的19年中,員工能見到他的機會並不多。但是他一直牢牢主導企業的戰略發展以及資金運作。而且老闆很具有學習精神。CBN記者也在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信息中發現,陳啟源曾經在號稱總裁班的EMBA學習,他談到學習心得時說:“企業發展這么多年,由於缺乏科學管理知識,花錢買了不少教訓。比起以前決策失誤所付出的代價,24萬元學費根本不算什麼。”
作為老闆娘的萬玉華,則憑藉治業精神和工作激情推動公司的發展,她主要負責產品研發、企業行銷和市場管理。據說她至今仍親力親為,與大型經銷商直接打交道,令霸王的客戶不會因業務人員流動而流失,使市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行銷上,例如包裝的每一個細節她都要把關,無論是紙張、瓶型、材料,都必須她本人簽字才能生效。但是,她為人又很低調,極少對外人評論業界狀況以及霸王的情況。
發展到今天,霸王只是將研發工序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包括中草藥提取精華工序、包裝工序甚至大部分推廣業務都已外包。研發中心只有28名員工,占在編職員的4%,由72歲的研發中心總監朱亮鋒管理。霸王以行銷主導的策略也可以在其人員結構中體現,正式在編的625名員工中,有42%以上是行銷系統的,物流和生產系統的員工則占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