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時(1909年—1978年),名訓惠,以字行,浙江餘姚三七市官橋人。著名外交家。歷任中華民國外交部亞東司專員、中華民國駐智利一等秘書、參贊、公使,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高級外交官。
基本介紹
- 所處時代:民國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78年
- 主要成就:外交家
- 本名:陳叔時
- 籍貫:浙江餘姚三七市官橋
家庭背景,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紀念詩文,
家庭背景
陳叔時,名訓惠,以字行。1909年出生於浙江省慈谿縣(今屬浙江餘姚三七市官橋)西鄉官橋,出自著名家族官橋陳氏家族。是陳布雷的七弟,與陳布雷同父異母。長兄有陳訓慈(排行第六)、陳訓悆,有幼弟陳叔同(訓願)。
民國時期
早年在上海求學,就讀於上海同文書院。學生期間熱衷政治,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早在1927年就參加了進步革命活動。曾在上海大學從事進步學生活動、進步文藝活動。畢業後留學日本。歸國後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因革命活動在杭州被捕。1937年,經疏通出獄。
陳叔時與王聞識與翁澤永等同志創辦《戰時生活》旬刊,用筆桿做武器,喚起民眾、督促政府,宣傳國民聯合抗日。與張舟(又稱張愛萍)自金華去武漢,加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事室。後從事外交工作,歷任中華民國外交部亞東司專員,中華民國駐智利一等秘書、參贊、公使(即現今大使),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高級外交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陳叔時還在中華民國駐外外交機構任職。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的訊息,他就退出了國民黨政府,躲在美國的一個偏僻小鎮上,開辦一個小小的養雞場,準備一有機會就返回祖國,參加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工作。經過多方奔走,終於找到了回國的機會。1954年他懷揣著一位頗有影響的著名人士寫給周恩來總理的親筆信,帶著他的妻子和兩個幼小的女兒,從美國繞道瑞士,回到祖國,受到中共有關方面的熱烈歡迎,被安排在國際關係研究所工作。
新中國時期
紅衛兵鬥爭陳叔時時,他的態度特別“頑固”,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話:他的一生是愛國的、革命的,從來沒有反對過革命,反對過共產黨,從不承認自己是反革命。“小將”們義憤填膺,對他的鬥爭特別殘酷。有一次斗他的時候,“小將”們別出心裁,將講檯布置成鬥爭台,上面擺著一條四方凳子,凳子上面橫放著一個竹掃把,然後命令年逾花甲的陳叔時跪在上面挨斗,不承認就不準起來。陳先生一跪就是兩三個小時,痛得他渾身冒汗,出來捲起褲腿一看,膝蓋上早已血跡斑斑。但他卻忍住了,既未叫喊!也沒有呻吟!氣得“小將”們揮動鋼鞭抽打,他也不承認自己是反革命!紅衛兵們以他為國民黨當外交官的把柄大作文章。陳叔時說:“我當外交官是在開始抗日的時候,當時國共兩黨合作,不少共產黨員都進了國民政府工作。我出國是為了爭取美國人民對我們的支持!幫助我們抗日,不是為了國民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我就離開了國民政府的外交使團,一有機會就回來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了。我是愛國的,我有什麼罪?難道我攜全家回國也有罪嗎?也算反革命?”
陳叔時死後,妻女遭打擊身心受重創。80年代中期,才得到徹底平反。
紀念詩文
祭大姐夫陳叔時先生靈骨灑錢塘江二橋畔有感
(2007年3月30日下午2-4時)
先生越洋歸故土,
忍辱負重情許國,
一身正氣貫長虹,
錢江碧水映丹心。
年年歲歲有清明,
歲歲年年祭不同;
片片段預告瓣伴熱淚,
朵朵浪花迎靈灰。
涓涓清泉出高山,
滾滾江河歸大海;
生死榮辱雲煙過,
錢江深處留英魂。
大橋過三*地貌換,
回看西子淡更美;
科學、和諧今勝昔,
華夏復興笑九泉。
注1. 陳叔時 抗戰時期愛國外交官。
新中國成立初期,歷盡艱辛,遠渡重洋,回歸祖國,
奉獻畢生;文革倍受折磨,無怨無悔,可敬可佩。
解放日報記者洪偉成以《一個前外交官的祖國戀》為題記述了
他從美國回囯前前後後,發表在《人間》1987年10月號,感人至深。
2. *“大橋過三”,指杭州市第十四次灑骨灰船
“新宇玉皇”號過錢塘江四、三、二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