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及時(晚清教育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及時,字能忠,號梅雨,廣東興仁里村人。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出生於書香之家。陳及時一生致力於文化教育事業,門生眾多。邑人皆尊稱其號:梅雨先生,正名反鮮為人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及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
  • 出生日期:1870
概況,經歷,後人評價,

概況

梅雨先生自幼聰穎,九歲能文,有神童之譽。十三歲應童子試,邑令邱令梅奇之,撥置前茅。經州試,院試中秀才。此後,每試必考第一等。他就讀於北江書院,人莫能及。光緒三十四年,考選貢生,銓選縣丞。

經歷

清末廢科舉,梅雨先生乃與陳模,李玉勛等摒棄八股,舉辦新學。光緒三十三年,集資創辦私立崇陽兩等國小堂,他親任學監,同時兼任官立簡易師範學堂教員。他教課認真,被譽為始興新學的啟蒙者。
梅雨先生出身科舉而熱衷新學,思想進步。他常對人說:“按舊制教學,十年窗下,豈不誤人。”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898年),戊戌變法,改八股,習西法,設學堂,先生積極擁護。他在重修《陳氏族譜》序言中寫道:“鮮不曉曉然而為怪,無事以變法為疑也。”對辛亥革命,梅雨先生更是熱烈擁護,認為這是“摧專制,建共和,革故鼎新,開數千年未有之局”。
民國成立,梅雨先生出任教育會長,教育局長,指導辦學不遺餘力。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與邑人倡辦始興中學,專教國文(語文)。每授課重啟發誘導,耐心講解,並帶頭用國語講課,批改作業則因人而異,逐一指點,培養出一大批有用之材。袁世凱稱帝,南北戰爭影響城區,各校屢屢停課;陳炯明叛變後,粵,滇,湘,贛,桂各軍及北軍往來縣境,戰事頻繁,迄無寧日,先生痛心疾首,遂與校長饒振瀾等商議遷始興中學至石下老茶園複課,始得讓學生安讀兩年。
梅雨先生曾主編《始興縣鄉土志》一卷,民國《始興縣誌》十六卷,《始興鄉土教科書》兩卷,共數十萬字。其中撰修《始興縣誌》貢獻很大。從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起,先後四次擔任總編輯,統攬全局,苦心孤諧,經過十六年,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編完出版,給後代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
抗日戰爭爆發後,梅雨先生告老還鄉,與村人和睦相處。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先生病逝,享年七十二歲。凡曾受業門生,莫不失聲痛哭,邑里同仁亦涕哀嗟嘆。
梅雨先生生前,其得意門生李大光曾精製先生母親及先生瓷像各一塊送給先生,放於廳堂。土改時,村人僱農陳過先收藏,1984年原封獻出,完好無損。恰李大光仍健在,得悉此事,寫信給先生嫡孫說:“於此可見先生盛德被於桑梓,感激及於勞動人民。”並作詩讚道:“回首師門五十春,遺容歷劫尚如新;豈知仗義收藏者,竟是荷鋤負畚人。”

後人評價

陳及時與張發奎張九齡譚太初一起並稱“始興四大名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