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凡

陳卓凡,(1898—1976年),原名萬安,東里鎮塘西人,愛國民主人士。

基本介紹

  • 本名:陳卓凡
  • 出生地:東里鎮塘西
  • 出生時間:1898年
  • 去世時間:1976年
人物簡介,積極抗日,

人物簡介

陳卓凡,(1898—1976年),原名萬安,東里鎮塘西人,愛國民主人士。早年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與彭湃等人組織赤心社。1924年畢業回國後,任海豐中學教導主任,參加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翌年隨東征軍到汕頭,受周恩來委派,任揭陽縣長。1926年冬,任漳州各屬政治監察員,積極推行孫中山的“三大政策”,開展反封建運動,處決貪官,深得人心。“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國民黨右派通緝,避居香港。同年秋,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六師政治部主任,參加鄧演達創立的中華革命黨,任組織委員會委員和工農運動委員會委員。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建立後,任龍溪縣縣長。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率領閩南部分人民武裝,進入閩南山區,堅持反蔣運動。1938年初,任廣東省第八區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副主任時,公開擁護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創辦梅崗自衛團幹部訓練所和普寧洪陽婦女幹部訓練所,培養大批抗日武裝骨幹,支持進步力量。同年12月,他任第二集團軍政治特派員,辦公室主任秘書,主持抗日政治宣傳工作,後被調任湖北前線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部政治特派員。抗戰勝利後,他攜眷回鄉,創辦蘇北中學。是年冬,受中共華南分局委託,在潮汕做策反工作,並掩護過中共游擊隊,營救共產黨員。1948年,在港發動潮屬商人認購公債,支持華南分局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在廣州積極參加人民政權建設和從事統戰工作,歷任廣東省參事室主任、廣東省政協副秘書長等職。遺著有《我所知道的鄧演達》及與楊逸棠合編的《鄧演達先生言論集》等。

積極抗日

廣州淪陷前,廣東省主席吳鐵誠把廣東劃為十幾個區,成立各區統率委員會,起用地方豪紳或在鄉賦閒的舊軍政人員,利用他們的地方實力和影響。廣東第八區的統率委員會以十九路軍舊將翁照垣為主任,陳卓凡為付主任,廣州淪陷後,全省各區統率委員會改為各區游擊司令部;主任、付主任改為司令、付司令。廣東第八區游擊司令部設在普寧城外;轄下有澄海、揭陽、潮陽、惠來、普寧、豐順、南山等縣和地區。翁照垣雖名為司令,但他為蔣介石所嫉忌,故只掛個名,實際責任由陳卓凡負責。陳在該司令部下設一個戰時工作團,自兼團長,下面設七、八個工作隊,派赴轄下各城鄉,對民眾宣傳抗日、組織並訓練民眾。團本部設秘書、宣傳、組織、訓練等幾個組。陳卓凡當時認為要搞好抗戰工作,必須學習共產黨的辦法,研究共產黨的游擊戰術,灌輸抗日革命理論,學習延安的一些做法。那時潮汕各縣進步青年,對這個戰時工作團極為嚮往,積極要求參加;但經費支絀,無法吸收太多人。那些工作隊隊長、隊員、團本部的組長、秘書、組員,均無薪水,只有粗糙的一伙食和買肥皂、剪髮的零用錢;但他們工作得十分愉快。當時八區確實生氣勃勃,在團里可以隨便閱讀毛主席著作和其他中共領導人的文章;可以閱讀各種進步書報;可以自由發表各種意見;上、下級也很少有膈閡。陳卓凡不忌諱他與中共地下黨員的往來。他認為廣州淪陷以後,潮汕必不能保;如果潮汕淪陷,必須展開游擊戰;故此要深入發動民眾、組織民兵、做好軍事訓練工作;要我們勤於學習軍事。每早他親自帶頭跑步、爬山,還要作夜行軍及其他軍事訓練。他又和屬下各縣縣長打好關係,各縣縣長都肯支持他派到各縣的工作隊能順利工作,且有一定的成績。香港《大公報》和其他報紙,對廣東第八區的抗戰救亡工作時有報導,並加讚揚,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注意。
1938年年12月,新任省政府主席李漢魂召開省政府會議,決定把各區游擊司令部撤消,成立各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兼保全司令部。陳卓凡赴韶出席。余漢謀特別接見陳卓凡,由李煦寰、鐘天心陪同陳到余漢謀十二集團軍總部所在地翁源三華,余漢謀非常誠懇地請陳到他那裡幫助搞好政工,並表示對陳十分信任。鐘天心又在余面前極力稱道陳在潮汕的成績。余、李更加拉住陳不放。陳終於到李煦寰的第十二集團軍政治特派員室做了李煦寰的主任秘書。李將特派員室的重要工作,都交與陳處理,對陳言聽計從。陳把原來在八區的他的主要幹部王鼎新、許美勛等人都接到特派員室,分任秘書、科長等職務。就在這時,陳與李煦寰積極籌組政工總隊。陳把他在廣東第八區搞的戰時工作團的一些經驗提出來,並向余漢謀、李煦寰建議學習八路軍政治工作和學習訓練政工人員辦法。中共方面也積極幫忙,派人協助這項工作,並動員許多共產黨員參加政工總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