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利(評劇演員)

陳勝利(評劇演員)

陳勝利,著名評劇演員,評劇理論家、活動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評劇院退休後任紅館(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同時擔任北京傳承戲曲藝術院和深圳市世紀戲曲藝術研究院並擔任法人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勝利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業:評劇演員
個人職務,個人簡介,

個人職務

陳勝利地質在評劇演唱會上。陳勝利地質在評劇演唱會上。

個人簡介

張派藝術優秀傳人
陳勝利,1950年出生天津,1961年考入天津“火花”評劇團少年訓練隊,那年他11歲。由於陳勝利聰明伶俐,形象俊秀,嗓子棒,腰腿功也好,文武並重;加上他勤奮,刻苦好學,入學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由一年級跳到了三年級。他的胳膊因為練功三次骨折,至今還落下殘疾。經受了考驗的陳勝利,沒幾年的功夫就在同學中脫穎而出。1981年天津火花評劇團改為廊坊地區評劇團,1989年改為廊坊市評劇團。
陳勝利先後曾在《逼上梁山》、《櫃中緣》、《楊乃武與小白菜》、《楊三姐告狀》等戲中擔任主要角色。他所塑造的林沖、岳雷、楊乃武等角色,形象鮮明,有血有肉,且唱、念、做、打等都有相當的功力。1981年,經廊坊地區著名評劇老演員王素秋的介紹,陳勝利拜中國評劇院著名小生演員、表演藝術家張德福為師。在張德福悉心指導下,陳勝利的藝技有了長足的進展,一板一眼,一招一式,無不顯露出“張派”藝術之精妙,頗具乃師神韻。他聲音堅實、明亮,唱腔旋律豐滿,韻味濃郁,且扮相、身段、武功俱佳。比如,他在《無雙傳》的“訪古”一場,把一個難度很大的“扔跪”動作,表演得舒展、自如,把書生王仙客的外表、內心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整個劇場是滿堂喝彩。在《楊乃武與小白菜》中,陳勝利扮演楊乃武,有血有肉,性格鮮明,活脫脫一個舉人。尤其是劇中的一段道白“……一個品字分為三口”,他念得準確、流利,一氣呵成,真是“千斤道白四兩唱”。
陳勝利很好的繼承了張德福的張派真諦,為評劇小生行當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更為日後培養新生代演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3年,陳勝利由廊坊地區評劇團調入中國評劇院,和許多著名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同台演出了一大批優秀劇目,使他得到了鍛鍊,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1987年,中國評劇院成立了以中青年後起之秀為骨幹的三團,陳勝利為之傾注了無數的汗水和心血。張德福先生讚許陳勝利:“勝利勤奮好學,思路敏捷,富有進取心和創造力。一個演員沒有創造,就等於自我消亡。有了創造,就有了新的生命力。所以藝術的生命正在於不斷地創造!”
從演員到活動家的蛻變
陳勝利本來在做演員時就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更贏得了許多觀眾的認可。但是在事業上升期卻逐漸淡出了觀眾的視野。原來陳勝利從台前轉到了幕後。
這一重要轉變絕非頭腦發熱,一時性起,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在評劇日漸式微的新時代,過去的經營理念早已經過時,探索一種新的符合時代特色的評劇經營之道不斷在陳勝利的腦海中打轉。評劇的發展要靠評劇藝術自身的魅力打動觀眾,但是在市場經濟社會,評劇的市場更需要評劇人辛苦的去推廣。
這個時代不缺評劇好演員,更需要一些熱愛評劇的專業人士不斷把評劇推向市場,讓越來越多的觀眾認可評劇。現在評劇不行了,有點被拋棄了,儘管政府也對評劇有不少的資金支持,但是在宣傳力度上大大降低。很多國內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從大眾媒體中根本從未聽說過評劇。他們生下來的接觸的都是靠跑調、艷照、出位能走紅的文化。根本沒聽過評劇,又從何談起喜歡呢?他們對評劇有誤解,以為評劇就是像京劇、崑曲那樣的高雅藝術,其實它是很通俗和平民化的。雖然評劇落伍了,但是想當年全國人民就是拿這個當流行歌曲來聽來唱的。《花為媒》、《劉巧兒》等精彩唱段傳遍大街小巷,小到販夫走卒,大到官商文人,嘴裡都哼著評劇。評劇也難怪今天不行,這跟歷史原因有關外,就是評劇沒有被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認識。
陳勝利始終以振興評劇、繁榮評劇、推廣評劇為己任,一次次將評劇不斷推向一個個小高潮。然而畢竟個人能力有限,評劇的偉大復興需要更多像陳勝利一樣的人不斷進取、默默為評劇無私奉獻。
陳勝利以其自身的優勢和得天獨厚的人脈資源,為評劇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1985(或1986)年,陳勝利率先倡導、策劃、組織了全國性評劇名家演唱會——《評劇薈萃演唱會》,讓六歲紅、羊蘭芬、蓮小君、花月仙、李憶蘭、邢韶瑛等數十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重登舞台並錄音和錄像,使之成為文革後評劇名家演唱會的開端經典之作。
1999年,陳勝利任中國評劇大劇院法人及經理,籌劃了《紀念新鳳霞逝世一周年全國評劇名家演唱會》,讓數十位來自祖國各地的新派優秀傳人走上了首都的舞台。2000年又籌劃《新千年全國評劇名家演唱會》,讓花派創始人花淑蘭、筱派創始人筱俊亭、以及闊別北京五十年的小花玉蘭等老藝術家在北京一展風采,活動後都相繼來出版光碟,一時成為評壇相繼傳送的梨園佳話。從2004年開始陳勝利又擔任中國評劇院二團團長職務。
2007年,陳勝利主辦名家版《雷雨》,為了是培養觀眾,讓真正喜歡戲曲和評劇藝術的觀眾走進劇場。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陳勝利策劃和籌拍了評劇藝術電視連續劇《劉巧兒後傳》《霧峪村的故事》,並在《劉巧兒後傳》中出演男主人公趙柱兒,支持了相關部門對《包公系列》、《秦香蓮》的拍攝,參與了評劇電視劇《生死場》的統籌,製片,以及重要角色演出,2008年,他所籌劃和改編的評劇藝術電視連續劇《花為媒》受到廣泛關注;在他身兼中國評劇大劇院經理和中國評劇院二團團長時,他帶領演職員工,苦練基本功、開拓評劇市場,讓鄭嵐、王婧、張超群、于海泉等一批評劇新秀脫穎而出。
到了今天,陳勝利依然四處奔波,夜以繼日的為評劇的宣傳不辭辛苦。他在深圳“戲聚星期六”中,為評劇吶喊助威。難怪原文化部老部長高占祥對陳勝利為評劇所做的工作給與高度評價:“振興評劇需要藝術家,更需要陳勝利這樣的活動家”。
從國營到民營劇團的跨越
陳勝利是一個工作上要求非常嚴格的人,因而給人的感受是不好接近。但是筆者第一次認識陳勝利時,是今年他剛過完60大壽。他並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嚴肅,非常可親的一位藝術家。雖年滿60歲,可似乎與“花甲”一詞難以聯繫在一起,他看起來和中年人無異,可依然保持著青年人的精神和活力。步入花甲之年的他依然孜孜以求、誨人不倦。他退休後來到北京凌空評劇團擔任藝術總監職務。
他之所以來到民營評劇團,除了被團長劉建國的執著和精神感動外,陳勝利更想通過富有靈活機制的民營評劇團培養當下年輕的演員,造就一批新一代的評劇接班人。幹了一輩子評劇事業的陳勝利曾想在國營院團試行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可一直未能如願。直到退休之後,他憑著自己的藝術水準、藉助自己的人脈資源、靠著滿腔的評劇熱情,揮灑著青春熱血。近年來,北京凌空評劇團通過不遺餘力地推出新人,實現了評劇藝術的傳承。
當下評劇並不景氣,又面臨文化體制改革的考驗,許多國營院團只能靠政府補貼過日子,市場應變能力極差。然而作為評劇新生力量的的北京凌空評劇團在陳勝利的帶領下極富活力,成立剛剛三年的劇團已經在全國形成強大的影響力。陳勝利認為,劇團之所以能夠在評劇表演市場處於滑坡階段逆勢而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貼近民眾,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陳勝利不斷開拓市場,為民營評劇團闖出了一片新天地。擔任藝術總監以來,恢復上演了多年未見舞台的經典劇目,傳統名劇《無雙傳》和評劇現代戲《野火春風斗古城》一經上演,便引來業內熱切關注。
本著恢復鮮見舞台的經典名劇、實現繼承發展的宗旨,讓新生代青春靚麗的演員體驗傳統評劇的魅力,紮實基本功;通過名家強強聯合的演出模式開創出了一條市場之路;在做強做大的基礎上,在傳承的原則上,打造獨一無二的原創戲《綠色戀歌》和《灶王爺》等。一個是青春靚麗的造型舞動傳統魅力,一個是強強聯合的傳幫帶,一個是自創劇目的成功,讓北京凌空評劇團在評劇界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
民營劇團靈活的市場機制和管理模式,加上陳勝利經營管理經驗和創新思維,讓他大顯身手,此時的北京凌空評劇團越來越感受到文化體制改革帶給他們新的生命力,越來越享受到新型體制下的新成果。
花甲青春舞動凌空
現在年輕人喜歡戲曲的不多,從事戲曲的更是少之又少。對於還未成人的90後就更不用說了。陳勝利花甲年齡,卻迸發著青春活力。在他的培養和哺育下,一個個評劇新生代演員逐漸能夠挑起大梁。
人們一直以為這些俊男靚女們只是評劇團里的花拳繡腿,用到舞蹈時出來湊湊數。實際上錯了,這些小演員們不論男女不但長得漂亮而且也都有些功夫。通過這些我們就能想像出這絕非一夕之功,他們長年累月排練的鏡頭時時在我腦子裡盤旋。因而他們不是花架子,而是擁有真本領。
不管什麼原因這些孩子選擇了評劇路,至少他們在為中國的傳統藝術奉獻青春。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顯然他們是單薄的,是無助的。他們不需要可憐,只是他們更應該得到更好的尊重和發展。國家應該在培養小戲曲演員上更要加大力度。
陳勝利一遍又一遍的為演員示範各種動作,他一忙起來連水都顧不上喝。評劇青春朝氣的新生力量更是見證了陳勝利不懈的追求。通過老藝術家與青年演員的密切傳承,凌空正以最具活力的新生劇團綻放在評劇百花園中,評劇也將永葆青春。
成立藝術研究院
2012年,陳勝利除了擔任紅館(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外,還成立北京傳承戲曲藝術院和深圳市世紀戲曲藝術研究院並擔任法人院長。在此基礎上,聯手全國各兄弟院團聯手打造的大型現代評劇《風起同仁堂》在全國巡演取得良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