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64.08——1967.09 山東省委黨校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1967.09——1968.08 留校待分配
1968.08——1970.08 山東省
齊河縣聯中教師,孟店聯中 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
1970.08——1975.09 山東省齊河縣縣委報導組副組長
1975.09——1980.08 山東省委宣傳部幹部(期間:1977年9月——1978年12月在中央黨校理論宣傳幹部培訓班學習)
1980.08——1983.05 山東省委宣傳部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理論教育處副處長
1983.05——1986.12 山東省委辦公廳綜合室副處級秘書、山東省委研究室政治研究處處長
1986.12——1988.06 山東省委研究室副廳級研究員
1988.06——1992.08 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1992.08——1993.05 山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正廳級)
1993.05——1995.08 山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兼省廣播電視廳黨組書記
1995.08——1997.12 山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期間:1996年9月——1997年7月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班學習,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哲學專業學習)
1997.12——1998.11 山東省濟寧市委書記
1998.11——2001.10 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兼山東省社聯主席、
中國孔子基金會常務副會長
2001.10——2006.01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2006.01——2006.11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副主席
2006.11——2007.01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副主席
2007.01——2008.01 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2008.01——2011.01.22 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1年2月增補為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2013年當選為中央第九巡視組組長。
2013年10月30日上午,中央第一巡視組巡視商務部工作動員會召開。
中央第一巡視組組長陳光林就即將開展的巡視工作作了講話。
專家評論
詩言志,歌詠心。陳光林既是一位高幹,也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詩人,一位睿智淵博的學者。2001年10月,陳光林從山東來到內蒙古,他被這片充滿濃郁民族色彩的土地吸引了。在內蒙古工作的幾年中,他的足跡踏遍了悠然遼闊、神秘安詳的內蒙古高原。在山東,他受
齊魯大地儒家文化的滋養,半島海洋的磅礴潤澤,使他運用獨特的視角、凝鍊的文字、摯誠的情愛創作了《草原情思》、《永遠的草原》、《啊,草原》3本詩集。收入300多首詩歌的《啊,草原》,純粹以草原為抒情主體,是一部草原百科全書式的詩集。藍天、白雲、牧歌、明月、奶茶、奶酒、敖包、蒼鷹、駿馬……草原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星,詩人信手捏來,再經他的彩筆點化,頓時幻化出生命,成為五彩繽紛的意象群,成為詩人的抒情載體。正如
余秋雨先生所說的那樣:大地默默無言,只要來一兩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
在山東工作時,陳光林多年從事理論工作,所寫的東西也多是理論方面的,所以,常常處在一種抽象、邏輯和理性思維中。但任何形式的思維都是相通的,理性思維雖然需要邏輯,但有激情才能感人至深。來到
內蒙古大草原後,陳光林憑藉他50載中華思想的文化薰陶積澱,以草原為載體,將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草原,從而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將自己的真誠和智慧,凝結著崇高至上的大愛、大美之大情,帶著一份審美愉悅的伴隨、一份情操修養的陶冶,創造出一個陽光燦爛、溫暖簇擁的博大境界。
陳光林認為,
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源流之一。草原文化、
黃河文化、
長江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從文化地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中華文化經歷了三條不同的發展途徑,形成了三個經濟文化區。中華文化之所以獨具特色、豐富多彩、連綿不斷,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並在數千年間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鑄就了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陳光林對這片土地熱愛,使他潛心、認真研究她的歷史、她的現狀,而在更深入的了解後,又會加倍地熱愛她,從而決心建設她。
從
一山一水一聖人的齊魯大地,來到一代天驕的內蒙古高原,時空的交錯,使陳光林在文化的差異中領略到了文化的豐富與博大,而心中一以貫之的熱情,讓他立刻投入到草原的懷抱中,幾年來,陳光林工作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加快
內蒙古民族文化大區的建設。
陳光林說,對一個民族來說,文化是她的根,也是她的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影響,反映和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文化力作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旗幟和方向。文化和經濟是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的。只有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文化才能全面進步。文化的進步,又會促進經濟的發展。我們在加快文化發展、建設民族文化大區中,特彆強調文化工作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陳光林認為,內蒙古古老神奇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蘊藏著開發草原文化、發展文化產業的巨大價值。要把內蒙古豐富而獨特的民族文化這個潛在優勢轉變為現實優勢,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現由文化資源大區到文化產業強區的轉變。為此,在陳光林的大力推動下,科教興區戰略、品牌帶動戰略、區域文化發展戰略、文化人才培養戰略、改革創新戰略等一系列措施連續出台,使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駛上了快車道。
當前,中央自上而下,號召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象內蒙古這樣的歷史上的
遊牧民族,如何發展,陳光林充滿了信心。他說,以草原文化為特色的文化產業,不僅將成為未來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中—道亮麗的風景線,產生巨大的品牌效益,也將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的生長點。從寫草原的詩,到對草原文化的深入研究探討,再到把草原文化發揚光大,陳光林對草原的愛在不斷升華。他把建設草原文化大區,當作自己對愛的嚮往與追求。陳光林把這種愛,全部揮灑在他的工作中,他的事業里,和他對內蒙古社會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中。自2001年始,陳光林先後創作出版了8部文學專著,如《草原情思》、《永遠的草原》、《啊,草原》、《天歌》、《仰望》等詩專集,《忘不了我的草原》歌詞專集等。值得一提的是,他這些充滿靈性的詩作品,多數是以草原文化為背景創作完成的,不管從欣賞還是從批評的角度看,它們中大部分都有著相當的詩藝水準,有著豐富的可讀性。詩作純正的質地,容納了極有價值的個人體驗,使草原詩獨樹一幟,開啟一派新氣象,令人從中體悟出詩人的良知和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陳光林在詩歌表達上的獨到之處,就好比一個農民,當致富的暖流沖向
中國新農村,當人們一擁而上種植西瓜時,他則獨具匠心植上了芝麻。幾年下來,陳光林的作品創作和發表量相當大,文化草原成為他文學創作的精神家園,這些以草原為題材的詩作品,數量豐富,質量平穩,這是一個成熟詩人的主要標誌。與其說草原文化成就了陳光林的詩作品,不如說,這種難能可貴的吟唱,給草原文化增添了斑斕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