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沅(1865~1913),字芷江,亦名芷薌,別號鈞靈,筠連縣城人。宣統元年(1909年)三月調署雲南首府,群民夾道揮淚挽留。不數月,西防吃緊,委其為大理知府兼營務處。民國2年(1913年),先沅駐防萬縣,適袁世凱背叛共和,圖劫取南方,便遣李純率旅進窺西江。陳深惡痛絕,急走渝州,促熊克武獨立,以策應長江上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先沅
- 別名:鈞靈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65年
- 逝世日期:1913年
- 字:芷江
陳先沅(1865~1913),字芷江,亦名芷薌,別號鈞靈,筠連縣城人。4歲讀書,15歲考入鄉學,聯試成績優等。光緒十七年(1891年),奉調尊經書院,在京時久,目睹國勢日衰,乃決意與賢豪志士謀救國之道,戊戌年(1898年),因參加康有為變法運動,被清政府調往雲南,委以法審,到期2月,即判處200案件,遂調善後局文案。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升騰越厘務,任職中經其會審查勘,不三月遂將英人走私,人民死傷搶劫等300多積案結清,使邊民獲得大量賠償。光緒三十年(1904年)調任文山知縣,兼任安平同知,繼升補大官廳同知,旋又調開化知府,兼領南防營務處統領保衛五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會黨人在河口起義,乃遣子憲民,隨沈、錢二君往越南東京與黨人秘密聯絡,適遇游匪擾亂開蒙,陳以協力剷除和抵製法國領事要挾有功,保升為道員,旋委兵備處,又提調宣威。陳至宣地,正禁種煙,民眾哄鬧,州官報稱民變,滇督司道員主剿,陳力主安撫,只殺了凶狂土匪二三人,事即平定。
宣統元年(1909年)三月調署雲南首府,群民夾道揮淚挽留。不數月,西防吃緊,委其為大理知府兼營務處。二年,昭通沿邊土匪團聚,奉急電援昭,兼署昭通府。上任未月,率兵與匪戰於長坡,眶首就擒,昭亂遂平。宣統三年(1911年)滇省宣告獨立。九月二十三日,陳由江防回昭,豎旗起義。旋奉滇軍政府委以援川巡按副使,晝夜馳奔,至縣,組織臨時政府,維持地方秩序。適敘屬急函援川,在縣居二日,乃率滇軍出川南,赴渝州。渡舟過合江,清軍城。上以高擊低,彈如飛蝗,側舟被擊,傷十數人,而所乘之舟幾度翻覆,卻自若無事。至渝,成渝各地已告獨立,張都督培爵,相見恨晚,委其參謀,陳先沅力主成渝合併。數月,終達合署之願,促使全川大定,然余氛未靖,川江多阻,建議清理水道,遂以水師參謀長就任。二次到渝,劃分區段,編制艇隊,旋改組水警。
民國2年(1913年),先沅駐防萬縣,適袁世凱背叛共和,圖劫取南方,便遣李純率旅進窺西江。陳深惡痛絕,急走渝州,促熊克武獨立,以策應長江上游。遂率部奔赴前線,泥濘戎馬,衝鋒陷陣,歷30晝夜目不交睫。因南軍失利,渝亦動搖,所部抵來鳳驛,餉盡糧缺,士兵鼓譟欲譁變。先沅坦誠相告:“我軍本為救民而來,如此舉動,實為擾民,我不忍見”。自知事已無成,痛哭竟日,於9月23日作家書寄子憲民,囑其善待祖母。內有“吾兒如不死,善繼我志,再造民國”等語。乃召集所部,誓以救民之意,悲慨激昂,全軍感泣,忽而出槍自戕殉國。所部感其壯烈,不忍肆行騷擾,遂自去。驛民感德,以香花供奉,厚葬於來鳳驛場口。北伐後,國民政府據其功績,追贈陸軍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