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實夜來帖

陳元實夜來帖

陳元實夜來至白面渡相晃。亦煩渠診視,辱問及之。承美替不遠,洵亦在十月末。此行甚以為撓,回程須在月末。氣且僅屬,而觸熱如此遠行,恐亦運數使然耳。外事姑置勿問,胸次自安。饒城風波更多,未嘗過而問也。坐此久而自息。食芹之美,不敢不獻耳。洵再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元實夜來帖
  • 類別:中國書法 行書,
  • 年代:宋代 約1047(慶曆七年)
  • 作者蘇洵
  •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作品考證,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陳元實夜來帖》
【規格】紙奉:信札一則。凡十行,計一百字。紙本,34.5x50.9cm
作品局部2作品局部2

作品考證

此札無上款,陳元實何人亦無考。但以帖中“觸熱如此遠行”,“饒城風波更多”云云,以及筆跡來看,必與《致提舉監丞帖》為一時之書。?據載,蘇洵江南一游,交往者三幾人而已。一為廬山圓通寺僧納老。《樂城集·贈景福順長老》詩序云:“轍幼侍先君,聞嘗游廬山,過圓通,見納禪師,留連久之。”一是虞州人锺榮。《蘇詩總案》:“至虔,遇隱君子锺榮,同游馬祖崖,人天竺寺,觀白居易墨跡。宮師素不飲,裴設醴焉。”當時蘇洵無名,旅途中還常有人與之爭座位、床位。而此锺菜卻甚為敬重老泉,故東坡白海南歸時,還專程在虔拜望過锺榮的後人,以懷念父親當年的際遇。除此之外,便是史經臣、史沆兄弟了。以此三者來看,給後者覆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如果史經臣到了臨江,遇上了兄弟赴獄的麻煩,又知道蘇洵在虔州一帶,是很可能委託如“陳元實”等帶信給蘇洵的。故蘇洵在此帖中安慰之,云:“外事姑置勿問,胸次自安。”並向之述道:“饒城風波更多,未嘗過而問也。坐此久而自息。”當然,蘇洵收到此信的時候,史沆恐怕還未入獄,只知道一些跡象和史經臣的擔心而已。同時,也尚未知道父親的死訊,因之雲“亦在十月末”,大約指同路回川之意。“回程須在月末”,大約指從虔州返回臨江,或饒州(鄱陽)一帶。《蘇詩總案》載:“五月十一日宮傅卒於家,年七十五。”“八月聞訃遂還。”訃訊在途中經歷了三月。得此札時,想應在八月以前。帖中雲“觸熱如此遠行,恐亦運數使然耳”,必在盛暑之中,而非入秋之後的八月。蘇洵慶曆七年舉制策不第,對他的打擊十分沉重,返川後,十年未出,潛心苦讀,直到嘉佑元年攜二子赴京應試。《憶山送人》詩云:“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故帖雲“恐亦運數使然耳”,表達了蘇洵不得出路的怨憤與頹唐。此帖書跡亦與《致提舉監丞》同,潦亂之中見性情也。?

作者簡介

蘇洵(1009年-1066年),漢族,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於英宗治平三年。應試不舉,經韓琦薦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佑集》。
工於書法,氣韻有餘。 他是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行列。
蘇洵墨跡存世者僅此二帖:《道中帖》、《陳元實夜來帖》,十分重要。足可以佐證《書史會要》:“蜀人不能書,元皊間,軾以字畫名世,其實濫觴於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