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偉(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偉,男,湖北宜昌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法學博士、博士後,主要從事刑事法學研究。教育部2018年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首屆全國“最具影響力人文社科青年學者”,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第八批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通訊鑑定專家,西南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偉
  • 外文名:chen wei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宜昌
  • 出生日期:1979年6月
  • 職業: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西南政法大學
人物簡介,社會兼職,教學成果,學術成果,講授課程,研究方向,科研項目,主要榮譽,學術成就,(一)個人專著,(二)主要論文,(三)主要課題項目,所獲榮譽,

人物簡介

陳偉,男,漢族,中共黨員,1979年生於湖北宜昌,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博士後。2009年法學博士畢業,2010年被評為副教授,201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社會兼職

現為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社會科學專家庫成員、重慶市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重慶市法學會少年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重慶市綦江區檢察院檢察長助理,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墊江法院專家諮詢委員。

教學成果

近年來,陳偉教授注重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的相輔相成,運用的激情式和互動式教學法,注重老師引導與學生參與的角色感、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的相輔相成、知識傳授與趣味引導的一體化,深受學生喜歡。理論與實踐的兩相兼顧,學術與實務的相得益彰,啟發與創新的如影隨形,把教與學、疑與思、駁與立、法與理等進行了完美結合,其授課效果與綜合評價深得高校學生和實務界同仁的讚譽。

學術成果

主要從事刑事法學的前沿性問題研究,關注規範制度與實踐運行,追求理論與實務的協調統一,以其作為學術研究的出發點與歸宿所在。近年來,先後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學家》《法商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現代法學》《法制與社會發展》《比較法研究》《法學》等核心期刊與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十餘篇,出版專著多部。

講授課程

本科:刑法總論、刑法分論、刑法學、經濟刑法學;
碩士:刑法學、刑事疑難案件分析、刑法理論與實務、犯罪學與刑事政策學;
博士:刑法分則專題研究、刑法總則專題研究。

研究方向

陳偉教授致力於刑罰學、中國刑法學與比較刑法學的學術研究方向,對人身危險性、教育刑、注射刑、刑事政策學等傾注了較長的時間關注與較大的學術熱情,基於自己的獨立性思考,提出了一些創新性命題與學術觀點,發表了一些影響性的學術成果,展現了學術研究的興趣所在,顯現出了較強的學術潛質。

科研項目

陳偉教授擔任首席專家投標的《推進國家監察全覆蓋研究》(編號:18JZD037)成功入選2018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先後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推進國家監察全覆蓋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法務部重點項目、最高檢、中國法學會、重慶社科等基金項目共25項。

主要榮譽

先後獲得重慶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十三屆中國法學會論壇徵文二等獎,指導學生獲得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一等獎並獲優秀指導老師獎,西政“好老師”、“柯泰教書育人獎”等榮譽稱號。近年來致力於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良性互動,為數百個實務部門講授熱點前沿專題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向關照,獲得了良好的學術影響與社會認同。

學術成就

(一)個人專著

1.《人身危險性研究》,(獨著,22萬字)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2.《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合著,30萬字)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版。

(二)主要論文

1.“當場醉酒”刑事歸責的路徑探討——基於實體與程式的雙重視角,載 《法治研究》2017年第4期;
2.刑事疑難案例雙師同堂教學模式的反思與改革,載《海峽法學》2017年第2期;
3.社區矯正檢察監督機制的改革與完善,載《湖北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
4.對我國毒品犯罪刑罰適用問題的反思,載《理論探索》2017年第2期;
5.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指導下的累犯適用,載《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6.異種自由刑並罰的立法問題及其化解,載《現代法學》2016年第5期;
7.《刑法修正案(九)》的刑罰特點及其前置化趨勢,載《淨月學刊》2016年第3期;
8.“人身危險性”與“社會危險性”的糾纏與厘定,載《法治研究》2016年第3期;
9.刑事和解在刑事實體法上的理念對接與完善,載《理論探索》2016年第2期;
10.自首與立功競合時該如何認定問題研究,載《法商研究》2016年第1期;
11.論職業化能力提升目標下的法學實習基地改革——基於實證調研的現實考察,載《海峽法學》2015年第4期;
12.勞教制度廢除後的法律銜接機制探究,載《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2期;
13.“嚴格責任”抑或“推定責任”——性侵未滿12周歲幼女的責任類型辨識,載《法學家》2014年第2期;
14.在民性中理性的審視與反思司法——兼論實踐法學教育觀,載《蘭州學刊》2014年第2期;
15.認真對待人身危險性,載《比較法研究》2014年;
16.量刑根據的現實批判及其重塑——“雙層次量刑根據說”的提倡,載《暨南學報》2014年;
17.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現實境遇及其立法完善,載《刑法論叢》2013年1月(第32卷);
18.評1997年《刑法》第365條的性質認定,載《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
19.刑事立法的政策導向與技術制衡,載《中國法學》2013年第3期;
20.回眸與啟示:對我國古代死刑執行方式的省思,載《刑法論叢》2013年9月;
21.空缺與補位:劫持火車罪的成立及其論證,載《刑法論叢》2012年第1期;
22.人身危險性與傳統刑事司法的理論契合,載《理論月刊》2012年第1期;
23.單位累犯的理論剖析與實踐分析,載《當代法學》2012年第1期;
24.醉駕:“一律入刑”還是“區別對待”,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2年第1期;
25.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內涵界定,載《理論月刊》2012年第9期;
26.論刑罰目的性限縮解釋方法在刑事司法中的適用,載《法商研究》2012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2013年第3期全文轉載);
27.聚眾實施性行為的非犯罪化考量——以南京換偶案為例,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28.構築食品、藥品安全的金色防線,載《人民法院報》2012年8月18日;
29.刑事和解能與傳統刑事司法相對接,載《人民法院報》2012年1月19日;
30.教育刑與刑罰的教育功能,載《法學研究》2011年第6期;
31.穿行於刑法基本原則中的人身危險性,載《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32.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險性及其征表,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33.圍城內外的迷失:婚戀關係引發惡性案件的現實分析,載《中南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34.醉駕的拘役刑有待商榷,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1月9日;
35.食品安全:既要法制宣傳又要法治治理,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5月10日;
36.保全處分的現實價值與命運歸屬,載《蘭州學刊》2011年第5期;
37.“不滿18周歲的人除外”之合理解釋,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7月10日;
38.“醉駕”在“一律入罪”與“區別對待”中的抉擇——與劉仁文商榷,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7月28日;
39.法律誠信必須在法律執行中實現,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7月30日;
40.刑訴大修閃爍著人性光芒,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8月27日;
41.打防涉黑犯罪應建立多元應對措施,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9月4日;
42.特殊累犯適用範圍需審慎判定,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9月29日;
43.人身危險性評估的路徑探索與體系構建,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44.吸毒檢測程式的現實困境與出路探尋,載《海南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45.網路遊戲與青少年犯罪的互動歸因及其化解,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10年第1期;
46.未成年人刑罰適用的邊界,載《刑法論叢》2010年第1期;
47.法律與道德理性反思及其批判,載《遼寧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48.反思人身危險性在定罪機制中的定位,載《法商研究》2010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
49.人身危險性評估的理性反思,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0年第6期;
50.訴訟欺詐的性質認定與出路探尋,載《中南大學學報》2010年4期;
51.“胡斌案”量刑問題的理性質疑,載《前沿》2010年第9期;
52.“虛幻的道德”抑或“真實”,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
53.刑事和解在實體與程式二維視角的考量,載《理論導刊》2009年第1期;
54.注射刑的理論困境與現實走向——以美國刑事司法為中心的考察,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200年第9期全文轉載);
55.注射刑在我國的實踐困境及其價值根基,載《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2009年第12期全文轉載);
56.加工復原彩票並重新出售的行為如何定罪,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2期;
57.枉法仲裁罪追訴方式之變更及提倡,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8年第7期;
58.盜竊GPS財物既未遂問題探析,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3期;
59.監督過失理論及其過失主體的限定,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7年第5期;
60.我國大陸與港澳台地區普通累犯制度比較研究,載《刑法論叢》2007年第12卷;
61.我國法治視野下刑罰目的的理性選擇,載《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
62.批判與重構:未成年人累犯問題——從本體刑法法角度的思考,載《青年研究》2006年第8期;

(三)主要課題項目

1.國家社科青年項目:教育刑理論的實踐回應與規範運行研究(主持,2012年5月-2014年12月,編號:12CFX035);
2.重慶市教育科學重點課題:重慶市法學教育實習基地改革研究(主持,2012年10月-2014年12月,編號:1202065)
3.重慶市教委規劃課題:高等教育考試誠信機制研究(主持,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編號:2011-KS-028);
4.中國博士後:注射刑的實體價值與程式完善研究(主持,2011年11月-2012年7月,編號:2011M500654);
5.重慶市博士後:行刑變革視域中的注射刑研究——基於實體與程式的雙項視角(主持,2011年9月-2012年7月,編號:渝XM201103006);
6.最高人民檢察院:社區矯正的法律監督機制(主持,2010年7月-2011年11月,編號:GJ2010D09);
7.西南政法大學青年創新團隊建設:社會管理創新視域下的刑罰現代化變革(主持,2012年3月-2014年3月,編號:XZQNCXTD2011-02);
8.西南政法大學重點課題:刑事立法的政策導向與技術制衡(主持,2012年1月-2014年1月,編號:2011—XZZD10);
9.西南政法大學重點課題:校外標準化示範法學實習基地建設研究(主持,2012年8月-2014年12月,編號:2012ZD07);
10.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檢察院橫向課題:刑事檢察創新理論研究(主持,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1.中國法學會自籌課題:科學發展觀與刑法改革研究(主持,2009年7月-2010年11月,編號:CLS-D0959);
12.中國法學會自籌課題:刑事事實的證明因素研究(主持,2012年7月-2013年7月,編號:CLS2012)。

所獲榮譽

1.2014年全國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一等獎、優秀指導教師;
2.2013年獲得重慶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2013年獲得重慶市“兩江法治論壇”徵文一等獎;
4.2013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科研突出貢獻獎”;
5.2012年獲得中國法學會第七屆學術論壇上二等獎;
6.2012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科研二等獎;
7.2011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精彩一課”一等獎(第2名)。
8.2011年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學效果先進個人;
9.2011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先進個人;
10.2011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科研一等獎;
11.2011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生導師工作先進個人;
12.2011年獲得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獎教金;
13.2011年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我的風采”授課競賽三等獎;
14.2011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教學工作量突出貢獻獎;
15.2010年獲得基層檢察機關服務城鄉統籌研討會有獎徵文二等獎;
16.2010年獲得中國重慶·青年人才論壇綦江分論壇入圍獎;
17.2010年獲得重慶市第四屆檢察理論研究年會論文優秀獎;
18.2010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科研三等;
19.2009-2010年度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生指導工作突出貢獻獎;
20.2009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學工作先進個人;
21.2009年獲得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獎教金;
22.2008—2009年度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校友獎勵基金獎(教書育人獎青年教師獎);
23.2009年獲得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優秀學術論文優秀獎;
24.2008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學一等獎;
25.2007年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文體活動先進個人;
26.2007年獲得法務部等組織的百家網站奧運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競賽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