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作賓(清代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作賓,安陸巡店人。字雁臣。

基本介紹

  • 本名:陳作賓
  • :雁臣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安陸巡店
  • 主要作品:《邑南人物誌》《七鈍軒詩文集》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1875年(光緒乙亥恩科)順天副榜。歷署竹山、江夏教諭、武昌訓導。後仍還竹山。任內轄區遇災,眾相求食,縣紳議設粥廠,而城中官更怕眾多鬧事,不許設辦。陳將詳情報告於朝廷,後由御史張仲炘命令楚督賑濟。旋以老乞歸。

主要作品

著有《邑南人物誌》《七鈍軒詩文集》。

人際關係

父親
陳文郁(生卒年不詳),字蔭南。幼入墊讀書。稍長在家料理田地兼營棉花行,生意日興。陳文郁極慈善。鄉里族親偶有迭失,均盡力接濟扶持。55歲去世。陳有七子,有五子各有所成。孫輩益加顯赫。
大哥陳作相,以廩貢生署試用訓導,贛州學正。1851年(鹹豐元年)以後,曾4次署委湖北鄉試房薦。著有《溳川集》《蕉窗筆記》《妙來軒文賦詩集》《經義得心錄》《史鑑撮要》《學庸經義》等。
二哥陳作輔,與兄作相併肩入洋。以優廩生署委1885年(光緒乙酉科)湖北鄉試堂備。著有《書經精義纂》《詩經精義纂》《漢書輯略》《三國志輯略》《古賦鈔》《古詩鈔》《古字考》《藏修齋偶錄》《時藝詩賦》等。還集古今快事、恨事、難事、奇事、軼事事、韻事、稗事、警事為一書,取名《病餘子謄稿》。作輔漢學造詣名噪三楚,深得張之洞讚譽。
六弟陳作彥(1843—1917),字介宦。以拔貢欽點內閣中書加五級。先後委署侍讀兼管誥敕房事務、本衙門撰文三直校簽、文淵閣、國史館、方略館校理。戊戌變法失敗後,與東北人齊耀珊換帖,檢發黑龍江省雙城廳檢民同知、新城知府、吉林省道台等。領花翎三品街,任上,代表清政府去圖門江與沙俄談判,解決邊界爭端,維護國家主權。辛亥革命成功,清延傾覆,遂返鄉終老。
七弟陳作猷,1891(光緒辛卯科)舉人,任兩湖書院北監院。光緒末年回家養病,1902年病逝。
兒子
陳培庚(1855—1923),字實甫,號少蕖,幼隨伯父陳作相、陳作輔啟蒙讀書,府學初試為廩生,中試為貢生,後入武昌經心書院、兩湖書院就讀。1891年(光緒十七年)考中舉人。1893年選湖北武昌府江夏縣復設訓導。次年中進士、欽點內閣中書。1897年調任京師內閣額外中書舍人,後改任京師宗人府衙門額外中書舍人。1904年放貴州貴陽府羅斛理苗同知。2年後調任平越知州、候補道尹。後由貴州巡撫曹鴻勛保舉,派任湖南省洪江土煙局總辦。1909年屆滿回鄂,當選為湖北省咨議局議員。1920年9月,當選為湖北省自治籌備會委員。1922年入湖北文征館任編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