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壇醫書合集》是2009年4月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伯壇。
基本介紹
- 書名:陳伯壇醫書合集
- 作者:陳伯壇
- ISBN:9787530849606
- 頁數:1290
- 定價:89.00元
-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4
- 叢書:中醫名家醫書合集大系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陳伯壇醫書全集》作者陳伯壇,字英畦,廣東新會人,民國時期廣東著名中醫學家,著有《麻痘蠡言》、《讀過傷寒論》、《讀過金匱要略》等書,現予重新整理,合集出版。民國時期,麻疹、天花等傳染病流行猖獗,《麻痘蠡言》之成書蓋緣於此,該書記述麻、痘之病證、治法,又載方藥十餘首,可做一般參考,惟其善用釀蜂房,為自家用藥之特色。《讀過傷寒論》、《讀過金匱要略》二書,對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的各條、各證均逐一加以闡述,有自己的見解,對各種證候中諸多症狀的病因、病機均條分縷析,對方劑的藥物組成及功效、主治亦均有解說,間或對前代有些《傷寒》、《金匱》注家的解釋提出不同看法。雖然其行文的有些地方似有嚼字癖,令讀者時有饒舌鬥嘴之嫌,蓋個人風格使然,以一家之言目之可矣。
作者簡介
陳伯壇(1863-1938年),名文煒,字英雄,廣東新會外海鄉(今屬江門市郊區)人。出身貧家,得族親資助入學,熟讀經史義理,兼學中醫。年弱冠,在廣州大馬站懸壺濟世。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科第七名舉人。為經濟所限,不再求仕進,立志醫業,鑽研張仲景所著《傷寒論》潛心醫學。
光緒二十五年在廣州書坊街正式設館,掛牌行醫,實行“富者多取而不傷,貧者減免而受惠”的宗旨,門診只收診金二毫錢。因醫術精通,每日求診者逾百。時兩廣總督譚鐘麟患失眠症,屢醫不愈,陳以大劑量桂枝湯使譚服後病癒,一時名聲大噪。
光緒三十一年間,兩廣總督岑春煊的母親和兒子病重,均得陳施醫治癒。是年冬,岑創辦兩廣陸軍軍醫學堂(後稱廣東陸軍軍醫學堂),禮聘陳任中醫總教習、中醫主任。不久,又兼任廣州中醫夜校學館主任,學員45人。他日間應診,晚間授傷寒課,有時還到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講課。當時,他與正果和尚、趙鶴琴齊名,是廣州三位有名望的中醫師之一。
1924年,他攜眷赴香港定居,在中環文鹹東街租鋪設“陳伯壇寓”,掛牌行醫。診金收港幣一元,出診增加十倍。其行醫宗旨有所改變,但依然門庭若市,求醫者眾多。他在業醫之餘,撰文著述,辛勤不息。他深得張仲景的傷寒論要旨,旁及各家;且不固守舊說,著意創新,以精、警、整、醒四字為運行醫術的方法(即:精通三陰三陽、五運六氣;警覺那些有誤的,對醫書不生搬硬套;整理有層次,或從表面入里,或由里而發外;醒神清腦,隨機應變);對醫理堅持“四不”(不剝削、不阿附、不隨便敷衍、不拾人唾餘),對前人注釋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絕不盲從附和,悉心探索,創新醫理;對傳統中醫的規例有所突破。特別是使用大劑量,對病人大膽對症下藥,其用藥劑量多至一劑有三四斤(1500-2000克),故被稱為“陳大劑”,有廣東四大名醫之一和廣東四大怪醫之一的稱譽。
陳伯壇晚年在香港一邊行醫,一邊著書,還獨資創辦伯壇中醫學校,參與授課。三四十年來,培育中醫人材千百計,其中成為醫界名流的有在港業醫的陳甘棠、陳遂初、陳仿周、陳柳一、陳鑒人、陳子石、陳習之、陳瑞甫等;在廣州業醫的有程祖培、鐘耀奎等;在江門業醫的有趙景明、陳仲明等。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科第七名舉人。為經濟所限,不再求仕進,立志醫業,鑽研張仲景所著《傷寒論》潛心醫學。
光緒二十五年在廣州書坊街正式設館,掛牌行醫,實行“富者多取而不傷,貧者減免而受惠”的宗旨,門診只收診金二毫錢。因醫術精通,每日求診者逾百。時兩廣總督譚鐘麟患失眠症,屢醫不愈,陳以大劑量桂枝湯使譚服後病癒,一時名聲大噪。
光緒三十一年間,兩廣總督岑春煊的母親和兒子病重,均得陳施醫治癒。是年冬,岑創辦兩廣陸軍軍醫學堂(後稱廣東陸軍軍醫學堂),禮聘陳任中醫總教習、中醫主任。不久,又兼任廣州中醫夜校學館主任,學員45人。他日間應診,晚間授傷寒課,有時還到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講課。當時,他與正果和尚、趙鶴琴齊名,是廣州三位有名望的中醫師之一。
1924年,他攜眷赴香港定居,在中環文鹹東街租鋪設“陳伯壇寓”,掛牌行醫。診金收港幣一元,出診增加十倍。其行醫宗旨有所改變,但依然門庭若市,求醫者眾多。他在業醫之餘,撰文著述,辛勤不息。他深得張仲景的傷寒論要旨,旁及各家;且不固守舊說,著意創新,以精、警、整、醒四字為運行醫術的方法(即:精通三陰三陽、五運六氣;警覺那些有誤的,對醫書不生搬硬套;整理有層次,或從表面入里,或由里而發外;醒神清腦,隨機應變);對醫理堅持“四不”(不剝削、不阿附、不隨便敷衍、不拾人唾餘),對前人注釋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絕不盲從附和,悉心探索,創新醫理;對傳統中醫的規例有所突破。特別是使用大劑量,對病人大膽對症下藥,其用藥劑量多至一劑有三四斤(1500-2000克),故被稱為“陳大劑”,有廣東四大名醫之一和廣東四大怪醫之一的稱譽。
陳伯壇晚年在香港一邊行醫,一邊著書,還獨資創辦伯壇中醫學校,參與授課。三四十年來,培育中醫人材千百計,其中成為醫界名流的有在港業醫的陳甘棠、陳遂初、陳仿周、陳柳一、陳鑒人、陳子石、陳習之、陳瑞甫等;在廣州業醫的有程祖培、鐘耀奎等;在江門業醫的有趙景明、陳仲明等。
圖書目錄
讀過傷寒論/1
讀過傷寒論卷一/77
讀過傷寒論卷二/109
讀過傷寒論卷三/134
讀過傷寒論卷四/173
讀過傷寒論卷五/216
讀過傷寒論卷六/259
讀過傷寒論卷七/326
讀過傷寒論卷八/352
讀過傷寒論卷九/385
讀過傷寒論卷十/420
讀過傷寒論卷十一/431
讀過傷寒論卷十二/442
讀過傷寒論卷十三/461
讀過傷寒論卷十四/499
讀過傷寒論卷十五/526
讀過傷寒論卷十六/560
讀過傷寒論卷十七/575
讀過傷寒論卷十八/588
讀過金匱卷十九/605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一/637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二/758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三/891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四/1034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五/1166
麻痘蠡言/1269
讀過傷寒論卷一/77
讀過傷寒論卷二/109
讀過傷寒論卷三/134
讀過傷寒論卷四/173
讀過傷寒論卷五/216
讀過傷寒論卷六/259
讀過傷寒論卷七/326
讀過傷寒論卷八/352
讀過傷寒論卷九/385
讀過傷寒論卷十/420
讀過傷寒論卷十一/431
讀過傷寒論卷十二/442
讀過傷寒論卷十三/461
讀過傷寒論卷十四/499
讀過傷寒論卷十五/526
讀過傷寒論卷十六/560
讀過傷寒論卷十七/575
讀過傷寒論卷十八/588
讀過金匱卷十九/605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一/637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二/758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三/891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四/1034
漢張仲景卒病論卷五/1166
麻痘蠡言/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