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閱歷三部曲:上海色拉》依舊是說不盡的“上海”故事,上海的音樂廳,上海的咖啡館,書店,客廳,玫瑰,婚紗,教堂,墓地,一條又一條暗藏故事的街道……還有說不盡的歐洲;但卻是以她自己為主人公,寫逝去的歲月留在她心上的痕跡,淡淡的懷舊氣息,她的生活、家庭,她的寫作、旅行。作者還為這本書配上她自己畫的精美彩畫,這是她初次展露她的繪畫才華。
基本介紹
- 書名:陳丹燕閱歷三部曲:上海色拉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207頁
- 開本:32
- 品牌:浙江文藝
- 作者:陳丹燕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934217, 753393421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陳丹燕閱歷三部曲:上海色拉》囊括了陳丹燕1986年至今的散文佳作,見證作者二十五年來目睹的世事,是為“閱歷”。
作者簡介
當代著名女作家,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90年以前,以創作兒童文學和少女題材小說為主,如暢銷作品《女中學生三部曲》,後開始成人文學寫作。陳丹燕曾做客《百家講壇》,親情演繹她眼中的上海。其長篇小說有《魚和它的腳踏車》《慢船去中國》,旅遊隨筆《咖啡苦不苦》《我要游過大海》等,作品獲多種國際文學獎項。
圖書目錄
上海色拉
上海音樂廳
地圖冊
上海咖啡館的編年史
虹橋的萬國公墓
八十年代的婚禮
瑞金二路上一間安靜的客廳
準海路上的尼可
五原路的景象
箱子
旗袍滄桑記
我的棉襖
沒有紅綠燈的馬路
讓我再做一次你的孩子吧
什麼時候不再唱歌
成為_棵樹
陳丹燕這個人
我的安徒生
來自印度的短詩
流動的聖節
筆會
回家
自述
奢侈的感覺
風花
華亭路街角的書店
讀書的姿勢
法拉奇
冬天的陰鬱
上海女子的自由
蒂亞迷失在上海
被隔離的傳統
九十年代的上海
星光燦爛之夜
喜歡別人東西的滋味
小戰士站在楊樹下
跋
上海音樂廳
地圖冊
上海咖啡館的編年史
虹橋的萬國公墓
八十年代的婚禮
瑞金二路上一間安靜的客廳
準海路上的尼可
五原路的景象
箱子
旗袍滄桑記
我的棉襖
沒有紅綠燈的馬路
讓我再做一次你的孩子吧
什麼時候不再唱歌
成為_棵樹
陳丹燕這個人
我的安徒生
來自印度的短詩
流動的聖節
筆會
回家
自述
奢侈的感覺
風花
華亭路街角的書店
讀書的姿勢
法拉奇
冬天的陰鬱
上海女子的自由
蒂亞迷失在上海
被隔離的傳統
九十年代的上海
星光燦爛之夜
喜歡別人東西的滋味
小戰士站在楊樹下
跋
後記
1986年到2011年,這二十五年我度過自己整個青年時代,度過了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我在少年時代曾對閨中女友說,到了三十歲,就自殺吧。在少年的心目中,一個人過了三十歲,可謂老朽,生命的靈光一定已經熄滅了。少年時代激烈的心情里,不希望自己如茶花那樣活著,謝在枝頭上,像一塊朽爛的紅布。
因此,這二十五年對我來說不可思議地遙遠,但不可思議的是,如白駒過隙,它轉瞬之間便已過去。三十歲時,覺得人生有諸多責任與留戀,我還有條新裙子沒穿呢。四十歲時剛剛完成《上海的金枝玉葉》,正迷戀非虛構寫作的那種空間感,準備寫《上海的紅顏遺事》。五十歲時在北極見到了神性的自然,突然得到了自然的精神撫慰,世界在我面前展開了越來越寬廣的道路,我覺得自己每一條皺紋都來得不容易,每一根白髮都有變白的理由。原來,生命的成熟是這樣完成的,好像交學費那樣,你交出青春,換得智慧。
這三本編輯成冊的散文,是我在這二十五年中點點滴滴寫下的生活記錄。我身處一個巨變的時代,偏安於幾條背靜的街道,獨自坐在椅子上,探望奔涌而過的生活。它們是我記錄我之所見的過程中,自己漸漸成長的感受。比起我見識過的那些風起雲湧的人生,比如黛西,又比如姚姚,甚至三三,還有顏永京,這些散文記錄的我的生活,真是太靜了。只因為我身處這個時代,所以兩相對照,能看到這時代映照在我生活寂靜的池塘里,原來倒影如此。
遠離少年時代,我漸漸以為,造就一個人的背景,一是他的出身,二是他的時代。一個人的閱歷看似只是接受命運,其實也是出身與時代在這個人身上無窮的變奏。少年時代的女友如今還時時見面,彼此望著對方皺紋中的笑影驚嘆,原來我們都沒自殺,轉頭一望,卻發現三十歲時還太年輕和潦草。
因此,這二十五年對我來說不可思議地遙遠,但不可思議的是,如白駒過隙,它轉瞬之間便已過去。三十歲時,覺得人生有諸多責任與留戀,我還有條新裙子沒穿呢。四十歲時剛剛完成《上海的金枝玉葉》,正迷戀非虛構寫作的那種空間感,準備寫《上海的紅顏遺事》。五十歲時在北極見到了神性的自然,突然得到了自然的精神撫慰,世界在我面前展開了越來越寬廣的道路,我覺得自己每一條皺紋都來得不容易,每一根白髮都有變白的理由。原來,生命的成熟是這樣完成的,好像交學費那樣,你交出青春,換得智慧。
這三本編輯成冊的散文,是我在這二十五年中點點滴滴寫下的生活記錄。我身處一個巨變的時代,偏安於幾條背靜的街道,獨自坐在椅子上,探望奔涌而過的生活。它們是我記錄我之所見的過程中,自己漸漸成長的感受。比起我見識過的那些風起雲湧的人生,比如黛西,又比如姚姚,甚至三三,還有顏永京,這些散文記錄的我的生活,真是太靜了。只因為我身處這個時代,所以兩相對照,能看到這時代映照在我生活寂靜的池塘里,原來倒影如此。
遠離少年時代,我漸漸以為,造就一個人的背景,一是他的出身,二是他的時代。一個人的閱歷看似只是接受命運,其實也是出身與時代在這個人身上無窮的變奏。少年時代的女友如今還時時見面,彼此望著對方皺紋中的笑影驚嘆,原來我們都沒自殺,轉頭一望,卻發現三十歲時還太年輕和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