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陵泉

陰陵泉穴一般指本詞條

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在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乾,最深層有脛神經。主治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遺尿,尿失禁;陰部痛,痛經,遺精;膝痛。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陰陵泉穴
  • 出處:《靈樞·經脈》
  • 隸屬經絡:足太陰脾經
  • 主治:腹脹,腹瀉,小便不利
  • 主要配伍:配肝俞、至陽治黃疸
  • 功能: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 主要配伍:配肝俞、至陽治黃疸
  • 特殊主治:合穴
  • 五行屬性:水
  • 操作:直刺1~2寸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附註,

名稱釋義

(1)陰陵泉。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本穴物質為地機穴流來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積,水液溢出,脾土物質沉積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故名。陰陵名意同陰陵泉。
(2)脾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為脾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會合之處,故為脾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所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脾經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對外輸出的是地部水液,與脾經本身的濕熱氣血相比,本穴的外傳之液體現了水的陰寒潤下特性,故其屬水。

功能作用

排滲脾濕。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涼藥水針。

定位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解剖

在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乾,最深層有脛神經。

主治

1. 腹脹,腹瀉,水腫,黃疸。
2. 小便不利,遺尿,尿失禁。
3. 陰部痛,痛經,遺精。
4. 膝痛。

操作

直刺1~2寸。治療膝痛可向陽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尿瀦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陰道炎、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配足三里、上巨虛主治腹脹、腹瀉;配中極、膀胱俞、三陰交主治小便不利。

配伍

配肝俞、至陽治黃疸;
陰陵泉透陽陵泉治膝痛。

附註

足太陰經所人為“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