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陰虛動風
- 類別:病症名
陰虛動風 陰虛動風,證名。指陰液虧損,筋脈失養,出現以肢麻、震顫、筋攣、頭昏、目乾、顴紅、舌赤少苔、脈細數為主的證候。
若失血過多或血之化源不足,則陰血虧虛,虛熱內生,也能發展為陰虛動風證。故張景岳說:“陰虛者,水虧也。為亡血失血,為戴陽,為骨蒸勞熱……血虛者,肌膚乾澀而筋脈拘攣。”病機 總由陰液虧虛,筋膜失養所致。肝為藏血之髒...
肝風內動,陰虛動風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汗、吐、下傷陰太過或溫熱病後期,肝血腎精不足,筋膜失養,則手足蠕動以及虛熱內生所導致的證候。根據病變臟腑不同,其證候類型及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病因 汗、吐、下傷陰太過或溫熱病...
先兆子 ·陰虛動風證 陰虛動風證是因汗、吐、下傷陰太過或溫熱病後期,肝血腎精不足,筋膜失養,則手足蠕動以及虛熱內生所導致的證候。
痙病·陰虛動風證 痙病·陰虛動風證,中醫內科婦科兒科術語。
慢驚風·陰虛動風證 慢驚風·陰虛動風證,中醫內科婦科兒科術語。
中風·陰虛動風證 中風·陰虛動風證是醫療病症。中風·陰虛動風證
先兆子・陰虛動風證(preeclampsia with syndrome of wind stirring due to yin deficiency)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素體陰虛,因孕加重,肝陽上擾,以妊娠中晚期頭昏,頭痛,目眩耳鳴,胸悶煩躁,心悸怔忡,多夢易驚,顏面...
腦瘤・陰虛動風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定義 陰血不足,肝風內動,以頭痛頭暈,神疲乏力,虛煩不寧,肢體麻木,語言謇澀,頸項強直,手足蠕動或震顫,口眼Z斜,偏癱,口乾,小便短赤,大便乾,舌紅,苔薄,脈弦細或...
腦瘤·陰虛動風證 腦瘤·陰虛動風證,中醫內科婦科兒科術語。
手顫指兩手不自主顫動、持物不穩,常見證候有肝風內動、風痰入絡、風寒襲絡、脾虛動風、血虛風襲、陰虛動風等,中藥湯劑依次可予羚角鉤藤湯、導痰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六君子湯、定振丸、二甲復脈湯等方劑加減治療。解讀 凡手震顫...
二是熱極生風 又稱熱甚動風,多由邪熱熾盛,煎灼津液,傷及營血,燔灼肝經,筋脈失其柔順,陽熱亢盛,則化而為風,多見於熱性病的極期。可見痙厥,抽搐,鼻翼煽動,目睛上吊,並伴有高熱,神昏,譫語等症。三是陰虛風動 多因...
肝風內動證是指臨床出現眩暈欲仆,震顫,抽搐等症狀的病證。多由肝腎陰液精血虧虛,血不養筋,肝陰不能制約肝陽而肝陽亢奮無制所致。根據造成肝腎陰虧的原因,臨床可分為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四種證型。肝風內動...
陰虛動風證 臨床表現:頭暈耳鳴,手足蠕動,兩目乾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或脈細無力。治法:滋陰熄風。常用方劑:大定風珠。常用中藥:白芍、地黃、麥冬、龜板、牡蠣、鱉甲、阿膠、甘草、五味子、麻仁、雞子黃。血虛...
【機理分析】凡氣血虧虛,使筋脈失於濡養而無力平穩伸展舌體;或因熱極陰虧而動風、肝陽化風等,皆可出現舌顫動。久病舌淡白而顫動者,多屬血虛動風;新病舌絳而顫動者,多屬熱極生風;舌紅少津而顫動者,多屬陰虛動風、肝陽化風...
肝熱動風的症狀為神昏躁擾,高熱,兩目上視,牙關緊閉,手足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舌紅絳,脈弦數。病因病機為病由營分不解內傳,引動肝風所致,或由氣分熱盛而直接引動肝風。陰虛風動的症狀為面色浮紅,口咽乾燥,神倦耳聾,...
熱盛傷津是一種疾病,症狀有腹部或胸脅下硬滿,寒熱往來,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則胡言亂語,神誌異常等。簡介 舌體不柔和能下定論就是熱盛傷津。還可以有很多可能,最直接能想到的就是動風先兆,動風又分陰虛動風等,所以不一定舌頭不...
滋陰息風 滋陰息風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用具有滋陰增液、息風止痙作用的方藥,治療陰虛動風證的治法。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內風虛證,亦稱虛風內動。病理變化以陰虛風動、血虛生風、脾虛肝旺為多,亦有因陽虛而動風之候。陰虛風動。陰為陽之基,陰虛於內,一則陽失其制,陽動生風,證屬肝腎陰虧,肝陽上僭,動越生風,表現為眩暈,動搖不穩,面色漸...
主方:鎮肝熄風湯 用法:內服。 加減:煩躁、目赤、口苦,加膽草、丹皮;便秘,加大黃、芒硝、蘆薈。 陰虛動風證 證候:頭痛眩暈,腰酸耳鳴,心煩失眠,肢體麻木、震顫甚或抽搐,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數。 治法:滋陰...
烏龜與團魚具有類似的補益作用,可養血滋陰、補益肝腎,但其滋陰養肝之效較團魚為強,而團魚活血止血之功效較烏龜為甚,因此烏龜湯有良好的滋陰養血作用,如產婦無病,食之可大補陰血,如產後傷陰失血、貧血體瘦、陰虛動風、手足搐搦、...
5.陰虛動風 證候:頭痛、頭暈或中風昏倒、四肢抽搐、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麻木,舌質紅苔黃,脈弦。治則:平肝熄風。方藥:生黃芪、生地黃、懷牛膝、制白附子、代赭石(先煎),僵蠶、制全蠍、生龍骨先煎)、生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