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濕鐵角蕨是鐵角蕨的一個變種。植株形體細弱,羽片較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陰濕鐵角蕨
- 拉丁學名:Asplenium unilaterale Lam. var. udum Atkinson ex Clarke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科:鐵角蕨科
- 屬:鐵角蕨屬
- 種:陰濕鐵角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半邊鐵角蕨(原變種)
植株高25-4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2-3.5毫米,褐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2-3毫米,基部寬約0.5毫米,膜質,褐色,全緣。葉疏生或遠生;葉柄長11-20厘米,粗1-2毫米,栗褐色,有光澤,基部疏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光滑,上面有淺闊縱溝;葉片披針形,長15-23厘米,中部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幾不變狹,一回羽狀;羽片20-25對,互生,略斜展,近無柄,中部羽片同大,長2-3.5厘米,基部寬0.6-1厘米,半開式的披針狀不等邊四邊形,漸尖頭,偶有鈍尖頭,基部不對稱,斜楔形,上側平截並與葉軸平行,略呈耳狀,下側斜切,呈狹楔形,內緣及下緣下部全緣,其餘邊緣均有尖鋸齒,中部各對羽片相距5-10毫米,彼此密接,下部羽片略疏離,略向下反折,與中部羽片同形同大或略小。葉脈羽狀,兩面均明顯,主脈下部與羽片下緣合一,小脈纖細,二叉,偶有單一,基部上側小脈常為二回二叉,斜向上,伸向鋸齒頂端,但不達葉邊。葉草質或薄草質,乾後灰綠色,兩面均無毛;葉軸栗褐色,有光澤,上面有淺闊縱溝,縱溝邊緣為灰綠色。孢子囊群線形,長2.5-4毫米,棕色,生於小脈中部,位於主脈與葉邊之間,每羽片有10-16 (-18)枚;囊群蓋線形,淡棕色,膜質,全緣,開向主脈,在羽片基部上側的間或開向葉邊,宿存。染色體n=72。
本變種與原變種之區別為植株形體細弱,羽片較小,為透明的膜質,乾後常呈暗綠色。為生於陰濕滴水生境下的類型。
生長環境
陰濕鐵角蕨生長在海拔860-2 800米的密林下溪邊滴水的岩壁上。
分布範圍
陰濕鐵角蕨產自江西(井岡山、武功山、幕阜山)、台灣、湖南(安東、黔陽)、廣東北部(樂昌、乳源)、廣西(桂林、龍勝、大苗山)、四川(雷波)、貴州(貞豐、獨山、都勻、銅仁)、雲南(麻栗坡、文山、廣南、景東、維西、貢山)。日本南部及印度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