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唐天寶十二年(753年)創作的一組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其一
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
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
平生為幽興,未惜馬蹄遙。
其二
百頃風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
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其三
萬里戎王子,何年別月支?
異花開絕域,滋蔓匝清池。
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開坼漸離披。
其四
旁舍連高竹,疏籬帶晚花。
碾渦深沒馬,藤蔓曲藏蛇。
詞賦工無益,山林跡未賒。
盡捻書籍賣,來問爾東家。
其五
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
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
興移無灑掃,隨意坐莓苔。
其六
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
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
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
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其七
棘樹寒雲色,茵蔯春藕香。
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
野鶴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百里獨蒼蒼。
其八
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
醉把青荷葉,狂遺白接□(上“曰”下“離”)。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吳兒。
坐對秦山晚,江湖興頗隨。
其九
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雲。
將軍不好武,稚子總能文。
醒酒微風入,聽詩靜夜分。
絺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
其十
幽意忽不愜,歸期無奈何。
出門流水住,回首白雲多。
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後歌。
只應與朋好,風雨亦來過。

作品注釋

【鶴注】鄭虔膺博士之命,在天寶九載。以詩中第五首考之,是公未定官時游此,當在十一二載間。《東方朔傳》:竇太主曰:“回輿枉路,臨妾山林。”註:“園中有山,故言山林。”《通志》:少陵原,乃樊川北原,自司馬村起,至何將軍山林而盡,其高三百尺,在杜城之東,韋曲之西,俗呼為塔陂。
其一
不識南塘路①,今知第五橋②。名園依綠水③,野竹上青霄④。谷口舊相得⑤,濠梁同見招⑥。平生為幽興⑦,未惜馬蹄遙⑧。
(首章領起,乃未至而遙望之詞。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鄭同游。自塘至橋,橋畔有園,園中有竹,層次如畫。谷口,指鄭。濠梁,指何。趙汸曰:何於鄭為舊交,因而並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輕赴人招也,說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興,為十首之綱。)①《世說》:祖逖曰:“昨夜復南塘一游。”此借其字。
【朱注】許渾詩云:“背嶺枕南塘。”意亦在韋曲左右。②《通志》:韋曲之西有華岩寺,寺西北有雁鶩坡,坡西北有第五橋。張禮《游城南記》:第五橋,在韋曲西,以姓得名。③《世說》:王子敬自會稽經吳。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逕往其家。魏文帝詩:“菱芡覆綠水。”④庚肩吾詩:“野竹交臨浦。”梁王訓詩:“石橋通小澗,竹路上青霄。”⑤谷口,用鄭子真事,注見首卷。⑥《莊子》:莊子與惠子,同游壕梁之上。吳論:“園以水勝,故稱濠梁。”陶潛詩:“山澤久見招。”⑦陳子昂詩:“山深興轉幽。”⑧《盤中詩》:“何惜馬蹄歸不數。”趙汸曰:凡一題而賦數首者,須首尾布置,有起有結,每章各有主意,無繁複不倫之失,乃是家數。觀此十章,乃後五章,可見。
王嗣奭曰:山林與園亭異。依山臨水,連村落,包原隰,涵樵漁,王右丞輞川似之,非止一丘一壑之勝而已。合觀十首,分明一篇遊記,有首有尾,中間或賦景,或寫情,經緯錯綜,曲折變化,用正出奇,不可方物。
吳門顧氏曰:首章言馬蹄,四章言沒馬,八章言走馬,蓋此游有馬無舟,故舵樓疑越,刺船思郢,乃虛擬舟揖之趣,非實事也。黃生曰:首章敘入何鄭,他人不免費手,此能引古為喻,語不繁而意已明,何等簡淨。
其二
百頃風潭上①,千章夏木清②。卑枝低結子③,接葉暗巢鶯④。鮮鯽銀絲鱠⑤,香芹碧澗羹⑥。翻疑舵樓底⑦,晚飯越中行⑧。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勝。首二為綱,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風潭。末乃觸景而念昔游。風潭覆以夏木,見其蕭森可愛。【朱注】卑枝接葉二句,古人所謂疊韻詩。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飲,末雲晚飯,蓋至暮而留宿矣。)
①庚信詩:“交柯乍百頃,擢木或千尋。”黃希曰:潭,當是廣濟潭,在萬年縣。祖孫登詩:“風潭如佛鏡,出溜似調琴。”②《漢書·貨殖傳》:“山居千章之萩。”註:“大樹曰章。”陶潛詩:“夏木獨森疏。”③方氏疑“卑”、“低”二字犯重,然古人亦所不避。太白詩云“玉窗青青下落花”,“下”、“落”兩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別。《列子》:“鴻鵠高飛,不集卑枝。”孫擢詩:“晚花猶結子。”④周景式《孝子傳》:“三荊同株,接葉連陰。”⑤銀絲,鮮鱠之色。碧澗,芹草所生。《洛陽伽藍記》:王肅至魏,飯鯽魚羹。《酉陽雜俎》:南孝廉善斫膾絲,縷輕可飛。⑥《呂氏春秋》:菜之美者,雲夢之芹。《說文》:“楚葵,水芹也,今水中芹菜。一名水英。”謝靈運詩:“銅陵映碧澗。”⑦庚信詩:“翻疑承毒水。”南方大船,尾有舵樓。仲長統詩:“微風為舵。”⑧公年二十時,曾游吳越。
其三
萬里戎王子①,何年別月支②。異花來絕域③,滋蔓匝清池④,漢使徒空到⑤,神農竟不知。露翻兼雨打,開拆漸離披⑥。
(三章,記林間花卉之奇。首記花名,次記花種。五六承異花,見其可貴。七八承滋蔓,憐其易謝。張騫不攜此種,故曰空到。《本草》弗載其名,故曰不知。《杜臆》開拆,頂露翻。離披,頂雨打。)①《本草》:日華子云:獨活,一名戎王使者。戎王子,當是其類。《朱子語類》:未知何種。鶴曰:加一“戎”字,言其來自戎中,猶雲戎菽、戎葵。《杜臆》:人競珍之,故猶稱“戎王子。”胡夏客曰:外國王子入居內地,攜有其土異花,何將軍得其種也。此說“戎王子”是借人稱花。②《漢書注》:月支,西域外國也。《舊唐書》:肅州酒泉郡,漢月氏國地。氏,音支。③《水經注》:水側生異花。李陵書:“出征絕域。”④《左傳》:“無使滋蔓。”王儉詩:“蘭生已匝苑。”《子虛賦》:“游於清池。”⑤《史記》:漢使至。⑥宋玉《九辯》:“奄離披此梧揪。”初疑第五句“空”字上不套用“徒”字,後見《許彥周詩話》作“漢使慚空到”,但“慚”字又下得太實。楊升庵云:古人用字,有不嫌重者,《左傳》:“十年尚猶有餘臭。”“猶”即“尚”也。《書經》:“弗遑暇食。”“遑”即“暇”也。據此,則“徒”“空”不妨連用矣。若實字便不當疊用,太白《懷張子房》詩“我來圯橋上”,卻是言橋橋,可乎?
其四
旁舍連高竹①,疏籬帶晚花②。碾渦深沒馬③,藤蔓曲藏蛇。詞賦工無益④,山林跡未賒⑤。盡捻書籍賣⑥,來問爾東家⑦。
(四章,羨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寫景,下四敘情,上四以整煉為工,下四以蕭疏見致,俱有章法。沒馬是實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獻賦不售,故欲賣書買宅,乃憤激之詞。此雲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見其次第。)
①《漢書》:高祖適從旁舍來。②梁簡文帝詩:“晚花欄下照,疏螢簟上飛。”③《莊子》:“輸碾地。”《西京賦》:“當足見碾,值轂被轢。”此言碾轍底陷處,水漩成渦,偶舉所見以入詩,如“壞道哀湍瀉”亦然。《杜臆》謂園木周圍曲繞,狀如碾槽之渦。④蕭琛詩:“奕奕工辭賦。”古詩:“虛名復何益。”⑤未賒,言不遠。《魏志》:蔡邕見王粟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家書籍文章當盡與之。”⑥捻,指取物也。⑦《邴原傳》:原遊學詣孫崧,崧曰:“君鄉里鄭君,學者之范模也,君乃舍之,所謂以鄭君為東家丘也。”原曰,“以鄭君為東家丘,以仆為西家愚夫耶。”王筠詩:“微步出東家。”東家,指何氏。
其五
剩水滄江破①,殘山碣石開②。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③。銀甲彈箏用④,金魚換酒來⑤。興移無灑掃⑥,隨意坐莓苔⑦。
(五章,見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飲,在四句分截。言此間穿池壘石,特大地中剩水殘山耳,其勢之雄闊,足以破滄江而開碣石。烹筍摘梅,園中佳品。彈箏換酒,將軍豪興。故復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申涵光曰:起語近纖,五六太板。)
①《唐書》有殘膏剩馥之句。隋煬帝詩:“日落滄江靜。”②庚信《謝滕王啟》:“蒲桃繞館,始開碣石之池。”③本是風折筍而綠垂,雨肥梅而紅綻,乃用倒裝句法耳。沈佺期詩:“園槿綻紅艷。”④古詩:“十五學彈箏,銀甲不曾卸。”以銀甲作指甲,取其有聲。⑤《晉書》:阮罕為散騎常侍,常以金貂換酒。《唐·車服志》:佩魚始高宗朝,武后改佩魚為龜。中宗初,罷龜袋,復給魚。楊慎曰:高宗初,用佩魚,以鯉為李也。武后改用龜,龜屬玄武也。杜詩“金魚換酒來”,此時仍用魚矣。李白《贈賀知章》雲“金龜換酒處”,蓋系往時舊物耳。盧照鄰詩:“金貂有時須換酒。”⑥《後漢·陳蕃傳》:薛勤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⑦庚信賦:“細草橫階隨意坐。”《天台山賦》:“踐毒苔之滑石。”王嗣奭曰:通首散漫寫去,無起束呼應,另是一格。亦緣十首自有大起結,此首如中聯也。又曰:銀甲二句,見其好客而貧。何本武人,而風致不減賀季真,尤為難得。
後人沾丐杜詩,皆成佳句。杜有“春色醉仙桃”句,陳簡齋云:“暖日薰楊柳,濃陰醉海棠。”杜有“紅綻雨肥梅”句,范石湖云:“梅肥朝雨細,茶老暮煙寒。”各見脫化之妙。
其六
風磴吹陰雪①,雲門吼瀑泉②。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野老來看客③,河魚不取錢④。只疑淳樸處⑤,自有一山川⑥。
(六章,狀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樸,亦四句分截。風磴而吹陰雪者,乃雲門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蓋夏本無雪,飛瀑遙濺,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臥簟,而衣冷反欲裝綿,言夏日陰森也。野老看客,饋以河魚,即此見風土淳樸,與他處不同。【洪注】“另有一山川”,暗用桃花源事。)
①鮑照詩:“既類風門磴。”②孔融詩:“高明躍雲門。”《山海經》:“廬山有瀑布泉。”③應劭《藝文志注》:“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種,故稱野老。”丘遲詩:“野老時一望。”④《淮南子》:“河魚不得明目。”晉樂曲:“酤酒不取錢。”⑤《亢倉子》:“政省則人淳樸。”⑥陶潛詩:“山川一何曠。”
其七
栜樹寒雲色①,茵蔯春藕香②。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③。野鶴清晨出④,山精白日藏⑤。石林蟠水府⑥。百里獨蒼蒼⑦。
(七章,記山林物產,而嘆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樹之陰,展食單而倍涼。次聯分頂,野鶴晨出,言其超曠,山精晝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內,獨見蒼蒼,甚言石林之高聳,非謂何林有百里也。此雲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聯絡。)
①棘乃小棗,棘下鋪單,頗無佳致,當是栜樹。《詩正義》:“白色為栜,赤栜為桋。”郭璞曰:“赤栜葉細而岐銳,白栜葉員而歧大,木也。”陶潛詩:“寒雲沒西山。”②《本草》:茵蔯,蒿類,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③趙氏以單為鋪地之單,乃布單也。邵氏以單為盛器之章,乃竹筐也。謂方曰笥,圓曰簞。朱氏從前說。鄭望《膳夫錄》:韋僕射巨源,有燒尾宴食單。④《世說》:“昂昂如野鶴之在雞群。”秦嘉詩:“清晨當引邁。”⑤《玄中記》山精,如人,一足,長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晝藏。庚信詩:“山精鏤寶刀。”⑥石林,叢石如林也。《楚辭》:“焉有石林。”《述異記》:漢沔會流處,岸上有石,銘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傳李斯刻此石。⑦江淹詩:“山氣亘百里。”梁蕭統詩:“漸見岫蒼蒼。”王嗣奭曰:公恣意冥搜,觸目成趣,粗亦成精,近不遺遠,隨意命筆,變幻生動如此。
其八
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①。醉把青荷葉②,狂遺白接■③。刺船思郢客④,解水乞吳兒⑤。坐對秦山晚⑥,江湖興頗隨。
(八章,因水府而旁記游跡。上四實景,下四虛摹。山林勝游,留連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經過。折荷脫巾,醉時狂態。刺船解水,走馬而思泛舟也。)
①曹植詩:“走馬長楸道。”《唐書·安樂公主傳》:嘗請昆明池為私沼,不得,乃自鑿定昆池。張禮《游城南記》:池在韋曲之北。定昆池,既在韋曲之北,楊柳渚亦當在其傍。②《西陽雜俎》:魏鄭公愨,取大荷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傳吸之,名碧筒杯。按:池有荷葉,醉中把此為戲,顧氏以為飲器之名,非是。漢《招商歌》:“青荷晝偃葉夜舒。”③《晉·山簡傳》:時人歌曰:“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白接■,白巾也。《爾雅注》:“白鷺翅上有長翰,江東取為接■。”④王洙曰:郢客善操舟,吳兒善泅水。《莊子》:刺船而去。山濤詩:“刺船蓮花浦,郢客思遨遊。”郢,乃楚之都。⑤解水,識水性也。謝朓詩:“吳兒未習水,歇笑輕波瀾。”⑥梁高爽詩:“坐對空寂宇。”秦山,即終南山。諸家以上六句為追敘舊遊,非也。此游本在夏時,而把荷解水亦正言夏日事,豈指平時遊歷耶。諸章言鮮鯽香芹,言綠筍紅梅,言生菜食單,言醉把荷葉,知園中留飲非一日矣。此章所憶經過興會,蓋同屬遊園事也。
其九
床上書連屋①,階前樹拂雲②。將軍不好武③,稚子總能文④。醒酒微風入⑤,聽詩靜夜分⑥。絺衣掛蘿薛⑦,涼月白紛紛⑧。
(九章,宿何園而記其韻事。上四見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屬賦,起不好武。次句屬比,起總能文。【顧注】五六乃倒裝,本言風入而酒醒,夜分猶聽詩也。誦詩者,必何氏子弟。【趙汸注】微風涼月,不作對耦,轉換開闔,意態無窮,此所謂大家數也。)①《南史·蕭恭傳》:“仰眠床上,看屋樑而著書。”②《世說》: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謝車騎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③《顏氏家訓》:漢郎顏駟,自稱好武,更無事跡。《歸去來辭》:“稚子候門。”④《前漢·賈誼傳》:諸生於是以為能文。⑤《風賦》:“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嵇康詩:“微風動袿。”⑥靜夜分,夜中分,出更漏也。魏文帝詩:“靜夜不能寐。”《周禮》:“以星分夜。”《韓非子》:“夜分而聞鼓新聲者。”⑦薛荔女蘿,見《楚辭》。岑文本詩:“雕樓網蘿薛。”⑧王融詩:“壁門涼月舉。”言月穿蘿薜,影著絺衣者紛紛零落也。張正見詩:“紛紛白雪綺窗前。”劉會孟謂將軍好文,亦見世變,《杜臆》謂此治終亂始之機,皆非也。
明皇好大喜功,致將帥開邊啟釁,黷武而殃民。公詩“健兒寧斗死,壯士恥為儒”,蓋傷之也。何將軍不好武,正與邀功生事者有別,少陵豈肯譏之耶?宋、明之世,以將不知兵而亡,天寶之時,以將好用兵而亂,事勢不同,未可概論。劉之謬於說詩,往往如此。
其十
幽意忽不愜①,歸期無奈何②。出門流水住③,回首白雲多④。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後歌⑤?只應與朋友⑥,風雨亦來過⑦。
(十章總結,乃出門以後情事。首二惜別之情,三四別後之景,五六回憶前事,七八豫訂重遊。幽意不愜,為迫於歸期耳,兩句起勢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誰憐,無復林中豪興矣,故須再過以慰寂寥。朋好,指鄭廣文。錢謙益曰:八句之內,勢變多端,尺寸之間,移形換步,正所謂“波瀾獨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筆如此。)
①江淹詩:“寂寞幽意長。”《世說》: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意思甚不愜。②宋之問詩:“歸期多年歲。”《莊子》:“為之奈何。”③《易》:“出門同人。”庾信詩:“畫水流全住,圖雲色半輕。”④劉顯詩:“回首望歸途。”左思詩:“白雲停陰岡。”⑤劉攽曰:古人多歌舞飲酒。張燕公詩云:“醉後歡更好,全勝未醉時。動容皆是舞,出話總成詩。”李白云:“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環。”今時舞者,必欲曲盡奇妙,又恥效樂工藝,益不復如古人常舞矣。古人重歌詩,自隋以前,南北舊曲頗似古,如《公莫舞》、《丁督護》,亦自簡淡。唐來,是等曲又不復入聽矣。近世樂府為繁聲,加重疊,謂之纏聲,促數尤甚,固不容一唱三嘆也。⑥沈約詩:“心從朋好盡。”⑦《杜臆》:風雨,用《谷風》詩語。盧元昌曰:公自留贈崔子後,還鄉整旆,故山興濃。貧交之嘆,白絲之悲,既有慨乎言之。何將軍於衰馬困頓時,獨有濠梁見招之舉,得非城東種瓜之客,灞陵射虎之人歟?宜公於遊覽之下,記敘特詳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於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後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後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死於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