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歌緊扣題目的“臨眺”展開,“北池”句至“片片”為詩人與友人眺望之景,後半部分則融情於景,以“異方”“故里”的對比,抒發思鄉之情,尾句宴終自謙之詞與題目相呼應,又表達出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全詩多處使用對偶、用典的藝術手法,融情於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 作者:杜甫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杜工部集》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北池雲水闊,華館辟秋風。
獨鶴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
素楫分曹往,金盤小徑通。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紅。
杯酒沾津吏,衣裳與釣翁。
異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搖落關山思,淹留戰伐功。
嚴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終。
何補參軍乏,歡娛到薄躬。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辟秋風:遮避秋風。辟,排除。
⑵元:本來。
⑶衰荷:凋敗的荷花。
⑷素楫:船槳,長者為擢,短者為概,這裡指船。分曹:分隊或分批。《招魂》:“分曹並進。”
⑸萋萋:草木茂盛貌。
⑹津吏:人名。《列女傳》趙簡子擊楚與津吏期,津吏醉臥不能度。
⑺與:送。
⑻異方:指成都。故里:指洛陽。
⑼嚴城:成都的城門,把守嚴密,故云嚴城。這是說城門尚未關閉,宴會已經告終。
⑽參軍:用孫子荊為石苞參軍事。
⑾薄躬:杜甫自謙之詞。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北池雲水相連顯得格外寬闊,華美的館舍可以遮避秋風。
獨鶴本依憑於水中的小丘,衰敗的荷葉且與天空相映於池中。
採摘帶刺的菱角,踩藕於塘泥之中。
小船分批運送採摘的蓮藕,用金盤裝上從小徑運走。
池邊長著十分茂盛的碧綠野草,小船上一面面的小旗被晚霞映紅。
嚴公於席前把杯酒賞給津渡小吏,又以衣裳贈與釣魚的老翁。
有人送來這異鄉剛開的鮮艷秋菊,我不禁想起故里業已落葉的梧桐。
樹葉搖落使我倍添思鄉之情,淹留蜀中有待戰事成功。
趁莊嚴的城門猶未關掩之時,此清雅的宴會應及時告終。
我有何長可裨益手參軍的缺乏,連這樣歡娛的事情也輪到我這無能之人呢?

創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秋天,杜甫同嚴武在北池臨眺作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句首敘秋池景物,“元”、“且”二字,明有寄託,上句即“胡為來幕下,只合在舟中”之意,下句即“束縛酬知己,蹉跎效小忠”之意。隨後記臨眺景事。素楫、金盤, 採取菱藕以獻也。分杯、授衣,席前頒惠於人也。素楫、杯酒兩聯,寫出大官游宴氣象。末以異方淹留,身在成都敘陪燕情景。故里關山,但詩人心想長安,嚴城以下,記陪宴也。戰功稱嚴。末聯自謙。詩中描繪了秋池景物,記敘了臨眺景事和陪宴情景,抒發了思鄉之情同時反映了詩人同嚴武關係密切與友誼深厚。
詩句融情於景,言中有物。全詩押一東韻,韻律和諧。

名家評價

南宋·黃鶴:公在嚴武幕中,自《遣悶有作奉呈》後,如《詠竹》、《泛舟》、《觀岷山畫圖》至《北池臨眺》,皆分韻賦詩,其情分稠密如此,而史謂嚴武中頗銜之,不知何所本而雲。(《杜甫草堂詩注》)
明·王嗣爽:“艷菊、高桐,皆死字活用。”(《杜臆》卷六)艷本是形容詞,在這兒轉換作“開放”用,高也是形容詞,在這兒轉換作“挺起”用,都變成了動詞,王氏稱之為“死字活用”。(《中國詩學 設計篇》)

作者簡介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