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嶺群

河南省地質局區調隊1976年創名,命名剖面位於河南淅川縣小陡嶺—瓦屋場,東經112 02′,北緯33 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陡嶺群
  • 外文名:Douling Gr
  • 階代碼:Pt1dl
  • 地區代碼:30
沿革,特徵,備考,

沿革

1961年北京地質學院將這套變質地層稱為古元古界龍潭溝組,1962年河南地質局地研所將其時代歸早震旦世。1976年河南區調隊將其改稱為元古宙陡嶺群(河南地礦局,1989),並將秦嶺隊(1959)劃分的古元古界劉嶺群下部命名為周進溝組,歸入陡嶺群,該群自下而上分為周進溝組、瓦屋場組和大溝組。1981年,河南區調隊又將周進溝組從陡嶺群中劃出,歸於信陽群,保留原瓦屋場組和大溝組。

特徵

出露於淅川縣大陡嶺—西峽縣田關一帶。自下而上分為:1. 瓦屋場組 以斜長角閃片麻岩、(含石墨)大理岩、黑雲(和二雲)斜長片麻岩、透輝變粒岩為主,夾少量(含石墨)鈣質二雲片岩、(鈣質)絹雲片岩、斜長白雲片岩、黑雲片岩,綠泥片岩、透閃石英片岩、角閃石片岩、(含石墨)白雲變粒岩、黑雲斜長片岩等。厚度為1345—2061m。2. 大溝組 以(含石榴)黑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片麻岩為主,夾石墨斜長片麻岩、石榴斜長片麻岩、(石墨) 二雲斜長片麻岩和少量石墨片岩、石榴白雲石墨片岩、石英岩等。厚度為1832m。其遭受以低角閃岩相為主的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變形較複雜。原岩為雜砂岩、碳酸鹽岩和基性火山岩及少量泥質岩、泥灰岩等, 屬於淺海相火山-沉積作用的產物。變質岩遭受區域混合岩化作用,發育眼球狀、條帶狀混合岩類。與上覆中元古界姚營寨組呈不整合接觸。

備考

河南地層多重劃分對比研究組(1994)認為陡嶺群為一套無層無序地層,應改稱為陡嶺雜岩,主張廢棄與本雜岩相應使用過的龍潭溝組、瓦屋場組、大溝組。
編撰者:金文山
作者1:河南省地質礦產局
年份1:1989
系名:古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