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山沱期生物群

陡山沱期生物群

《陡山沱期生物群》是袁訓來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作者:袁訓來
  • ISBN:9787312013997
  • 頁數:171
  • 定價:198.00元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7
  • 副標題:早期動物輻射前夕的生命
內容介紹
在中國南方,沿著長江兩岸,西起雲南,東至江蘇,浙江,包括南部的江西、湖南,北部的湖北、安徽等地被稱為“揚子地台”的廣大區域分布了出露極好的晚前寒武紀地層。這些地層層序連續,岩石基本沒有變質,並何存了豐富的生物化石。通過兩代人十數年的工作,在晚前寒武紀陡山沱期的岩層中發現了以多細胞生物化石為主的“甕安生物群”、“廟河生物群”和“藍田植物群”。甕安生物群發現於貴州省甕安縣境內,它是以微體化石的形式立體保存於陡山沱組磷塊岩中,該生物群包含了眾多底棲和浮游的真核生物類型; 該化石生物群是地球早期真核生物多細胞化、組織分化、兩性分化和形態多樣性的見證,展現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和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現以前溫暖淺海中早期動物輻射前夕的多細胞生命景觀,是地球早期生命從簡單到複雜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人類認識早期多細胞生命演化的新視窗。
後生生物在陡山沱期出現形態大分異是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後生物和環境協同演化的結果。大型帶刺的穎源類是該生物群中的浮游類型;底棲固著的多細胞藻類有紅藻、褐藻和綠藻;微管狀刺細胞雙胚層動物和動物胚胎可能代表了後生動物在該時期的演化水平;藍藻和細菌是最代等的生物類群,在陡山沱期海洋的物質和能量循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陡山沱期的淺海底棲生態系統以多細胞藻類和後生動物為主體,取代了在地球一持續了近30億年的、由原核生物形成的疊層石-微生物席態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