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詩歌發展論壇

陝西詩歌發展論壇

2006年的一個冬日,一個詩歌社團,一群詩歌愛好者主動發起了一個讓陝西文化界從來都沒敢想過的活動——陝西詩歌發展論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詩歌發展論壇
  • 發起人:王雷
  • 發起地點:陝西西安
  • 發起時間:2006.11.13
  • 評論人:伊沙 沈奇
  • 媒體參與:西安電視台 三秦都市報
事件,新聞報導,發起人,

百科名片

事件發起人:王雷事件發起人:王雷
王雷,清秋詩社社長,一個來自陝西禮泉的農家孩子,從國中開始對詩歌就萌發了濃厚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到今日堅持天天做詩,以徐派詩歌見長。
就在2006年這一年,王雷社長就萌發了舉辦陝西詩歌發展論壇的構想,一身年輕人的狂熱和執著和對詩歌的崇拜與摯愛,讓他帶領著一群詩歌愛好者,突出重圍,走上大街尋求支持關注陝西詩歌發展的人士。

事件

那一年,是當時梨花派詩歌鬧的沸沸揚揚的一年,詩歌在眾人眼裡成了一種娛樂新聞,裸身讀詩,大街論斤賣詩,就在這一年,梨花派的詩歌娛樂漸漸的消失在大家的攻擊和評論下,陝西詩歌發展論壇悄悄的出現在大家眼前,在西安,在全國各大網站陸續出現了關於舉辦陝西詩歌發展論壇的訊息,一時引起了全國的關注,11月13日,在西安的中心部位---鐘樓,出現了一群愛好詩歌的青年人,“重顯大唐風韻,為了陝西詩歌發展的明天,陝西詩歌論壇尋求支持”,這就是當時這些詩歌青年心中的想法,為了陝西詩歌發展的明天,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陝西詩歌的發展在吶喊助威,2006年11月13日,在此後清秋詩社舉辦的一次“清秋名人大講堂”上著名詩人伊沙給予定性為陝西詩歌發展的11.13事件,11.13事件以西安電視拍攝的電視新聞專題片《拯救詩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網路上各種評論相繼百出,清秋詩社舉辦的陝西詩歌發展論壇至此流產,但是在社會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青年為據,那些人呢,還在悄悄的感動,或者無地自容,陝西詩歌到底怎么辦呢!
清秋詩社好多人在那時已經熟識了,王雷社長也上了報紙,上了電視,陝西詩歌還是依舊,《長安大歌》唱的是聲大但卻太傷心。
清秋詩社還在,王雷社長還在,詩歌還在,還有好多人沒有跳出來,陝西詩歌發展論壇也在,走出來,我們一起開始論壇陝西詩歌發展的明天!

新聞報導

本報訊 (記者 付亞娟 陳陽實習生成玉傑)“重顯大唐風韻,為了陝西詩歌發展的明天,陝西詩歌論壇尋求支持”。昨日上午,“清秋詩社”的愛詩一族們,在西安市鐘樓一家商場門前打出了“陝西詩歌論壇尋求支持”的口號,以“繁榮陝西詩歌發展提升西安城市文化品位”為主題的“拯救詩歌”活動,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切關注。
昨日上午9時許,當陝西省教育學院“清秋詩社”在鐘樓附近剛剛拉開“重顯大唐風韻,為了陝西詩歌發展的明天,陝西詩歌論壇尋求支持”的活動橫幅,就吸引了眾多路人紛紛駐足觀看。然而,當記者詢問部分觀看市民,對於詩歌的理解時,許多市民都搖了搖頭。該詩社社長王先生告訴記者,西安是一個千年歷史文化名城,古典詩詞的發源地。在唐朝,詩歌的繁榮達到了極致,以致幾千年來它一直統治著中國的詩壇。在世界文化史中,“長安”這個名稱不僅代表著漢唐帝都,也代表著詩國之都,因此,以“長安”為榮的陝西才可謂之為“文化大省”。按說,我們陝西早該有自己的詩歌節、自己的經典詩選、自己的當代詩歌史,但至今,這些仍然只是理想而已,現實的狀況沒有任何改變。
據了解,此次該社準備在11月18日到19日的舉辦“陝西詩歌論壇會”,主要邀請陝西省作家協會高層成員以及省內各地詩歌代表共同商討西安詩歌發展現狀、探索西安詩歌如何發展,希望能為陝西詩歌的發展,整理出一些有效措施。

發起人

王雷,漢族,陝西禮泉人,1984年8月生,201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1999年開始創作詩歌,2003年正式開始發表作品,2006年組織主持召開70後陝西青年文學創作座談會,並主持策劃孔子誕辰2556周年“以聖賢為師,與經典同行”大型國學誦讀活動,和發起陝西詩歌發展論壇。個人先後接受陝西電視台、西安電視台、西安晚報的專訪和報導;作品先後在華商報,三秦都市報,華商網,西安日報,西安晚報,榆林日報,河源日報,江西日報大江時評等多家媒體刊物刊登,現就職於某國有集團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