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建設國家製造業基地的意見

2006年9月2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06〕38號印發《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建設國家製造業基地的意見》。該《意見》分振興裝備製造業的總體要求和重點領域;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加快改組改制步伐,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實施大集團戰略,加快產業集聚;以專業人才培養為重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協調服務8部分。《陝西省裝備製造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作為該《意見》的附屬檔案一併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建設國家製造業基地的意見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06〕38號
  • 印發時間:2006年9月26日
意見,發展規劃,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建設國家製造業基地的意見
陝政發〔2006〕38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舉措,是發揮我省比較優勢、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加快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的重要途徑。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8號),結合我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振興裝備製造業的總體要求和重點領域
1總體要求。我省裝備製造業門類比較齊全,基礎比較雄厚,具有較強實力,特別是航空航天、輸變電設備等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擁有一批研發能力、裝備水平、產品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的骨幹企業。裝備製造業已成為全省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潛力所在。但我省裝備製造業也存在著產業規模偏小、集成度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機制體制不活等問題。要緊緊抓住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改革為突破,加大開放力度,突出發展重點,重點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著力構築若干產業集群,使我省儘快形成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全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實現由裝備製造業大省向裝備製造業強省的跨越,形成一批國內知名和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和產品,在某些關鍵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十一五”期間,我省裝備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在20%左右,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由76%提高到12%左右,形成10個年銷售收入達到或超過100億元的企業集團、20個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企業集團,綜合經濟效益和整體競爭實力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2重點突破的領域。按照“突出重點、重在改革、大力創新、政策支持、政府引導”的總體思路,我省裝備製造業要以具有相當規模和掌握世界前沿裝備製造技術為標準,選擇一批對國家安全有重要作用、對我省經濟發展有明顯支撐的重點行業和重大技術裝備,實現突破發展。
(1)飛機製造。加快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抓緊大型飛機的立項、新一代支線飛機的研製和現有民機的改進改型,發展通用飛機及飛機改裝、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航空零部件生產和轉包生產,建成我國最強的民用飛機研製、試飛、生產基地。
(2)航天設備製造。開發生產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動機和氣象、資源、海洋等對地觀測衛星以及通信廣播、導航定位衛星和衛星機載設備,大力發展衛星地面套用設備。
(3)輸變電成套設備製造。開展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的研製,提高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變電關鍵設備製造技術,擴大500千伏級及其以下輸變電設備市場份額。
(4)汽車製造。重點發展15噸以上重型載貨汽車及底盤、高檔大客車及城市低底板公車、經濟型轎車和電動、混合動力汽車,加快發展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專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
(5)數控工具機製造。發展三軸以上聯動的數控加工中心和數控磨齒機、鏜銑床、車削中心、數控精密電加工工具機、虛擬軸加工工具機,滾動功能部件和其他工具機零部件。
(6)工程機械製造。發展帶微電子控制技術的機電液一體化挖掘機,大馬力推土機,智慧型化履帶式裝載機,大型壓路機,瀝青混凝土攤鋪機,內燃叉車、電動叉車等。
(7)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做強做大基於TD-SCDMA標準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核心設備、新型數字程控交換機;發展單晶矽、多晶矽生長加工設備;發展積體電路、新型平板顯示器件、電子元器件生產設備。
(8)專用設備製造。重點發展石油鑽采和輸送設備、大型煤炭綜采設備、大型化工成套設備、冶金設備、新型紡織機械、縫製機械、船用大功率柴油機、環保設備、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設備等。積極建設陝北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業基地。
二、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3努力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鼓勵大型企業集團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加強技術研發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科技人員創新激勵機制。加強對自主創新項目的支持力度,重點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要基礎裝備,努力實現自主製造。對企業難以獨立完成的關鍵重大技術裝備,有關部門要給予必要的支持,集中力量取得突破。
4推進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突破研發和製造相脫節的體制障礙,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和新產品開發,共建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以項目為依託進行股份合作。吸引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帶成果到企業孵化,或創辦、領辦高技術裝備企業。加強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建設,充分發揮陝西工業技術研究院和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的作用,整合優勢科技資源,構建集成創新體系,強化對裝備製造業關鍵技術、集成技術、共性技術的研發力度。
5加快軍民結合步伐。充分發揮我省軍工技術、裝備、人才優勢,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品和軍民兩用技術,不斷擴大軍工民品生產規模;通過改制、改組、合資、合作等方式,推進軍工企業與民用企業之間的併購、重組,組建專業化的民品生產企業,做強做大高技術民品產業。對軍工企業重大民品開發項目,從土地使用、資金籌措、行業準入、稅費優惠等方面優先予以支持。
6加強國際合作。緊跟國際裝備製造前沿技術,鼓勵企業開展自主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的開放式自主創新。支持企業通過與國外具有先進技術水平企業的合作,廣泛開展聯合設計、聯合製造,逐步實現自主製造,並努力在一些優勢領域創造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製造標準。鼓勵企業以國際合作、併購、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製造企業等方式掌握國際先進核心技術。鼓勵留學歸國人員、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在我省創辦研發機構。
7鼓勵企業使用自主創新的重大技術裝備。加強設備進口管理,在確定引進重大成套裝備及其技術時要有研發製造和使用單位聯合參與,對使用帶有附加條件的境外資金直接進口國家重點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點產品要嚴格審查、論證。新建和改造工程項目不得進口高能耗、高污染、技術落後的設備。
對訂購和使用首台(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的國家及省重點工程可確定為技術進步示範工程,優先予以安排。用戶單位購買首台(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可優先申請國家有關專項資金補貼或採取加速設備折舊等方式獲得支持,省上亦給予專項資金補助。儘快研究建立由項目業主、裝備製造和保險公司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機制,引導裝備製造企業和項目業主對首台(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投保。
8完善技術市場體系。培育技術交易中介機構,積極開展專利保護和專利交易,對裝備製造業的重大技術難題組織公開招標,繁榮和活躍技術交易市場,完善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
三、加快改組改制步伐,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9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進行規範化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要堅持深化內部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和內生髮展能力。
10著力推進資產重組。支持裝備製造骨幹企業,進行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資本重組,鼓勵重點企業之間、關聯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聯合、重組,吸引國內外戰略投資者以併購、參股等多種方式參與我省國有裝備製造企業的改革和不良資產的處置。大型重點骨幹裝備製造企業控股權向外資轉讓時,應徵求國家和省級有關部門的意見,保護和培育我省多年來形成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體系,保證國家的控制能力和主導權。
11支持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推動重大技術裝備企業加快實施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駐地市、縣(市、區)政府要給予大力支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要積極予以推進,努力使企業輕裝前進,集中力量抓好發展。
四、實施大集團戰略,加快產業集聚
12培育和發展一批企業集團。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全面整合現有資源,發揮比較優勢,以最佳化裝備製造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為方向,重點培育和發展西電、西飛、陝汽、工具機等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發揮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持作用,組建一批跨行業、跨地區的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和全程服務為一體的工程公司,並為其參與國內外重大工程建設、開拓重大裝備市場創造必要條件。
13加快重點裝備製造園區建設。以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為平台,以大集團和知名品牌為依託,加快產業集聚,形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裝備製造集中地和產業集群區。加快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力度,積極爭取建設國家航天動力高技術產業基地,集中建設好西安涇渭和蔡家坡重型汽車、西安西郊高壓輸變電設備、西安高新區電子通信設備、寶雞和漢中精密數控工具機等產業集群。積極建設陝北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業基地。
五、以專業人才培養為重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14重視專業人才培養。緊密圍繞我省裝備製造業的重點發展領域,支持各有關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調整專業和課程設定,健全與企業的合作機制,建設重大技術裝備人才培養基地,培養一批高端技術人才和一大批熟練技術工人。鼓勵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加強技術創新人才培養,要特別重視培養重大裝備研製和系統設計的帶頭人才。建立企業家市場,營造企業家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廣泛開展職工技術練兵和考核評比活動,促進企業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
15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採取持股、技術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激勵企業研發和高層管理人員,吸引國內外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加快建立人才評價機制和激勵自主創新的獎勵制度,對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開發、使用和推廣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全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六、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16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各類資金的支持。設立省級裝備製造業發展專項資金,以貼息、補助、注入資本金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資金加大投入,重點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重大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各有關設區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設立專項資金或採取其他形式對本市裝備製造業給予資金支持。
17擴大社會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或發行企業債券。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開發多種金融產品,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鼓勵能源化工、有色金屬和國防軍工等企業,投資控股、參股裝備製造企業。
18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裝備製造企業研究與開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力爭達到5%以上。落實企業技術開發費稅前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激勵政策。
七、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企業加快發展
19落實國家支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根據國家正在調整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對列入國家發展重點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省內企業為開發、製造這些裝備而進口的部分關鍵配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徵進口關稅或實行先征後返,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後返。對國產裝備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仍需進口的,作為過渡措施,經有關部門嚴格審核,以逐步降低優惠幅度、縮小免稅範圍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內繼續給予進口優惠。
20用足用好國家其他相關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鼓勵類且銷售額占70%以上的裝備類產品,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徵收。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從項目設備購置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所得稅中抵免。落實國家關於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稅收、投融資及出口政策。對經認定的在國務院批准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辦的裝備製造高新技術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兩年內免徵所得稅,兩年後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八、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協調服務
21成立陝西省振興裝備製造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省政府領導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組織編制全省重大技術裝備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計畫,協調重大相關政策的落實,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完成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及時協調解決裝備製造業振興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推進工作。
22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省內有關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聯繫政府和企業的橋樑作用,加強同全國性相關行業協會的聯繫,建立市場供求、生產能力、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的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和行業預警制度,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反映行業動向,提出政策建議,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引導企業健康發展。
23努力營造良好環境。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制訂具體的可操作性政策措施。全省各級政府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採取一廳式辦公、現場辦公、急事特辦等多種服務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附:陝西省裝備製造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發展規劃

陝西省裝備製造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裝備製造業是我省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十五”期間得到了較快發展,為把我省建設成為西部經濟強省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黨的十六大“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戰略部署、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做強做大陝西裝備製造業,建設國家重要製造業基地,實現工業強省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省裝備製造業的實際,特編制陝西省裝備製造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與主要優勢。
“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陝西規劃並建設了較多的裝備製造企業,經過改革開放後的不斷改造發展,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裝備製造業體系,擁有一定數量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優勢企業和知名產品。截至2005年底,全省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723家,從業人員近40萬人;總資產1432.29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822.52億元,銷售收入781.29億元,分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28.62%、24.66%和24.6%。裝備製造業已成為我省的支柱產業。
裝備製造業由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等七個行業組成。我省裝備製造業行業現狀如下:
金屬製品業:該行業包含金屬工具製造、金屬包裝箱及貨櫃製造、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加工和其他金屬製品製造等,共有規模以上企業70戶,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0.89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8.94億元。
主要產品為各種高速工具鋼和硬質合金刀具、量具、工模具。其中:高精度成型拉刀(最大Ф280×2000mm)、齒輪滾刀(最大模數m40)、40英寸弧齒錐齒輪銑刀為國內領先水平;機用絲錐、發動機專用刀具、數控工具機用硬質合金刀具、數顯示卡尺、小型精密刀具及模架、螺紋刃具、螺紋量具及游標量具等均為國內先進水平,並有一定規模的出口。重點企業有漢江工具有限責任公司、關中工具廠、陝西航空硬質合金工具公司、陝西渭河工模具總廠、陝西航空宏峰精密機械工具公司等。
通用設備製造業:我省以金屬加工機械製造,泵、閥、壓縮機製造,風機及印刷機械製造為主,在全國範圍內具有多品種、高精度、高技術含量的比較優勢。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63戶,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2.6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2.88億元。
金屬切削工具機製造業可生產車床、磨床、加工中心、鏜銑床、壓力機、齒輪加工等幾大類工具機,並以高精度、數控化的特點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成型砂輪磨齒機(最大Ф1250mm)、蝸桿砂輪磨齒機(最大Ф500mm)、車銑複合加工中心、螺紋磨床(最大Ф280×4000mm)、電火花加工工具機(最大1250×2500mm)、數控龍門鏜銑床(最大2500×8000mm)、臥式加工中心(最大800×2200mm)、滾珠絲槓副(Ф6~Ф280×5000mm)和直線導軌、電主軸(12000轉/分)為國內領先水平;外圓磨床、端面磨床、曲軸磨床產品技術水平和產量在全國排名第二;數控車床和車削中心,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企業有秦川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漢江工具機有限公司、漢川工具機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秦川格蘭德工具機有限公司、寶雞工具機集團等。
風機、泵閥及印刷機械製造業可生產石油、化工、冶金、輕工、醫藥行業和消防用的各種工業泵閥、壓縮機、風機及各種基材(塑膠、紙張)的成套印刷、包裝機械產品。其中軸流壓縮機、工業流程能量回收發電設備(TRT)獲中國名牌產品,AV100-17軸流壓縮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軸流壓縮機、能量回收透平裝置、硝酸四合一成套裝置達國際先進水平;機組式凹版系列印刷機(最大寬幅2500mm、13色、印速300m/min)產品技術水平國內領先;中速柴油機、風冷柴油機和小型汽油機均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國內先進水平;轉子渦旋壓縮機、轉子全封閉製冷壓縮機屬國內先進水平,並有一定規模的出口;以鈦材或不鏽鋼為基本材料的耐高溫、耐腐蝕工業泵及閥門頗具特色,泥漿泵、清洗泵、除灰泵、消防泵,恆壓泵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企業有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泵閥總廠有限公司、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慶安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東方集團有限公司、陝西航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陝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
專用設備製造業:我省以礦山冶金建築專用設備、紡織服裝專用設備、電子電工專用設備製造為主,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36戶,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6.49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0.12億元。
礦山冶金建築專用設備製造業主要產品有高爐無料鐘爐頂設備、爐前液壓泥炮、開鐵口機、板坯連鑄連軋組、板帶材精密軋機、模具研配壓床、楔橫軋機、高速線材軋機;電(液壓)牽引採煤機、乾式泵箱液壓牽引採煤機;油田鑽機、螺旋弧焊管;穩定土攪拌機、瀝青攤鋪機、路面銑刨機、推土機、裝載機、平地機、液壓挖掘機;高強度鋼絲鋼繩等。重點企業有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中冶陝壓重工設備有限公司、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陝西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築路機械有限公司、陝西新黃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西安煤礦機械廠、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鹹陽鋼管鋼繩廠、西安機電設備製造公司等。
紡織服裝專用設備製造業主要產品有高速工業縫紉機、氣流紡紗機、噴氣織機、劍桿織機及電控裝置,產品技術為國內先進水平。重點企業有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鹹陽紡織機械廠以及航空系統和電子系統的有關企業等。
電子和電工專用設備製造業主要產品有±500kV換流裝置及5英寸晶閘管,大推力振動台,晶片磨製、光刻及積體電路專用設備,矽鋼片縱切橫剪線,箔繞機,系列真空淨油機等,產品技術為國內先進水平。重點企業有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西北機器廠、西安啟源機電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陝西漢中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等。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我省以飛機製造、汽車製造和鐵路運輸設備製造為主,在全國具有相當優勢,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03戶,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93.1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83.84億元。
主要產品有飛機及零部件;重型軍用越野車、重中型載貨汽車、轎車、微型客貨車、大中型客車,環衛、醫療、物探、金融、防暴、消防等專用車和改裝車以及車轎、變速箱等汽車零部件;鐵路罐車、鋼樑結構、道岔、鐵路道路信息系統、內燃機車電控設備。飛機製造重點企業主要有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慶安集團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動力控制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燎原航空機械製造公司等。汽車製造重點企業有陝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西安西沃客車有限公司、陝西漢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國營四達機械製造公司、陝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陝西東風昌河車橋股份有限公司等。鐵路運輸設備製造業重點企業有中國北車集團西安車輛廠、中鐵寶橋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鐵路信號廠、中鐵寶工(集團)公司等。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我省以電機製造、高壓及超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低壓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製造為主,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38戶,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2.0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24.24億元。
電機製造業重點企業有西安西瑪電機(集團)有限公司,其生產的6kV、10kV高壓電機,ATP系列鐵路機車電動機,Z系列大中型直流電機,Y系列交流電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業為我省優勢產業,國家行業歸口研究所集中於此,已形成400V-550kV的輸變電和配電設備成套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有全封閉組合電器(GIS)、SF6高壓斷路器、高壓隔離開關、電力變壓器、換流變壓器、電抗器、平波電抗器、棒形支柱絕緣子及電瓷套管、電力電容器及電壓、電流互感器、避雷器等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5kV及以下真空滅弧室達到國內領先水平;330kV電站自動控制系統(變電站自動化系統),550kV鐵塔、金具,110kV級電力變壓器及整流、鐵路用變壓器、電抗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企業有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陝西銀河電力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陝西寶光集團有限公司、陝西漢中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陝西銅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我省以數字通信、網路安全設備製造,雷達及配套設備製造和電子元器件及工模具製造等為主,共有規模以上企業74戶,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0.9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24.23億元。
主要產品有SP30程控交換機、通信雷達、導航設備、天線、電台、顯像(示)管、偏轉線圈、厚膜電路、連線器和片式元器件為代表的新型電子元器件等。重點企業有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彩虹集團公司、鹹陽偏轉集團公司、國營黃河機器製造廠、西京電氣總公司等。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我省以通用儀器和專用儀器儀表製造為主,共有規模以上企業39戶,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3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7.04億元。
通用儀器儀表製造業主要產品有精密壓力表、1151系列及1153系列變送器、DCS控制系統、耐振壓力表、壓力感測器、電阻應變計、拉壓感測器等,均屬國內先進水平。重點企業有西儀集團、秦機寶雞儀表有限公司、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專用儀器儀表製造業重點企業有西安東風儀表廠、陝西華燕航空儀表公司、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西北光學儀器廠、西安核儀器廠,為航空、兵器、石油、核工業等行業配套的產品均屬國內領先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業規模偏小、經營效益較差。2005年,我省裝備製造業總資產、產品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只占全國的2.18%、1.06%和0.95%。我省裝備製造業的經濟效益與產業規模和實力也不相稱,利潤和稅金只占到全省工業的5.0%和9.85%,經濟運行質量有待提高。
2國企改革滯後,機制體制不活。2004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總資產、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分別占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的89.57%、87%和87.47%,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混合所有制結構的企業較少,企業活力不足。
3產業集成度不高,帶動性不強。缺少規模化集約經營、帶動性強的龍頭大企業和成長性好、專業化程度高的“小巨人”企業,尚未顯現產業發展的集群優勢,影響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
4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裝備技術改造較慢。企業和政府投資強度低,用於研發投入更顯不足,缺乏競爭力強的新產品和名牌產品;大中型企業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開發體系;中小企業引進技術吸收消化能力差,產品更新換代和技術升級緩慢。
5企業負擔沉重,投融資能力弱。國有企業歷史包袱沉重,負債率高,2005年裝備製造業資產負債率平均達到68.1%,比全部工業高4.8個百分點,加之社會負擔重,影響了企業經營效益,增加了資本運作難度,造成投融資能力下降。
6人才短缺,流失嚴重。缺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能人才,加之有些企業地處偏遠,效益又差,難於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惡性循環。
二、發展環境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其整體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實力和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與合作能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進程。建立現代化的裝備製造業,是建設強大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是加速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是決定國家在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保持獨立自主地位的關鍵因素。
當前,我們處在發展裝備製造業的絕佳機遇期。從巨觀環境看,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的出台為我省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尤其是我國在今後幾十年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加速階段,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將迅速提升,必將會對裝備製造業產生更大的需求,為其提供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劇,全球製造業正向中國轉移,為我省裝備製造業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尋求國際合作帶來難得的機遇;我國東中部地區積聚的資本正在尋求新的投資機會,我省裝備製造業較好的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以及較低的勞動成本,有利於吸引東中部資本投資於我省,加快企業資本重組和國有經濟戰略調整;西部大開發和重要資源的開發及深加工,對建設工程機械、加工製造裝備等形成較大需求,有利於區位優越、基礎較好的關中老工業基地裝備製造業爭取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結構調整的支持。總之,未來十幾年將是我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高潮。同時,我省裝備製造業發展也面臨嚴峻挑戰。世界製造業巨頭憑藉掌握高端技術,並通過規模化集約經營和跨國發展,對國際市場形成強大控制力,國內需求的大量機械裝備,特別是高精度、大型成套裝備仍依賴進口,對國內市場造成較大衝擊。東部沿海地區產業也正向技術密集深加工製造生產轉移,加緊占據裝備製造產業高地,而國內一些起步早、行動快的企業紛紛聯合重組,搶占市場份額,也會對我省裝備製造產品帶來更多的市場競爭壓力。面對當前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並存的現實,我們必須抓住有利時機,在“十一五”期間統籌規劃,創出一條競爭發展之路。
三、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緊緊抓住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機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改革為突破,加大開放力度,突出發展重點,重點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著力構築若干產業集群。發揮陝西科技優勢和軍工優勢,推進產學研聯合,努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使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開發和壯大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高新技術產品、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形成一批國內知名和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和產品,在某些關鍵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占領發展的制高點,掌握髮展的主動權。加快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和重組,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使我省儘快形成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全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實現由裝備製造業大省向裝備製造業強省的跨越。
(二)發展思路。
按照“突出重點、重在改革、大力創新、政策支持、政府引導”的總體思路,抓住機遇,以具有相當規模和掌握世界前沿裝備製造技術為標準,選擇一批對國家安全有重要作用、對我省經濟發展有明顯支撐的重點行業和重大技術裝備,破解裝備製造業條塊分割、體制機制不活、創新能力弱、集成度不高、競爭力不強和規模偏小的歷史性難題,實現突破發展。
(三)發展目標。
1經濟總量和效益水平顯著提升。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年銷售收入爭取達到2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7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左右,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由7.6%提高到12%左右,綜合經濟效益達到或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體制和機制創新取得明顯突破。基本形成與國際接軌、投資主體多元、高效運轉的市場化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重點領域在合作、合資、併購、嫁接、低成本擴張等資本重組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全面改革、開放、發展的新格局。
3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建設和完善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重大技術裝備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基本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龍頭和骨幹企業以創新技術和自主品牌為核心,形成一批“拳頭”產品和具有特色的知名商標,在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替代進口和出口中發揮重要作用。
4產業布局與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依靠區域優勢,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在西安、寶雞、漢中等地形成若干個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產業集群和集中地;大公司、大集團戰略進一步強化,重點培育10個年銷售收入達到或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20個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企業集團,增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重大技術裝備的製造能力。逐步形成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基礎裝備等專業化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裝備製造業格局。
四、發展重點
(一)飛機製造業。
以西飛、陝飛、西航等主機生產企業為龍頭,以第一飛機設計院、飛行試驗研究院為依託,自主開發研製和引進國際技術相結合,加快新型飛機的研發和試製。以大型飛機、支線飛機和飛機零部件轉包生產為重點發展方向,加大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力度,建成我國最強的民用飛機設計、製造、試驗、試飛基地。以飛機製造為核心,向其上游和下游輻射,形成飛機製造產業鏈,包括新材料研製,機載設備研製,新工藝套用、新技術推廣和航空服務等四大領域。到201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 300億元。
大型飛機的研製,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以市場、技術、資金為要素,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研發生產體系。積極開展技術交流、技術合作,加快研製步伐,走從軍、民用運輸機到大型客機的發展路子,實現我國大型飛機國產化戰略目標。
支線飛機的發展,要按照國家對新支線飛機項目的規劃,加快ARJ-21新一代支線飛機試製進度,全面展開工藝準備、工裝設計、零部件製造及組件裝配工作,2008年實現首飛,2009年投產;不斷改進提高新舟60飛機使用性能,努力拓展市場,加強售後服務,逐步擴大生產批量。要進一步開拓航空產品市場,利用現有條件通過國際合作,開發特種機、公務機,提高我省航空工業的競爭力。
飛機零部件及轉包生產在重點抓好飛機發動機、起落架、水平和垂直尾翼、航空儀表等零部件生產的同時,著力解決能力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制約轉包生產快速發展的問題,擴大航空產品轉包生產能力和領域,推進產業化、專業化和精益製造工程,建立健全可靠的質保體系,鞏固成果,增強轉包生產出口創匯能力。要特別重視飛機配套產業的發展,在飛機維修、售後服務、機場設備、航材交易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航天設備製造業。
以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為重點,以航天四院、六院為龍頭,加快西安航天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加強先進推進技術的研究,完成液氧/煤油發動機系列化研製任務,研製更大推力量級的一級和助推級發動機;加快衛星有效載荷和空間計算機等航天配套產品研製進度;開發生產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動機和氣象、資源、海洋等對地觀測衛星,以及通信廣播衛星、空間科學研究衛星、導航定位衛星和星載設備。大力發展衛星地面套用設備,促進航天先進技術的產業化發展。提升航天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我省作為國家大型火箭發動機研製中心的地位,建設國內最強的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和衛星地面套用產品研製生產基地,使陝西的航天產業成為我國航天產業的創新基地、研發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到2010年,航天設備製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65億元。
(三)輸配電設備製造業。
緊緊抓住國家啟動大煤電和特高壓電網架構方案論證工作的機遇,開展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的研製,全面掌握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變電關鍵設備製造技術;通過創新企業體制、機制和產品技術,儘快使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增強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把西電公司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實力、國際知名的中國最大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生產研製基地,形成以西電公司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為主,帶動全省輸配電設備製造企業共同發展的生產格局。到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工業增加值45億元,其中西電公司總產值達到150億元。
根據我國輸電系統向超高壓(330kV~500kV)和特高壓(750kV~1100kV)發展的趨勢,以西電公司生產的500kV級的大型變壓器、高壓開關、高壓電瓷、電力電容器、平波電抗器、換流閥、換流變壓器和西安電力電子研究所的晶閘管等關鍵產品為重點,迅速提升自主開發和產品試驗、製造能力,研製生產750kV級的交流輸變電產品,掌握百萬伏電壓等級交流輸變電技術、±800kV直流輸變電技術、緊湊型輸變電技術、電網穩定控制技術;鞏固 500kV級及以下輸變電設備市場,發展小型化、智慧型化產品,滿足國家電力工業發展的需要,確保國產電力設備在電力建設中的主導地位。
抓住國家電力工業發展的機遇,充分利用西電公司及行業歸口單位的技術力量,帶動我省配電設備企業發展,形成產業集群。發揮陝西銀河科技集團生產的330kV電站自動控制設備,寶光集團真空滅弧室等企業產品的生產能力,促進省內大批中小配電設備製造企業上規模、上批量。積極拓展110kV及以下配電設備產品的市場,扶持一批成長性較好、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四)汽車製造業。
依據國家《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堅持對外聯合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需求。發揮比較優勢,以重型載貨車和轎車為重點,以零部件為基礎,帶動客車、改裝車發展。積極跟蹤國際技術發展趨勢,不斷增強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建成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汽車產業集群,做強做大。到201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
重型汽車以陝汽集團為龍頭,以引進德國MAN公司F2000型重型汽車製造技術為主導,重點發展15噸以上大噸位高檔重型載貨汽車及重型專用汽車底盤,帶動中噸位載貨車生產。抓好陝汽重型商用車新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在2005年一期工程重卡工廠投產的基礎上,加快建設進度,2008年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全國四大重型商用車製造基地之一,形成以西安重型汽車產業園、寶雞中型卡車產業園、蔡家坡重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為核心的產業布局,使企業向集約化、模組化產業集群轉變。2010年將陝汽集團建成年產重、中型載貨車等各類汽車12萬輛,產值超20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轎車重點發展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符合國家安全、節能、環保法規要求的先進的經濟型轎車,推動電動、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加快比亞迪汽車西安高新區生產基地建設,到2010年比亞迪汽車發展為具有年產轎車20萬輛(電動汽車1~2萬輛)生產規模,產值1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積極推進陝西漢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重組合作,完善和發揮年產5萬輛的生產能力,201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0億元。
大客車重點發展Volvo豪華大客車、普通大中型客車及底盤,加快開發生產城市綠色環保低底板公用交通車的步伐。2010年全省形成年產大中型客車1萬輛的生產能力。
專用汽車重點發展城市環衛車、市政作業車、施工工程車、機場專用車、油田專用車、醫療救護車、消防專用車等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2010年全省形成年產各類專用車1萬輛的生產能力。
要大力調整汽車零部件產品結構,重點發展重型車用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大馬力、高檔次系列重型汽車變速器、離合器和車橋;開發生產轎車發動機、電控燃油噴射裝置、ABS防抱死裝置、三元催化轉換器、三周節變傳動比限滑差速器、轎車制動器、自動變速器、安全氣囊,排氣淨化裝置等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統開發和供貨能力、面向國內外市場、按經濟規模組織生產的零部件企業,形成能適應整車企業先進採購方式、專業化分工、層次明確、具有完整產業鏈的集群化生產格局。2010年形成年產大功率柴油發動機5萬台、重型汽車變速器40萬台、車橋20萬台(套),轎車發動機2萬台的生產能力,工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
(五)數控工具機製造業。
依託現有基礎,整合有效資源,積極組建陝西工具機工具集團,提升行業整體的科研實力、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經營,形成龍頭企業與關聯協作企業配套的產業集群式發展模式,努力打造西部最大的數控工具機產業化基地。到2010年,爭取實現工業產值80億元,工業增加值25億元。
以CNC數控精密工具機、加工中心及其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工具機功能部件和基礎件為主攻方向,在原有特色優勢產品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三軸以上聯動的加工中心、數控磨床、數控鏜銑床、車削中心、數控精密電加工工具機、虛擬軸加工工具機等產品;加快硬質合金和超硬材料及塗層技術的開發,研製開發可替代進口的精密高效、數控複雜刀具和高速主軸、刀庫、機械手、數控轉台、滾珠絲槓副和滾動導軌等數控工具機功能部件,增強整機配套生產能力。追蹤國際數控工具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努力開發柔性製造單元(FMC)和柔性製造系統(FMS),開展精密成型、快速原型零件製造(RPM)和超精密微機械加工(MEMS)等先進基礎加工工藝技術的研究,提高數控工具機的技術水平,擴大市場占有率。
(六)工程機械製造業。
以陝西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築路機械有限公司、陝西新黃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寶雞合力叉車廠等企業和產品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加大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力度,最佳化行業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跟蹤國際先進技術,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努力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擴大產品種類,重點發展一批市場急需的大型、成套和專用特色產品。到2010年,爭取實現工業總產值50億元,增加值15億元。
挖掘機重點發展大噸位、智慧型化機電液一體化產品,達到節能、高效、操作簡單、符合人機原理、工作舒適的先進水平。推土機在不斷完善320馬力以下系列產品生產和擴大市場容量的基礎上,開發生產適應沼澤地、沙漠、熱帶及高寒等特殊環境的變型產品和410馬力以上的推土機以及小型工業用推土機。裝載機重點發展為有色、冶金工業拆爐、清渣等專用的智慧型化履帶式產品。路面施工機械重點發展160~400t/h瀝青混凝土強式攪拌設備、滑模式水泥攤鋪機、瀝青混凝土攤鋪機、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設備、160~280馬力自行式平地機和大型壓路機等。機動工業車輛著重發展電液控制的內燃叉車、電動平板車、電動叉車。積極開發簡易多功能工程機械主機產品和關鍵零部件,如簡易液壓挖掘機、挖掘推土機、挖溝機、林場抓木機械、多功能打樁機,換檔變速器、液力變矩器、液壓錘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開發能力、產品質量優良、滿足整車技術性能的零配件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
(七)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
發展積體電路設備、新型平板顯示器件設備、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設備、通信網路交換設備和12″及16″(65nm工藝)的矽單晶生長設備、大型的多晶矽澆注設備、8″砷化鎵液封直拉法晶體爐、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電子專用設備、高透過率大尺寸藍寶石晶體(LED襯底材料)生長設備、多晶矽輔助生產系列設備、大倍頻非線性光學晶體及雷射晶體生長設備、服務於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及半導體照明產業專用設備等半導體材料生長加工設備。到 2010年爭取實現工業產值400億元。
重點抓好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6英寸積體電路晶片、彩虹集團平板顯示器用玻璃屏、大唐電信公司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設備、西安海天天線公司智慧型天線設備、交大捷普網路安全設備、西安理工大學半導體材料生長加工設備等一批關鍵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做強做大電子信息產品裝備製造業。2010年彩虹集團公司產值達120億元,主要產品彩色顯象管1680萬隻、玻璃基板50萬平方米、LED照明產品10億粒、多晶矽(光伏電池)1000噸。西安海天天線公司產值達108億元,TD-SCDMA智慧型微蜂窩基站18萬台、3G天線15萬面、3G直放站/乾放5萬台。西安大唐電信公司產值達28億元,TD-SCDMA核心網系統容量700萬用戶、TD-SCDMA數字集群系統容量100萬用戶。西安理工大學形成年產各類電子專用設備500台(套)的生產能力,實現工業總產值5億元。
(八)專用設備製造業。
跟蹤國際先進技術,調整產品結構,保持、提高特有品牌優勢,集中力量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高技術水平的產品,加速主導產品的升級換代,鞏固和提高設備的成套供貨能力,建成2~3個產值達50億元的企業集團,形成國內獨具特色的專用設備生產基地。到2010年爭取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
1石油鑽采和輸送設備
以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為重點,發展9000米以上超深井鑽機、海洋石油鑽機、頂驅裝置系列和修井機系列產品,抗腐蝕管、螺旋弧焊管、灘海和海洋用管、防腐用聚脲產品、矩形管和複合管等產品。到2010年形成年產石油鑽機50台、泥漿泵400台,各種規格石油鋼管32萬噸、抗腐蝕管450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
2船用大功率柴油機
以陝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為重點,加快建設西安航海科技園和船舶動力研發中心,開發生產船舶和艦艇用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機。抓緊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調整產品結構,拓展產品用途,大力開發船用輔機、陸用電站及核電站應急機組等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新型產品,形成軍機、民機、輔機、核電站應急機組及陸用電站支撐的市場格局,把陝西的船舶動力製造業做大做強。2010年形成年產400台的生產能力,工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
3大型煤炭綜采設備
以西安煤礦機械廠為重點,以電(液壓)牽引採煤機、乾式泵箱液壓牽引採煤機為基礎,發展大型、特別是裝機功率為2000kW以上的大功率、高可靠性和智慧型化的交流電牽引採煤機,加快500~2000kW交流電牽引採煤機系列化,實現大型煤炭綜采設備國產化。到2010年形成年產採煤機210台、掘進機250台的生產能力,工業總產值20億元以上,發展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生產採煤機的企業和我國採煤機出口基地。
4冶金設備
以中冶陝壓重工設備有限公司、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為重點,以高爐無料鐘爐頂設備、爐前液壓泥炮、開鐵口機、板坯連鑄連軋組、板帶材精密軋機、模具研配壓床、楔橫軋機、高速線材軋機為基礎,發展連鑄設備、板帶冷熱連軋成套設備、塗鍍層加工成套設備、高速線材精軋機、大型冷熱軋開卷及卷取設備,重型鍛壓設備、扁平材軋制及後處理設備,實現成套設備國產化。2010年建成全國重要的冶金設備製造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
5新型紡織、縫製機械
以陝西寶成航空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一航計算機研究所和鹹陽紡織機械廠、渭南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中國標準縫紉機(集團)有限公司、陝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為重點,開發生產新型紡織機械和電子控制系統、紡機電機等紡機配件以及光機電一體化縫製機械和特種工業縫紉機。2010年形成年產劍桿織機300台、噴氣織機3000台、高速並條機1500台,工業縫紉機80萬架的生產能力,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
6環保、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設備
以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慶安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為重點,以大型軸流壓縮機、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裝置(TRT)、離心式壓縮機、離心式鼓風機、燃結風機、轉爐煤氣回收除塵成套設備、空調壓縮機、螺桿式壓縮機以及污水處理爆氣鼓風機產品為基礎,發展環保、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設備。2010年陝鼓集團發展成為產值達100億元的企業集團,慶安集團形成年產空調壓縮機1000萬台的生產能力,實現工業總產值超50億元。
7大型化工成套設備
以西安核設備有限公司、航天六院、航天四院、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重點,圍繞陝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和合資合作,在陝北建設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及鹽化工裝備製造企業,發展加氫反應器、精餾塔、閃餾罐、反應系統裝置、結晶系統裝置等大型成套設備,重點承擔大型成套加工裝置生產和改造修理任務。到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0億元。
五、政策措施
(一)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抓好規劃的重大項目建設。
要進一步強化工業強省和項目帶動戰略,制定規劃的重大建設項目分年度實施計畫,明確責任主體和任務要求,狠抓落實,加快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帶動我省裝備製造企業加快發展。
(二)加速體制機制創新,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進行規範化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真正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深化以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為重點的企業內部改革,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管理與經營水平;建立並完善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積極推行年薪制,試行期股、期權制和重大決策失誤追究制,使經營者收入與責任和企業的經營難度、經營風險和經營業績真正掛起鉤來。
一廠一策推進資產重組。在保持重點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堅持統籌規劃,突出發展重點,對於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應採取吸收增量、置換存量、聯合重組等方式,面向國內外尋求戰略合作夥伴;對於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採取出讓、分立、兼併、拍賣、破產等靈活多樣方式,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鼓勵國內各種所有制資本特別是大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以併購、參股等多種方式參與我省國有裝備製造企業的改革和不良資產的處置;重大技術裝備製造骨幹企業在進行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重組時要保證國家的控制能力和主導權,企業控股權向外資轉讓時應徵求國家和省級有關部門的意見,保護和培育我省多年來形成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體系。在企業的改制重組中要按照國家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資產處置、土地處理、職工安置等配套政策,確保平穩過度和取得實效。
加快實施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給予駐地的裝備製造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大力支持,安排一定的資金予以扶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主輔分離,努力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集中力量抓好發展。
(三)建設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健全技術開發機構,增加研發投入。鼓勵大型企業集團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加強技術研發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科技人員創新激勵機制。加強對自主創新項目的支持力度,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再創新的項目,重點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要基礎裝備,努力實現自主製造。對企業難以獨立完成的關鍵重大技術裝備,有關部門要給予必要的支持,集中力量取得突破。
二是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鼓勵企業通過自主開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以及國際合作、併購、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製造企業等方式掌握核心技術。鼓勵留學歸國人員、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在我省創辦研發機構。鼓勵我省企業在已開發國家創建技術研發機構,搶占行業技術制高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採用國際先進的製造標準,並有所創新。
三是建立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開發和產業化體系。各級政府要幫助企業突破研發和製造相脫節的體制障礙,通過共建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項目攻關、技術引進、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方式,築巢引鳳,吸引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和海外留學人員帶成果到企業孵化,或由他們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在我省的產業化。充分發揮陝西工業技術研究院和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的作用,整合優勢科技資源,構建集成創新體系,強化對裝備製造業關鍵技術、集成技術、共性技術的研發力度。
四是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製造。國家和省上在核准或審批重點建設工程時,將有針對性地安排一批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依託工程,並要求項目業主和製造部門聯合制訂詳細的裝備自主製造實施方案,我省具備消化吸收、研發創新能力的重大裝備製造企業要積極主動投入“依託工程”,掌握自主製造的主動權,為企業開闢新的發展領域。
五是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充分發揮我省軍工技術、裝備、人才優勢,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品和軍民兩用技術。通過改制、改組、合資、合作等方式,推進軍工企業與民用企業之間的併購、重組。調整軍工企業結構,組建專業化的民品生產企業,做強做大高技術民品產業。
六是完善技術市場體系。建立和完善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積極培育技術交易中介機構,繁榮和活躍技術交易市場,為裝備製造企業提供技術來源。選擇我省裝備製造業的重大技術難題,組織公開招標,面向全社會聘任攻關專家,聯合攻關。積極開展專利保護和專利交易。
(四)推進大集團大公司戰略,促進產業集聚和協調發展。
打破裝備製造企業中央與地方、軍工與民用、國有與民營分割的體制格局,鼓勵裝備製造企業之間、關聯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通過聯合、重組等多種途徑培育大型企業集團。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以產業鏈為紐帶,發揮比較優勢,全面整合現有資源,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品牌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發揮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持的作用,組建一批跨行業、跨地區的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和全程服務為一體的工程公司,並為其參與國內外重大工程建設、開拓重大裝備市場創造必要條件。
鼓勵重大裝備製造企業集團在集中力量加強整機產品及關鍵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的同時,打破條塊分割,通過市場化的外包分工和社會化協作,帶動省內配套及零部件生產的中小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延長產業鏈。以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大集團和知名品牌為依託,加快產業集聚,形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裝備製造集中地和產業集群區,促進產業協調發展。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管理、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
省內各有關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院要與企業、科研院所加強合作,通過項目攻關、人員培訓、設立獎學金、提供實習場所等多種方式,建設人才培養基地,聯合培養一批年富力強、具有創造性的中青年技術創新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級技工,特別要著力培養有開拓精神的戰略型企業家和重大裝備研製及系統設計的拔尖人才和帶頭人才。進一步發揮企業工會、共青團、婦聯、各類學會、協會等社團組織的作用,加強職工技術練兵和考核評比活動,促進企業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
採取持股、技術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建立以要素參與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製度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吸引國內外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規範的人才評價機制。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對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開發、使用和推廣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改善裝備製造業高級經營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工作生活條件,努力遏制人才外流。
(六)強化政策支持,扶持企業加快發展。
……。
(七)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