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十四五”現代果業發展規劃》是2022年9月2日陝西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十四五”現代果業發展規劃
- 發布單位:陝西省農業農村廳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
發布信息
2022年9月2日,陝西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陝西省“十四五”現代果業發展規劃》。
內容全文
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是陝西農業最具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推進果業高質量發展,對於鄉村全面振興、縣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十四五”時期,為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由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型,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現狀
第一節 發展成效
種植規模持續增長。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大力實施蘋果“北擴西進”和獼猴桃“東擴南移”戰略,園林水果規模快速擴張,2020年,全省園林水果面積達1731.72萬畝,產量1808.03萬噸,果業增加值590億元,較“十二五”末增57.3%。其中,蘋果面積930.27萬畝,產量1185.21萬噸;獼猴桃面積91.82萬畝,產量115.83萬噸,均居全國第一;柿子、櫻桃、冬棗、葡萄、石榴等特色水果規模穩步擴大並形成集聚。
產業布局基本形成。最佳化果業布局,強化集聚效應,推動各類水果向優生區聚集。成功創建陝西黃土高原蘋果和秦嶺獼猴桃兩大國家級產業集群。蘋果形成渭北南部、渭北北部和陝北山地三大產業帶,獼猴桃形成秦嶺北麓和漢丹江流域兩大產業帶,柑橘以漢中、安康為核心形成秦嶺南坡淺山丘陵產業帶,時令水果環繞城鎮呈塊狀或點狀分布,形成城市近郊百萬畝特色水果產業帶。
科技創新突破發展。加強技術創新支撐,構建起國家蘋果、獼猴桃、葡萄產業體系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龍頭、各類試驗站為主體的科研體系,形成由首席專家、崗位專家、技術骨幹組成的科研隊伍。國家蘋果產業大數據中心、國家蘋果氣象服務中心落戶陝西,建成果樹試驗站43個,果業科研機構總數達20個。自主培育出瑞陽、瑞雪、秦脆、秦蜜等蘋果新優品種,探索出蘋果矮砧栽培“千陽模式”。
三產融合加速推進。依託一產,大力發展加工行銷業。果品冷藏能力達545萬噸,智慧型選果線達150多條。蘋果濃縮汁加工企業達16家,生產能力2197噸/小時,是世界最大的濃縮蘋果汁加工出口基地,海升、恆通名列全球五強。新型經營主體數量激增,果品企業達3229家,家庭農場達4778家,專業合作社達3714家,果品經紀人近4萬名。
品牌影響快速提升。立體化品牌架構和運營機制基本形成,延安蘋果、洛川蘋果、鹹陽馬欄紅蘋果、白水蘋果進入2020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榜前10強,周至獼猴桃、大荔冬棗進入前20強。建成“陝果”品牌店近400家,成功舉辦世界蘋果大會、世界獼猴桃大會、世界飲品大會、西部國際果業發展論壇等大型活動,果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第二節 問題及挑戰
布局結構亟需最佳化。非優生區果園、高齡果園、低效果園面積較大,更新改造任務艱巨繁重。主栽水果品種結構單一,早、中、晚熟搭配比例不協調,晚熟品種布局集中、面積過大,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果樹栽培仍以傳統喬化栽培為主,適宜於機械化的密植高效栽培建園模式和省力化栽培技術需加快推廣。
生產基礎亟需加強。果樹種苗繁育體系不完善,品種純度、良性和苗木質量難以保證。新品種選育滯後於產業發展需求,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較少。大多數果園位於乾旱缺水的渭北及陝北丘陵溝壑區,水資源整體匱乏,有效灌溉面積僅占1/5。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有機肥源總量不足。防災減災能力整體不足,基礎設施配套率低,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面小。
產業體系亟需完善。全產業鏈建設發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產區之間栽培管理水平、初加工能力和品牌行銷水平相差較大。蘋果長期形成“地頭收購、預冷滯後、混裝銷售”行銷短板,造成果品貨架期短,不能實現周年銷售。精深加工產品種類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社會化服務體系跟不上時代發展。
綜合效益亟需提升。果農老齡化加速、農村青壯年勞力流失等因素造成人工成本逐年上漲,果園單產水平和商品率偏低。規模化經營、集約化建園推進慢,龍頭企業少,企業品牌弱,尤其缺乏具有強大市場開拓能力的企業和品牌。水果市場研究力度不大,先進技術示範和典型經驗推廣缺少支撐平台。
培育服務亟需加強。基層技術推廣服務力量弱,個別地區人才斷茬嚴重,特別是高素質人才。技術骨幹大齡者多、年輕人少,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專業人才更為稀缺。培訓能力嚴重不足,特別是生產技術培訓和經營能力培訓,未來還需加大政策解讀和行銷推介等方面培訓力度。
第三節 優勢條件
自然環境優勢。陝西氣候資源豐富、地形多樣,適宜多種果樹生長。渭北黃土高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秦嶺山脈兩側丘陵地區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土層肥沃、透氣性好,是世界獼猴桃原產地。榆林長城沿線、渭北旱塬和秦嶺北麓是葡萄最佳優生區。陝北黃河沿岸是棗的發源地和優生區。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為生產優質水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區位交通優勢。陝西地處全國中心,滬陝、福銀、連霍、青蘭等多條國家級高速公路途經陝西,西成、西渝、西銀等高鐵和中歐班列長安號常態化開運,鹹陽國際機場現已連通國內主要城市和國外50多個城市,國際港務區整合鐵路、公路、航空、海運資源,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的貨物在西安港集散分撥,為連線國際國內市場、開展交流合作、走向世界創造了有利條件。
科技創新優勢。陝西教育資源優勢明顯,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首的涉農院校數量多、學科全、實力強,能為果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及近2/3的功能研究室崗位專家都在陝西,水果主產縣與省級以上果業技術體系的專家聯繫緊密,近年來新品種培育和新技術研發均有突破,能為果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產業規模優勢。陝西園林水果面積和產量居全國前列,蘋果和獼猴桃產量居全國之首,2020年蘋果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建有世界最大的蘋果集中連片栽培區域、世界最大的獼猴桃集中產區,是世界最大的濃縮蘋果汁生產加工基地、出口基地,成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果業聚集區。巨大的規模、良好的基礎,為爭取市場話語權、提高綜合效益創造了便利條件。
第二章 總體思路與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立足果業發展現狀特徵,按照“穩規模、提品質、增效益”思路,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突出強優勢、補短板,發揮政府、市場雙重作用,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構建產業鏈、市場鏈、價值鏈完整匹配的現代果業經濟體系,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產業基礎。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提質增效。立足現有基礎,進一步最佳化布局結構和配套政策,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科技成果轉化率,實現全產業鏈效益最大化。
——堅持綠色發展。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加快綠色技術推廣,制定綠色生產標準,創建綠色果品品牌,打造集約型、循環型、生態型果業,推動果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瞄準全產業鏈發展需求,集聚科研資源,加大科研投入,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實用成果轉化,賦能支撐果業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堅持富民強農。圍繞促進增收,延伸產業鏈條,豐富經營形態,拓展產業功能,創新利益聯結,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全面振興。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十四五”末,保持全省園林水果規模基本穩定,總面積保持在1700萬畝左右,產量1800萬噸以上。加快全產業鏈建設,種苗繁育、生產管理、采後處理、主體培育、品牌建設和市場行銷等方面穩步提升,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經營效益持續增長。力爭到2025年:
——產業發展目標。突出重點產業,蘋果面積穩定在90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130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200億元。獼猴桃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13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00億元。
——提質增效目標。分區域、分類型創建500個高質高效示範果園,帶動蘋果和獼猴桃單產水平和優果率各提升5個百分點,畝均產值提高20%,區域特色水果有明顯提升。
——主體培育目標。聚焦全產業鏈建設關鍵環節,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重點提升10家優質苗木繁育企業(場),建設100個產地采後處理中心,扶持10家果品深加工企業。
——行銷強化目標。強化龍頭企業和優勢品牌帶動,形成發展合力,推動成立省、主產市、基地縣三級水果產銷聯盟,做強20個水果品牌,培訓5000名果農網紅,年銷售額億元以上果品企業達到20家。
——科技創新目標。加大水果新優品種培育和芽變品種選育力度,爭取培育出2-5個適應產地環境、綜合性狀穩定、發展前景好的水果新優品種。聯合開展水果深加工產品研發,開發5-10款附加值高、市場青睞的加工產品。
第三章 最佳化三大結構
嚴格落實防止耕地“非糧化”要求,統籌水果發展與糧食生產,推動果業向優勢區聚集,加快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根據市場需求,結合低質低效果園改造,調整最佳化品種結構,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種,促進果品錯峰上市,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第一節 調整區域布局結構
蘋果產業按照“逐步調減渭北南部、鞏固提升渭北北部、適度發展陝北山地”思路,推動產業向最佳優生區聚集。渭北南部逐步淘汰低質低效果園,實現退果還糧;渭北北部以第三次國土調查結果為基礎,以蘋果主產縣為單元,在保持縣域內耕地與園地總量穩定的前提下,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的原則,因地制宜規劃集中連片栽植區域,對占用耕地的以退出園地作為補充,確保耕地“進出平衡”,打造蘋果產業核心區;陝北山地蘋果統籌生態、地貌、氣象等因素,科學劃定栽培邊界和區域,建設蘋果產業新發展區。
獼猴桃產業堅持綠色、優質、高效理念,按照“鞏固提升秦嶺北麓、積極拓展陝南”思路,形成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帶和陝南秦巴山區獼猴桃產業帶。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帶以周至、眉縣為重點,突出穩面積、強基礎、提質效,加快低質低果園改造,推動產業向優生區聚集,打造獼猴桃產業核心區;陝南秦巴山區充分利用淺山丘陵坡地光熱資源和土地資源優勢,以高質高效示範園建設為牽引,穩步擴大種植規模,打造獼猴桃產業新發展區。
特色水果產業立足資源稟賦,結合市場功能定位,強化優勢產區示範帶動,逐步向優生區、集聚區和城市近郊發展,打造主題鮮明、業態豐富的特色水果產業基地。櫻桃產業以灞橋、澄城、銅川新區為中心,打造大櫻桃產業基地;以商州和西鄉為中心,打造秦嶺小櫻桃產業基地。葡萄產業在秦嶺北麓鄠邑、長安、臨渭和渭北旱塬合陽、大荔、涇陽、禮泉等優生區打造鮮食葡萄產業帶,在陝北長城沿線榆陽、橫山和關中涇陽、藍田等適宜區發展釀酒葡萄產業帶。棗產業在黃河沿岸神木、佳縣、清澗、延川一線打造陝北紅棗產業帶,在渭河流域大荔、臨渭等地打造關中冬棗產業帶。柑橘產業向秦嶺南麓淺山丘陵地區集中,分別以城固和漢濱為中心,輻射打造漢中和安康兩大優質早熟柑橘產業帶。石榴產業以臨潼和潼關為中心向外輻射,打造集鮮食和加工為一體的關中石榴產業帶。
第二節 最佳化品種品繫結構
蘋果產業結合低質低效果園更新改造,積極發展新優品種,促進不同色系、不同果形、不同口感品系差異化發展,解決晚熟品種占比大且品種單一問題。渭北南部積極發展新優早中熟品種,與渭北北部和陝北山地中晚熟品種形成錯峰上市。加快推廣市場口碑好、消費者青睞的綠色、黃色等特色品種。
獼猴桃產業加快品種更新換代,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帶栽培品種以中晚熟為主,適度發展紅心、黃肉等新優品種;陝南獼猴桃產業帶栽培品種以中早熟優良品種為主。
特色水果產業結合市場多元化需求,積極發展市場暢銷、消費者青睞的新優品種,合理搭配中早熟比例,錯峰上市,延長供給時間;加強有機、綠色和地理標誌果品保護與開發,以優勢區域和優質品種為載體,打造區域公用果品品牌。
第三節 規範栽培模式結構
蘋果產業立足黃土高原自然特點,堅持節水優先,渭北果區大力發展無支架、強根系、強幹性、強萌芽、寬行距的密植高效栽培模式,解決建園成本高、抗旱耐瘠薄性差、機械化操作難、掛果晚收益低等問題;陝北山地積極推廣抗寒、耐旱、抗逆性強的喬化短枝型栽培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果畜結合、果糧結合、果油結合新模式,建立與資源相匹配的新型栽培結構。
獼猴桃產業積極推廣“合理密植、一枝兩蔓、高架牽引”栽培模式,解決通風透光不良、病害蔓延、管理繁複等問題,提升果品質量;陝南地區定位生產優質高端水果,積極發展綠色有機獼猴桃。
特色水果產業大力發展高質高效栽培,梨、桃、杏、石榴等特色水果,積極推廣矮化密植栽培,加快喬化鬱閉果園更新改造,增加果園通風和樹體見光面積。櫻桃、冬棗、葡萄等特色水果,突出避雨增溫,加快避雨棚、冷棚、暖棚等配套建設,推進設施化栽培。
第四章 構建現代果業四大體系
立足綠色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市場化行銷、社會化服務,構建現代果業經濟體系,保障果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發展現代生產體系
立足集約化建園、規模化生產、省力化管理,聚焦“種苗、農機、有機質”三個關鍵,健全果樹苗木繁育體系,規範提升苗木質量水平;集成綠色、生態、降本、輕簡化技術,建立標準化生產模式;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推行綠色循環發展模式,減少化肥農藥投入量,推動綠色化、集約化、省力化生產,實現節本增效。
第二節 培育現代產業體系
聚焦優勢產區、優勢果品,強化產業集聚,規劃建設優質水果集中連片種植區域,爭創全國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果業生產現代化。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為載體,以全程託管為重點,加快培育蘋果產中服務業,有效解決青壯勞動力不足、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依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以采後預冷和統購分級為抓手,大力發展產後服務業。瞄準市場多樣化需求,推動精深加工業發展。充分挖掘果業生產體驗、休閒、文化等功能,建立依託一產、接二連三、有機融合的全產業鏈體系。
第三節 完善現代經營體系
以職業果農為主體、以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為基礎,分區域、分類型探索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家庭果園模式。鼓勵經營主體與農戶分工分業、聯合聯營,形成“企業管兩頭、農民管生產”的合作模式,共同構建完整穩固的市場鏈。推行“戶建園、園入社、社聯企、企接市”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有效融合。
第四節 提升現代科技體系
建立專家引領、專業協作的現代果業科技攻關聯盟,加快果業全產業鏈技術研發。統籌農業技術推廣力量,組建專業門類齊全、適應果業發展的綜合技術隊伍。完善“公益主導、多方參與”的技術服務協作機制。最佳化提升果樹試驗站(場)服務能力,切實發揮技術集成平台、示範引領高地、人才培育基地等作用。
第五章 重點工程項目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全社會參與,依託全產業鏈建設,通過示範引領、項目推動、重點推進,加快果業提質增效,推進果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優質苗木繁育工程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發。推進果樹種質資源保護圃建設,分別在洛川和眉縣建立全省蘋果和獼猴桃種質資源保護圃,鼓勵澄城、鄠邑、臨渭、蒲城、城固、臨潼等特色水果主產地,結合自身實際和發展需要,分類建立特色水果種質資源保護圃。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種業創新中心,以蘋果、獼猴桃為主,兼顧櫻桃、葡萄、冬棗、柑橘、石榴等優勢水果,建立全省果樹種質資源鑑定與基因挖掘平台,開展果樹種質資源保護基礎理論、資源挖掘與創新利用研究,深化群體協同進化規律、基因組結構、分子設計育種和功能多樣性等關鍵技術研究,篩選一批具有優良特性的育種材料。
加快新優品種培育登記。公布非主要農作物果樹登記名錄,健全主栽果樹品種選育登記制度,成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果樹專業委員會,開展果樹新優品種登記。完善主栽果樹芽變品種選育機制,強化培訓指導,激發參與熱情,開展品質優良、抗逆性強的果樹芽變品種選育,擇優進行區試,為品種更新提供選擇。發揮基層果樹試驗站作用,有針對性開展主栽品種提純復壯,砧穗組合、抗重茬等核心技術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產權的標誌性成果。
完善果樹苗木繁育體系。以蘋果和獼猴桃為重點,分類修訂完善苗木繁育標準和技術規程,對主栽非專利保護品種統一建立省級母本園和一級采穗圃,對自主產權品種鼓勵持有人建立母本園;依託省級母本園建設市縣二級采穗圃,引導苗木企業建立與繁育能力相匹配的專業采穗圃,從源頭上保持品種先進性。提升果樹病毒檢測能力,引導區域性苗木中心和苗木龍頭企業建設果樹病毒檢測實驗室,開展苗木脫毒技術和機理研究。積極培育苗木市場主體,鼓勵苗木企業與科研機構加強合作,聯合培育新優品種,打造優質苗木品牌,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強化品種苗木監管。完善苗木市場監管體系,開展果樹苗木生產經營許可。緊盯重點區域和關鍵時節,有效發揮行業組織輔助監督作用,聯合開展苗木市場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侵權育苗、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等不良行為,規範苗木市場秩序,營造公平、有序的苗木市場競爭環境。加快推廣苗木質量溯源機制,實行一樹一碼,詳細記錄樹種、產地、廠家、生產等基礎信息,確保全程有跡可查。按照“誰審批、誰監管”原則,加強國外引進種苗的隔離試種和產地檢疫,確保生產和質量安全。
專欄1:優質苗木繁育工程
1.品種培優項目。分類型組織品質優良、抗逆性強的果樹雜交及芽變品種選育,力爭培育出2-5個適應產地環境、綜合性狀穩定、發展前景好的水果新優品種。
2.繁育體系建設項目。以蘋果和獼猴桃為重點,建設省級母本園和一級采穗圃,各地市建設二級采穗圃,苗木企業建立與繁育能力相匹配的專業采穗圃。
3.繁育能力提升項目。鼓勵苗木企業與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扶持打造10家優質苗木繁育企業(場)。
第二節 高質高效果園建設工程
加快高質高效果園建設。以園區(基地)建設為載體,以制約全產業鏈建設關鍵環節為突破口,結合產業基礎條件,分類打造環節示範和全鏈示範重點縣,探索可複製的發展路徑和模式,發揮區域核心和帶動作用,引領果業高質量發展。圍繞產出率、優果率、畝效益等主要參數,制定高質高效示範果園建設標準,分區域、分類型創建高質高效示範果園,以水肥高效利用、省力化管理、規範化栽培等為重點,集成推廣節本增效集成技術,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
實施低質低效果園改造。以蘋果和獼猴桃為重點,兼顧櫻桃、石榴、柑橘、梨等特色水果,分類建設低質低效果園改造示範縣(點),總結可推廣的低質低效果園改造集成技術模式。對喬化鬱閉果園,通過間伐改形等措施,減少定植數、擴大株行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產量品質提升。對條件適宜但品種落後果園,通過高接換頭、品種更新等方式,加快品種改良,適應市場需求。對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效益低的果園,推廣改土施肥、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等關鍵技術,改善生產條件,促進樹體復壯和產量恢復。
提升果園有機質。分區域組織果園土壤有機質和微生物調查,依託示範園和果樹試驗站開展試驗示範,推進化肥、有機肥、菌肥、農家肥等關鍵要素的最佳化協同,分類制定果園精準施肥方案。梳理綠肥種植模式和技術要點,加快推廣果園行間生草、豆菜輪作、刈割覆蓋等綠色有機質提升技術。鼓勵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建設有機肥廠,大力推廣果畜結合等循環發展模式,利用畜牧養殖多元增收,提升有機肥供應能力,滿足果業生產需求。
推進果園機械化管理。開展果園全程機械化試點,探索果園全程機械化最佳模式和建園標準,示範推廣全程機械化技術,實現果園機械和人工高效組合。聚焦關鍵生產環節,引進推廣適宜山地、坡地和設施果園的生產機械,廣泛推廣旋耕機、自走式果園噴霧機、果園升降平台、枝條粉碎還田機及果樹修剪、輔助套袋、殘膜回收等機械設備,逐步將使用率高、尚未列入補貼範圍的果園機械和產業急需的特種裝備設施列入補貼範圍。鼓勵農機企業設計研發果園實用小型機械和器具,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大力發展以“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為代表的新模式、新業態,以系統服務推進規模化生產。
發展社會化服務。依託農機、農技、農資等服務主體,加強社會化服務主體培育。以果樹修剪、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果實套袋採摘等勞動力密集環節為重點,採取“農資+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方式,開展單環節、多環節和全程託管等生產性服務。鼓勵主產地建立區域性果業綜合服務中心,配套信息化服務平台,促進技物結合、技服結合,提高社會化服務效率,擴大社會化服務覆蓋面積。
加強防災減災建設。以花期凍害、乾旱、冰雹防範為重點,聯合氣象部門,制定主栽果樹精細化種植氣候區劃,科學指導選址建園,精準開展防災減災。建立全省果業氣象災害預警監測平台,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防範措施,開展果樹應對極端天氣技術培訓指導。完善果園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支持,在災害高發、多發區建設防雹網、防凍坑、移動熏煙等設施,推廣節水灌溉、坑施肥水、覆草保墒等節水保水措施,提升防災減災能力。針對蘋果樹腐爛病、輪紋病,獼猴桃潰瘍病和蘋果蠹蛾、蚜蟲等主要病蟲害,推進區域統防統治,示範推廣殺蟲燈、粘蟲板、誘蟲帶、釋放天敵等綠色防控技術措施。
專欄2:高質高效建設工程
1.高質高效示範園建設項目。新創建1-2個國家級產業園區,5-10個省級產業園區,5個產業強鎮,500個高質高效示範果園。
2.低質低效果園改造項目。分類建設低質低效果園改造示範縣(點),總結集成技術,推廣改造低質低效果園100萬畝。
3.果園有機質提升項目。分類制定果園精準施肥方案,集成推廣果園豆菜輪作、行間生草、刈割覆蓋等綠色技術,綠肥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
4.果園全程機械化項目。開展果園全程機械化試點,示範推廣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動實現果園主要環節機械化率達到80%。
第三節 產後處理推進工程
提升采後處理。緊盯“地頭收購、混裝銷售、預冷滯後”等突出短板,以主產縣為重點,根據種植規模和區域分布,建設產地采後處理中心,配套地頭預冷、簡易分揀、果品運輸等必要設施,開展集中分揀、預冷、收購、代貯等產後服務,延長貨架期,提升精準供應能力,促進優質優價。提高采後處理標準化水平,根據市場消費需求特點,借鑑國內外先進產區和大型企業經驗,引導主產地和企業圍繞果品分級、貯藏、包裝、運輸等環節,分類建立果品采後處理標準,改善提升果品行銷形象。
完善冷鏈貯運。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合理規劃布局,以水果基地縣為重點,加強果品冷藏庫配套建設,保障基本冷藏需求。最佳化提升冷藏能力水平。採用現代氣調技術、信息技術、智慧型技術,加快簡易冷庫、機械冷庫和老舊設施改造升級,提高現有冷藏保鮮設施利用率。完善果品冷鏈物流,鼓勵行銷企業、大型物流公司等購置冷鏈車,分區域建立果品冷鏈物流集配中心,構建從田間到市場的全程冷鏈運輸體系,降低果品運輸損耗。鼓勵經營主體在主銷區聯合建設“前置倉”、“中心倉”式冷藏保鮮設施,降低運輸和貯藏成本,提高價格話語權。
發展果品加工。加強水果加工品市場研究分析,瞄準主流消費群體,梳理明確水果加工技術研究方向,精準開展水果加工產品研發,提高市場把握能力。鼓勵龍頭企業與科研單位深化合作,發揮各自優勢,聯合開發具有食用、醫用、保健、美容等附加值高的水果加工品;加強產地風情、歷史、文化等特色元素植入,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主體培育扶持,最佳化濃縮蘋果汁產能,穩妥發展以果醋、果酒、脆片為代表的精深加工業,加快推動水果加工業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強化水果加工原料檢驗檢疫,在加工廠區外圍設立監測點,做好廢料無害化處理,防止外地病蟲害侵入。
專欄3:產後處理推進工程
1.采後處理中心建設項目。以主產縣為重點,根據種植規模和區域分布,分批建設100個產地采後處理中心,開展集中分揀、預冷、收購、代貯等產後服務。
2.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項目。以水果基地縣為重點,合理規劃布局,加強冷藏設施配套建設,全省果品冷藏能力達到600萬噸以上。
3.加工能力提升項目。加強主體培育扶持,壯大10家果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快推動水果加工業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
第四節 行銷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市場體系。打造區域性水果集中行銷基地,分別在渭北東部、渭北西部和陝北各建設1個大型果品集散中心,配套建設現代化氣調冷庫群、智慧型分選線和大數據平台;與鄭商所加強合作,按標準要求改造提升現有軟硬體設施條件,形成全國蘋果交易和期貨交割基地。結合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揮中心村鎮、農貿市場、龍頭企業等區位和基礎優勢,分批建設覆蓋水果主產鎮、村的專業市場,打造區域性果品貿易中心,配套冷庫、質檢、物流、信息等基礎設施,形成以產地市場為基礎、區域性貿易中心為核心的產地供應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合作社建立具有集中收購、跨區運輸功能的現代化配送中心,直接參與主銷區終端市場共建開發。
加強產銷對接。加強果品流通數據監測分析,結合消費者對價格、果形、顏色、口感等方面的需求,精細劃分銷區市場,建立產地供應企業和主銷區企業名錄,組織產銷對接活動,提高精準供應能力。加強主產縣與京東、盒馬、華潤、百果園、新發地等大型果品行銷企業對接合作,建設符合企業標準要求的供應基地,引導國內果品百強企業建立直采基地,實現標準化訂單生產,搭建穩固的產銷銜接機制。加快推進電商發展,打造水果電商產業園區,建設“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貯存、統一包裝、統一寄遞”的電商供應鏈中心;分批培訓5000名果農電商,強化實操技能和行銷策劃培訓,建立陝西水果電商人才儲備庫。
擴大出口貿易。充分利用中國(陝西)自由貿易示範區楊凌片區、楊凌綜合保稅區平台,與西安海關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推進果品出口基地建設,開展出口果園認證。組織企業參與國際性果品展銷推介活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積極對接沿線各國商會和企業,定期開展果品貿易洽談,擴大陝西蘋果國際影響力。加強果品出口政策宣傳,定期組織出口業務培訓,用好農產品出口退稅政策,發揮出口型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提高出口貿易積極性。
豐富產業形態。充分挖掘果業功能價值,拓展果園體驗、觀光、採摘等功能,以及地域民俗、風情、文化等特色元素融合,打造一批集生產體驗、文教娛樂、科學普及、產品銷售等於一體的綜合示範園,促進果業多元增收。加快創意發展,依託時令水果和其他特色水果產業,豐富樹種、品種、品系配置,培育一批特色化、規範化、品牌化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提高果業綜合影響力。依託省內交通網路,根據水果上市時間,製作發布陝西水果採購游地圖,設計打造融合多種元素、果旅深度結合的精品觀光線路。
專欄4:行銷能力提升工程
1.供應鏈體系建設項目。打造區域性水果集中行銷基地,分別在渭北東部、渭北西部和陝北各建設1個大型果品集散中心,結合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分批建設覆蓋水果主產鎮、村的專業市場,打造區域性果品貿易中心。
2.水果電商發展項目。打造水果電商產業園區,建設“五統一”電商供應鏈中心,分批培訓5000名果農電商,建立陝西水果電商人才儲備庫。
第五節 品牌培育強化工程
加強品牌建設。構建陝西水果品牌體系,整合一批知名區域公用品牌,扶持做強20個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推動“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立體協同發展。完善陝西水果品牌目錄,發揮洛川蘋果、眉縣獼猴桃、澄城櫻桃、城固柑橘等優勢品牌示範帶動作用,加大品質優良、附加值高的名牌產品培育和“兩品一標”認證力度,擴大陝果品牌方陣。完善果品產地環境監測評價機制,強化生產投入品管理,依託全省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加強果品質量安全檢測,定期通報檢測結果,推動品牌果品加快普及質量追溯機制。
規範使用管理。建立“政府主導註冊、行業組織持有、統一授權使用”的區域公用品牌授權管理使用制度,加強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監管,引導產地和企業完善品牌標準體系,實行宣傳背書,推行品牌使用、維護、推介市場化機制,促進品牌建設規範發展。依託監管機構和行業協會,嚴厲打擊冒用品牌、仿製商標等市場不良行為,維護品牌形象。
擴大宣傳推介。注重線上線下結合,充分用好抖音、快手、小紅書等新媒體平台,結合成熟期推薦優勢水果品牌;積極組織優勢水果品牌赴主銷區舉辦宣傳推介活動,參加西部國際果業博覽會、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眉縣獼猴桃大會等大型展銷活動,擴大品牌影響力。加強品牌文化建設,注重品牌文化傳播,提高陝西果品品牌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提升品牌實力。組建品牌企業聯盟,實行“渠道共建、店面共享、體系共管”,強化協作配合,共建品牌行銷網路,形成品牌發展合力。加強品牌培育支持力度,對入選全國百強的區域公用品牌、知名企業品牌和年度價值增長最快品牌持有主體給予傾斜支持,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
專欄5:品牌培育強化工程
品牌培育項目。構建陝西水果品牌體系,整合一批知名區域公用品牌,扶持做強20個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推動“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立體協同發展。對入選全國百強的區域公用品牌、知名企業品牌和年度價值增長最快品牌持有主體給予傾斜支持,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
第六節 科技人才創新工程
加快科技創新。鼓勵省內涉農院校和龍頭企業聯合成立果業科技創新聯盟,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育、繁、推”一體發展,圍繞新優品種培育、省力化栽培、果品加工工藝、果園機械研發等方面進行重點攻關,推進科技產出與產業轉化,形成果業發展新動能和核心競爭力。突出陝北山地蘋果和秦巴山區獼猴桃,布局建設一批果樹試驗站和專家工作站。整合最佳化全省果業科技資源,搭建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果業科技創新“一站式”服務平台。
強化服務指導。加大政策激勵,建強基層果業技術推廣機構,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人員再教育培訓力度,確保人才隊伍穩定健康發展。加強實用技術培訓,建立健全技術帶頭人和職業果農培育機制。創新服務途徑和方式,加快服務信息化建設,鼓勵主產縣建立社會化服務平台,發展專家大院、農村科技服務超市、果樹醫院、“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新模式。
專欄6:科技人才創新工程
1.果業科技創新項目。鼓勵省內涉農院校和龍頭企業聯合成立果業科技創新聯盟,突出陝北山地蘋果和秦巴山區獼猴桃,布局建設一批果樹試驗站和專家工作站。
2.技術服務提升項目。加大政策激勵,建強基層果業技術推廣機構,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人員再教育培訓力度,確保人才隊伍穩定健康發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將果業作為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健全工作機制,壓實責任鏈條,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有序推進規劃落實。加強橫向溝通、縱向協調,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重大發展問題,合力推進果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日常調度和檢查指導,定期通報講評任務進展和工作情況,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第二節 加大政策支持
統籌資源要素,加強政策協同,形成疊加效應。加大市縣財政配套,創新財政投入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建立果業發展融資平台,構建政府引導、主體自籌、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面,探索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價格指數保險試點和果業綜合氣象指數保險業務,擴大“期貨+保險”試點,提升市場風險保障能力。
第三節 強化數字賦能
加強果業信息數據平台建設,積極與有關部門對接,與電商平台、數據公司等開展合作,加強全產業鏈基礎數據的採集、歸類、儲存、保護,推動數據共享共用。注重數據使用研究,建立完善數據分析模型,高效服務指導精細化生產、精確化管理、精準化對接,形成產業發展與數據套用服務互動融合發展,加快提升果業數位化水平。
第四節 營造發展氛圍
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現代融媒體平台,廣泛宣傳果業發展政策,深入報導新時代果業發展成就,全面展現“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美好願景。充分挖掘推廣典型經驗和樣板,講好產業故事,增強果業從業者幸福感,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蘋果產業發展的深厚氛圍。引導文化界創作果業題材文藝作品,提升陝西果業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