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

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是在上世紀80年代相關課題研究及學術團隊的基礎上,以陝西理工大學經法學院、經貿系、教科系從事該學科研究的專業人員為主要研究力量,聘請其他高校及地方文化文物部門研究人員共同參與,以漢水流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門研究機構。
一、研究團隊
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現有專兼職人員1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實務較強,學科分布合理,能夠承擔相關課題的研究並進行深度理論探討。
二、研究方向和特色
在長期的研究中,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逐步形成了區域生態經濟與綠色產業的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上注重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1.立足於區域經濟的基礎上重點研究生態經濟。團隊所在地位於漢中,屬漢水流域中上游的秦巴山地,居於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上,生態環境良好,素有“生物寶庫”、“天然藥庫”之美稱,同時較少工業和城市污染;這裡文化積澱豐厚,有著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並有著長期生態建設的積累;秦巴地區重要的生態地位、國家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大局,對該區域生態保護有著特殊的要求。良好的生態條件和國家巨觀政策的約束,是我們研究問題的基本依據,我們提出了生態經濟是該區域經濟發展基本形式的命題。
2.比較集中地研究綠色產業問題。作為生態經濟的具體形式和可操作手段,根據區域經濟條件、水平和要求,比較系統地研究了綠色產業、綠色產業發展機制及政府對策等問題,對相關的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政策和綠色生產力問題也作了探討。
3.具有較強的套用性。部分研究成果已經被一些市、縣政府和企業採納。綠色產業的研究成果已轉化為漢中市委、市政府“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漢中”的決定,並成為陝西省省委、省政府關於陝南經濟發展的核心理念。研究者還積極參與當地市、縣經濟發展戰略、產業政策的制定工作。
三、近五年主要學術成就、創新點及科學意義、經濟和社會效益
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近五年區域經濟學團隊的主要學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已經承擔和完成了一批較高檔次的科研課題。如生態學視野下的西部經濟發展研究(教育部)、邊緣地與經濟協調發展(國家社科基金)、漢水流域生態環境的補償機制研究(陝西省教育廳)、資源價格與漢江水源地生態保護的補償機制研究(陝西省教育廳)、漢中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建設研究(陝西省科技廳)、陝南綠色產業開發的運行機制研究(陝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等。
2.發表了一系列的高質量的論文,有一定的學術反響。本研究所發表的論文30餘篇被CSSCI收錄、新華文摘收目;“西部生態經濟開發的利益補償機制”獲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生態學視野下的西部經濟發展研究”獲2007年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二名);前後有40餘篇論文被他引150餘頻次,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反響。
3.部分科研成果轉化為地方政府或企業的決策,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漢中市委、市政府認為,“關於綠色產業的研究,對我市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漢中的發展戰略發揮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陝西漢王藥業有限公司認為,關於綠色產業的研究成果,為該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戰略的形成與轉變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產生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綠色產業的研究成果獲得了漢中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等獎和陝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獎,並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