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是1991年4月16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
- 類別: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 設立時間:1991-04-16
- 全年開放時間:265天
- 免費開放:是
- 年度觀眾總數:1390000人
- 館舍建築面積:56000㎡
- 全年開放天數:265天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是1991年4月16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是1991年4月16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1展館介紹陝西歷史博物館於1991年6月20日開放,是新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90年代中期被評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
陝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位於西安市西鹹新區秦漢新城蘭池三路東段,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鹹陽城遺址核心宮殿區和西漢帝陵遺址帶 ,總占地面積約300畝,建築面積39809平方米,展陳面積10362平方米 ,是一座集文物保護、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社會教育、旅遊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博物館,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第一個...
《華夏寶庫耀世華章—陝西歷史博物館》是2020年西安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160多幅圖片,圖文並茂地介紹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沿革、建築特點,史前、西周、秦、漢、唐和宋元明清的陝西古代文明,以及館藏青銅器、陶俑、唐代金銀器和唐墓壁畫等精品系列品文物,展現了中國歷史的悠久燦爛和中國古代文明...
2016年6月3日下午,由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承辦的“絲路起點燦爛文明——陝西文化遺產”圖片展在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漢暉、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館長達拉罕·穆巴伊等中哈兩國各界代表共200餘人出席了...
為了更好地開展館藏文物藝術特性的探討與研究,建立館校合作科學機制,加強陝西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各大美術院校在課題研究、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等優勢資源利用,打造文化凝聚力基地平台,陝歷博與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和山東藝術...
三彩女立俑為唐朝的文物,1959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44.5 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42厘米,女立俑面龐豐潤,娟秀的雙眼微眯,下頜微抬,以優美的角度向上仰視。文物歷史 1959年陝西省西安市中堡村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鑑賞 紅唇微啟,甜美的微笑中似乎充滿著...
唐海獸葡萄紋銅鏡是一件1980年出土於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的文物,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海獸葡萄紋鏡又被稱為瑞獸葡萄鏡,是唐朝銅鏡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銅鏡種類,唐代銅鏡的代表,是唐代銅鏡中一顆耀眼的明星,主要流行在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文物特徵 這面海獸葡萄紋鏡為圓形,直徑21.3厘米。鏡背面圖案由高...
博物館奇妙夜,是陝西歷史博物館於2016年6月19日至21日期間推出“文明之源·博物館之夜”系列活動之一,目的是彰顯博物館服務公眾的社會職能。在“七一”來臨之際,為切實落實國家文物工作相關會議精神,進一步彰顯博物館服務公眾的社會職能。陝西歷史博物館於2016年6月19日至21日期間推出“文明之源·博物館之夜”...
陝西歷史博物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西安碑林博物館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 文化標誌 陝西省文物局LOGO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寶雞市出土青銅器“何尊”,何尊是“中國”一詞最早的出土文物見證。LOGO整體造型為高度藝術概括符號化的何尊,“陝西文物”四個漢字拼音首個字母“S X W W”經過...
唐載物駱駝俑是一件唐代文物,1971年陝西省禮泉縣鄭仁泰墓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文物特徵 高48厘米 文物鑑賞 駱駝站在長方形踏板上,昂首抬頭作長鳴狀。駝峰之間置駝架,上墊圓形花毯,橫搭著一個表面繪黑色圓圈圖案的圓鼓鼓的袋子,袋子兩邊掛著卷狀絲織物、扁壺、刀、箭囊等日用品以及兔子之類的獵物...
館藏文物 收藏概況 截至2022年4月,陝西考古博物館的建設方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從舊石器時代開始,各個歷史時期遺址、墓葬出土的文物標本20萬餘件。重要藏品 陝西考古博物館的重要藏品有春秋芮國遺址出土的青銅小罐、羅婉順墓誌、二十八星宿圖等。現任領導 館長:種建榮 文化活動 2022年4月21日,國家文物局、陝西省...
漢陶井 漢陶井是漢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漢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井欄為井字形,四邊各出兩頭,中間為方形井,井身為瓶狀束頸,肩部為多道弦紋,井架的頂為四阿式頂,有瓦脊。
1991年8月——2008年4月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工作,歷任宣教部副主任、主任等職(其中,2006年3月——2008年4月在鹹陽市秦都區掛職任副區長);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任漢陽陵博物館副館長;2009年4月——2017年11月曆任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主任;2017年11月——2018年4月任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陝西省文物...
《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是由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和日本中日新聞東京本社(《東京新聞》)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及展出地日本京都、靜岡、名古屋、東京的文博機構和多家新聞單位聯合承辦的展覽。2022年3月25日,展覽在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開幕。主辦單位 由中國陝西...
曾任陝西省博物館副館長、陝西省文物局外事處副處長、陝西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兼文物旅行社總經理、西安碑林博物館黨委書記兼副館長等職。長期從事文物考古、博物館研究等工作。曾主持制定碑林博物館規劃方案和原石刻館改造與新石刻館建設方案;對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歷史、現狀作了系統研究,提出發展思路,並啟動基本陳列改造...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展是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承辦,在芝加哥市富地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長達1100多年的歲月中,陝西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而擁有極其豐富的文物資源。秦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朝代之一,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模式...
西漢鎏金銅蠶為西漢的文物,1984年在陝西石泉縣前池河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西漢鎏金銅蠶通長5.6厘米,胸圍1.9厘米,胸高1.8厘米,重0.01千克。全身首尾總計九個腹節,胸腳、腹腳、尾腳均完整,體態為仰頭或吐絲狀,呈老熟蠶昂首吐絲狀,頸背部刻出形凸線紋,腰背部橫刻兩道凸紋,尾部向背部翹起...
唐陶打馬球俑,是唐朝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唐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鑑賞 馬球也叫波羅球,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項體育運動。它起源於波斯(今伊朗),後傳入吐蕃(西藏),唐初時由吐蕃傳入長安。唐太宗李世民是馬球運動的倡導者,到唐中宗時,馬球運動風靡於宮廷、顯貴...
相信這個展覽對於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海峽之間民眾的理解和友誼,必將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次展覽的展品選自陝西省及甘肅省19家文物收藏單位,特別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提供了主要展品,類別上包括兵馬俑在內的陶器、青銅器、金銀器...
1959年6月下旬,在陝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一座普通的唐墓中,出土了一批唐三彩,其中一件為駱駝載樂俑,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通高56.2厘米,長41厘米,駱駝高48.5厘米。這件駱駝載樂俑表現了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巡迴樂團,有主唱、有伴奏。駱駝四足挺立在長方形踏板上,引頸...
陝西歷史博物館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館區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
商晚期羊首勺是商朝晚期時期文物,1977年陝西清澗解家溝出土,現收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勺柄端鑄有一個長著一對盤角的綿羊頭,勺柄上鑄有一隻老虎正在追趕一隻小山羊。老虎嘴大張,整個身體略微後傾呈準備撲食狀態,前邊的小山羊也作奔跑狀,雙目前視,小嘴微張似在咩咩呼救,又似力乏喘息。文物鑑賞 ...
(概述內圖片來源: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官網)文物特徵 唐赤金走龍為一組小金龍,最高的2.8厘米,最矮的2厘米,身材纖細,闊嘴伸頸,頭頂雙角,折曲於腦後,圓眼深目,兩唇張開,頜腮部位飾長鬃紋樣頸彎二曲,身上鼓,尾下拖,末端上卷,除脊背和尾脊有長鬃紋樣外,滿身皆飾深凹的網點紋,為飾片狀鱗紋,通...
透雕羽紋戈是商周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商周時期文物,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文物鑑賞 古代青銅兵器分為兩大類:進攻性兵器和防禦性兵器,戈是商周時期最常用的一種進攻性兵器,古稱勾兵,是用來鉤殺的兵器。 這件透雕羽紋戈中間部分採用透雕,鋒部捲起,顯然不是實用器。已發現的商...
唐鎏金蔓草花鳥紋八棱銀杯為唐朝文物,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1982年,在西安市韓森寨電車二場出土。文物信息 唐鎏金蔓草花鳥紋八棱銀杯高5.9厘米,口徑7.2厘米,重121克。文物鑑賞 八角棱口,口沿下有環柄,杯身中部略向內效為弧形,喇叭形圓圜底圈足。杯身相間排列纏枝忍冬蔓草花紋與花鳥紋圖案各四幅。四幅...
西周列鼎列簋是西周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出自於《周禮》。文物鑑賞 鼎最初是煮肉的鍋,簋是盛放熟食的碗,但隨著西周禮樂制度的不斷完善,它們逐漸演變為重要的禮器,成為“明尊卑、別上下”的標誌。鼎和簋在使用時還有嚴格規定,以奇偶數相配,按大小依次排列,來代表主人的身份和等級。《周禮》...
漢裸體俑是漢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漢代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漢代出土的陶俑從形制上分為塑衣式陶俑和著衣式陶俑兩種類型。塑衣式陶俑是指人物形象及服飾同時塑成,並施以彩繪;著衣式陶俑在隨葬時身上穿著真正的絲綢、棉麻或鎧甲類等服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的...
金相撲俑是一組金代時期的歷史文物,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浮雕磚上的兩位力士形象,都赤裸著上身,雙拳緊握,怒目圓睜、雙唇緊閉,鼻翼似在煽動,好像正等待投入一場角逐。文物鑑賞 相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當時為一種強身健體的活動。漢代稱為“角牴”,類似於今天的摔跤。唐代發展成為一種體育競技,始...
西周青銅雙耳杯是西周時期文物,於長安張家坡窖藏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歷史 長安張家坡窖藏出土。西周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14.4cm,口徑8.4cm,最寬22cm,腹深11cm,底徑7cm,杯身為觚形,兩側有鏤空雙柄,柄上端作鳥尾狀,矮圈足,中腰飾有一道凸弦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