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片段長度多態性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態性檢測技術是進行基因組研究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限制片段長度多態性
  • 水平:DNA分子
  • 作用:進行基因組研究的基礎
  • 領域:生物
技術原理,技術套用,

技術原理

該技術是利用限制性內切酶能識別DNA分子的特異序列,並在特定序列處切開DNA分子,即產生限制性片段的特性,對於不同種群的生物個體而言,他們的DNA序列存在差別。如果這種差別剛好發生在內切酶的酶切位點,並使內切酶識別序列變成了不能識別序列或是這種差別使本來不是內切酶識別位點的DNA序列變成了內切酶識別位點。這樣就導致了用限制性內切酶酶切該DNA序列時,就會少一個或多一個酶切位點,結果產生少一個或多一個的酶切片段。這樣就形成了用同一種限制性內切酶切割不同個體DNA序列時,產生不同長度大小、不同數量的限制性酶切片段。後將這些片段電泳、轉膜、變性,與標記過的探針進行雜交,洗膜,即可分析其多態性結果。

技術套用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態性檢測技術是進行基因組研究的基礎。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長度多態性)已被廣泛用於基因組遺傳圖譜構建、基因定位以及生物進化和分類的研究。RFLP是根據不同品種(個體)基因組的限制性內切酶的酶切位點鹼基發生突變,或酶切位點之間發生了鹼基的插入、缺失,導致酶切片段大小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可以通過特定探針雜交進行檢測,從而可比較不同品種(個體)的DNA水平的差異(即多態性),多個探針的比較可以確立生物的進化和分類關係。所用的探針為來源於同種或不同種基因組DNA的克隆,位於染色體的不同位點,從而可以作為一種分子標記(Mark),構建分子圖譜。當某個性狀(基因)與某個(些)分子標記協同分離時,表明這個性狀(基因)與分子標記連鎖。分子標記與性狀之間交換值的大小,即表示目標基因與分子標記之間的距離,從而可將基因定位於分子圖譜上。分子標記克隆在質粒上,可以繁殖及保存。不同限制性內切酶切割基因組DNA後,所切的片段類型不一樣,因此,限制性內切酶與分子標記組成不同組合進行研究。常用的限制性內切酶一般是HindⅢ,BamHⅠ,EcoRⅠ,EcoRV,XbaⅠ,而分子標記則有幾個甚至上千個。分子標記越多,則所構建的圖譜就越飽和。構建飽和圖譜是RFLP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