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桂理陰煎,中醫方劑名。出自《白喉全生集》。主治上假熱下真寒證。白見於喉內,色明潤成塊,甚或凹下,不紅不腫,不甚疼痛,飲食稍礙,舌胎滑白,二便如常,或自溏泄,或寒熱往來,兩顴作紅,嘴唇燥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附桂理陰煎
- 組成:熟地、僵蠶
- 出處:《白喉全生集》
- 用法用量:水煎服
組成,主治,文獻摘要,
組成
熟地四錢(12g),僵蠶二錢(6g),制附片三錢(9g)、炮姜(炒)、銀花各一錢五分(各5g),當歸、炙草各一錢(各3g),肉桂八分(去粗皮,蒸兌)(2.4g)。
主治
上假熱下真寒證。白見於喉內,色明潤成塊,甚或凹下,不紅不腫,不甚疼痛,飲食稍礙,舌胎滑白,二便如常,或自溏泄,或寒熱往來,兩顴作紅,嘴唇燥裂。
文獻摘要
《謝映廬醫案》:“夫養正邪自除,理所有也。因訂附桂八味,連服二日,而脈皆平,諸病稍退。自雲噯氣猶帶地黃之味,意擬丹澤之寒乎,故改附桂理陰煎。脈來數多遲少,固知劑中過助其陽,念日更用柔陰扶陽之藥,一服而寐已安,是日再視,二便寤寐如常,是暑溫之邪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