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巴穴鴞

阿魯巴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arubensis (Cory,1915),是鴟鴞科小鴞屬穴小鴞的一個亞種。喜歡開放的棲息地,主要棲息於熱帶稀樹草原、沙漠地區、草場園林,非常接近人類居住的各種設施,機場和高爾夫球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阿魯巴穴鴞
  • 拉丁學名:Athene cunicularia arubensis (Cory,1915)
  • 別稱:穴小鴞阿魯巴亞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鴞形目
  • 鴟鴞科
  • 小鴞屬
  • 穴小鴞
  • 分布區域:阿魯巴島(荷屬安的列斯群島)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是一種在地面洞穴生活的小型貓頭鷹,有圓圓的頭和耳朵,身體纖瘦,腿頗長,成年貓頭鷹體長一般在19~25厘米,翼展55厘米,體重170~214克。臉頰白色,體呈褐色,具白色小斑點,有兩道粗白眉,眼睛黃色,頭部沙色,背部、翅膀、上體、胸部和腹部有白色或奶油色條紋。亞成鳥的頭部和背部褐色,腹部、胸部和翅膀為白色。在其第一個夏天會蛻變成鳥般的羽毛。雌鳥通常比雄鳥更暗。

生活習性

從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的高度都是有蹤影。習慣獵食大型節肢動物,主要是甲蟲和草蜢,構成了飲食的一大部分。小型哺乳動物,尤其是鼠類,也是重要的食物。其他獵物包括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蠍子、小棉尾兔、蝙蝠和鳥類,它們可以相當靈活的捕捉獵物,追逐地面上的蚱蜢和甲蟲,利用自己的利爪,捕捉在半空中飛行的大昆蟲,或懸停並向不知情的獵物俯衝下來。穴居貓頭鷹主要活躍在黃昏和黎明,但在整個24小時內都可以獵食,尤其是當它們要哺育雛鳥時。和其他的貓頭鷹不同,它們也吃果實和種子,特別是仙人球或仙人掌果。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3~4月。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偶爾有2雄一雌。巢穴一般用其他哺乳動物廢棄的地下洞穴,也自己挖掘洞穴,甚至還利用放在地下的人造巢箱。會在不同類型的巢穴里里放置不同的乾巢材。每巢產6至9(有時多達12枚)枚卵,由雌鳥孵化28~30天。在孵化期由雄鳥負責給雌鳥帶來食物,並隨時在白天擔任洞穴附近的警衛。孵化14天后,可以看到小鳥在棲息的洞穴入口處,伸出小腦袋等待父母帶回來的食物。它們離開巢穴獨立生活大約要44天的時間,能夠捕食昆蟲要49~56天。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