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里山線柱蘭
- 拉丁學名:Zeuxine parviflora
- 門:被子植物門
- 科:蘭科
- 屬:線柱蘭屬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形態特徵
植株高15-22厘米。根狀莖伸長,匍匐,肉質,具節。莖直立,圓柱形,淡紫褐色,具3-5枚葉。葉片卵形至橢圓形,花開放時常凋萎,向下垂,長2-4厘米,寬1.2-1.5厘米,淡綠色,上面絨毛狀,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收狹成長約1厘米的柄。花莖長10-15厘米,被毛,具2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具3-9朵花;花苞片淡紅色,卵狀披針形,長4.5毫米,先端長漸尖,背面和邊緣具柔毛,較子房稍短;子房圓柱形,扭轉,被柔毛,連花梗長約6毫米;花較小,白色;萼片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4-4.5毫米,寬2.5-2.8毫米,先端急尖,具1脈;側萼片長圓狀卵形,長4-4.5毫米,寬1.5-2毫米,先端急尖或鈍,具1脈;花瓣白色,近倒披針形長圓形,長4-4.5毫米,寬1.2-1.3毫米,先端近鈍,基部漸狹,偏斜,具1脈,無毛,與中萼片粘合呈兜狀;唇瓣呈T字形,除基部為黃色外其餘部分均為白色,長4.5-5毫米,前部擴大,寬約4毫米且2裂,裂片近長圓形,其前部邊緣全緣或具不規則齒,它們呈近水平叉開,中部收狹成長約1毫米、邊緣全緣的爪,基部擴大呈囊狀,其內面兩側各具1枚鉤狀的胼胝體。花期2-4月。
產地生境
產台灣、海南、香港、雲南(鎮康、普洱)。生於海拔200-1640米的林下陰濕處地上或岩石上覆土中。日本(琉球、小翌原群島)、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寮國、高棉、越南、緬甸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馬來西亞(檳榔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