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謙天皇(阿部內親王)

孝謙天皇

阿部內親王一般指本詞條

孝謙天皇(こうけんてんのう),生於718年(養老2年),卒於770年8月28日(神護景雲4年8月4日),是日本第46代天皇,她的在位年從749年8月19日(天平勝寶元年7月2日)到758年9月7日(天平寶字2年8月1日)。孝謙天皇父親是聖武天皇、母親是光明皇后。孝謙天皇是日本史上第6位女帝,天武天皇系最後的天皇。孝謙天皇即位前名叫阿倍內親王,曾讓位於淳仁天皇,之後重祚,稱第48代稱德天皇,764年11月6日(天平寶字8年10月9日)至770年8月28日(神護景雲4年8月4日)在位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皇太子時期,孝謙朝,上皇時期,藤原仲麻呂之亂,稱德朝,去世及皇位傳承,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749年(天平21年),聖武天皇退位,阿倍內親王即位,是為孝謙天皇。758年(天平寶字2年),孝謙天皇讓位淳仁天皇。764年(天平寶字8年)藤原仲麻呂之亂後,孝謙上皇廢除了淳仁天皇,重登皇位,直至770年(神護景雲4年)逝世。
影視作品中的孝謙天皇影視作品中的孝謙天皇
孝謙天皇的母親是日本史上第一位人臣家(藤原氏)出身的皇后藤原光明子(即光明皇后,在她之前的皇后都是出身皇族,屬家族內部通婚)。孝謙天皇在生前被淳仁天皇尊為寶字稱德孝謙皇帝,曾向吉備真備學習漢學。《續日本紀》始終將孝謙天皇稱呼為高野天皇,其它也有高野姬天皇、倭根子天皇等稱呼。
稱德天皇以後,直到江戶時代初期即位的第109代明正天皇(1629年至1643年在位)之間的八百五十餘年裡,日本沒有女帝。

人物生平

皇太子時期

阿倍內親王的同母弟基王早夭,除阿倍內親王和基王之外,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之間沒有其他孩子。聖武天皇和縣犬養廣刀自之間雖然生有安積親王,但因為其沒有政治後盾,無法成為繼承人。738年2月6日(天平10年1月13日)聖武天皇冊立阿倍內親王為太子(日本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太子),期間師從吉備真備。744年(天平17年)安積親王去世,聖武天皇的子女只剩下阿倍內親王。不久,聖武天皇病篤,橘奈良麻呂主張另立黃文王為天皇。當時的日本女帝全部是獨身(以未婚或未亡人的身份,以確保所謂的天皇的“萬世一系”),即使阿倍內親王即位,之後的繼承也無法預料,取代阿倍內親王,另立天皇的政治動作,終其一生都沒有停止過。
石原里美飾演的阿倍內親王石原里美飾演的阿倍內親王

孝謙朝

749年(天平勝寶元年),聖武天皇讓位,阿倍內親王即位成為孝謙天皇。即位之初,以母親光明皇太后為政治後盾,紫微中台(由皇后宮改組)的長官皇太后之侄藤原仲麻呂的勢力急速擴大。在位期間,孝謙天皇替父皇發願,為東大寺大佛天光。754年(天平勝寶6年),大唐高僧鑒真為孝謙天皇授戒。756年6月2日(天平勝寶8年5月2日),聖武上皇去世,遺詔冊立新田部親王之子道祖王為皇太子。但在757年(天平勝寶9年),孝謙天皇以道祖王有不符合皇太子身份的行為為理由,廢除道祖王的皇太子身份,另立舍人親王之子大炊王為皇太子。這次政治大變動是孝謙天皇和藤原仲麻呂的意志。憂慮藤原仲麻呂的權勢日漸變大,橘奈良麻呂、大伴古麻呂等人計畫廢除孝謙天皇,另立新帝。但事先察覺的藤原仲麻呂在不久將事件的關聯者全部肅清(即橘奈良麻呂之變)。此後藤原仲麻呂權勢進一步加強。
石原里美飾演的孝謙天皇石原里美飾演的孝謙天皇

上皇時期

758年9月7日(天平寶字2年8月1日),孝謙天皇因為要侍奉生病的光明皇太后,而讓位於皇太子大炊王(淳仁天皇)。這一天,孝謙上皇被尊為“寶字稱德孝謙皇帝”、光明皇太后被尊為“天平應真仁正皇太后”。藤原仲麻呂也受賜“藤原惠美朝臣”之姓及“押勝”之名,因此也被稱為藤原惠美押勝。藤原仲麻呂將官職都改為唐風,其權勢進一步增強。
760年8月31日(天平寶字4年7月16日),光明皇太后去世,孝謙上皇和藤原仲麻呂、淳仁天皇之間的關係起了微妙的變化。孝謙上皇和淳仁天皇移居小治田宮。761年(天平寶字5年)又移居保良宮。此時患病的孝謙上皇開始寵愛為她治病的出身於弓削氏的僧侶道鏡。762年6月19日(天平寶字6年5月23日),淳仁天皇返回平城宮,但孝謙上皇卻不入平城京,而入住了法華寺。《續日本紀》記載為“高野天皇與帝生嫌隙”,孝謙上皇和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呂的不和開始表面化。762年6月29日(天平寶字6年6月3日),孝謙上皇召集五位以上的官員,表明因為淳仁天皇的不孝的緣故,因此才遁入佛門,並宣布以後的國家政務要由自己來執掌。造成關係破裂的原因,一是淳仁天皇和藤原仲麻呂意圖誅殺道鏡,二是持有皇統正嫡意識的孝謙上皇對庶流出身的淳仁天皇不滿。
自763年(天平寶字7年)至764年(天平寶字8年),道鏡和吉備真備等孝謙派大臣就任要職,藤原仲麻呂的兒子們也就任軍事性的要職,孝謙上皇和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呂的勢力角逐在政治台面下繼續。

藤原仲麻呂之亂

764年10月10日(天平寶字8年9月11日),覺察到藤原仲麻呂開始進行軍事政變準備的孝謙上皇派遣山村王從淳仁天皇處沒收象徵軍事指揮權的鈐印。為了爭奪鈴印,孝謙上皇一方和藤原仲麻呂一方發生戰爭,最終鈐印回到孝謙上皇之手,藤原仲麻呂被指為朝敵。藤原仲麻呂奪取了太政官印後逃往近江國,764年10月12日(天平寶字8年9月13日)被殺。
得知藤原仲麻呂死訊後,764年10月13日(天平寶字8年9月14日)被藤原仲麻呂排擠的藤原豐成(藤原仲麻呂之兄,兄弟失和)就任右大臣。764年10月19日(天平寶字8年9月20日),道鏡受封大臣禪師。764年10月21日(天平寶字8年9月22日),被藤原仲麻呂更改為唐風的官職名全部復原。764年11月7日(天平寶字8年10月9日),淳仁天皇被廢,以親王身份流放淡路國

稱德朝

淳仁天皇被廢后孝謙上皇重祚,此後被稱為稱德天皇。在稱德天皇和道鏡統治的6年裡,沒有冊立皇太子。
765年(天平神護元年),相繼發生饑荒和和氣王謀叛事件,政局不穩。稱德天皇行行幸道鏡的故鄉河內弓削寺。此次弓削行幸中,冊封道鏡為太政大臣禪師。此外還擴建行宮,營建由義宮。大約此時流放中的淡路廢帝(淳仁天皇)被指意圖逃亡,被囚禁後的第二天猝死。因為墾田永年私財法的實行,土地開墾現象過熱,下詔除了寺廟、神社之外禁止一切墾田私有行為。
766年(天平神護2年),海龍王寺中出現了佛舍利,道鏡成為法王。道鏡之下設立了法臣、法參議等僧侶大臣,弓削御淨淨人就任中納言,道鏡的勢力擴大。另外任命藤原永手為左大臣,並特別提拔吉備真備為右大臣(吉備真備的家族門第不高,本無此可能)。此時,稱德天皇和法王道鏡的二頭體制形成。
稱德天皇陸續行幸大寺,擴建西大寺、營造西隆寺,修建百萬塔等,推行崇佛政策。另外也對神道教實行保護政策,修繕伊勢神宮並在宇佐八幡宮內建造神宮寺,提倡神佛合一。神社的神階制度也在稱德朝開始實行。《續日本紀》中還記載稱德朝的政治和刑罰嚴酷,犯小罪也會被處以極刑,產生了很多冤罪。769年(神護景雲3年),稱德天皇的異母妹不破內親王和冰上志計志麻呂詛咒稱德天皇,改名後被流放。同是稱德天皇異母妹的井上內親王之夫中納言白壁王(後來的光仁天皇)警惕稱德天皇猜忌心理,故意沉溺於酒中逃過一劫。
769年(神護景雲3年),大宰府的主神官中臣習宜阿曾麻呂上奏宇佐八幡宮的所謂神諭“道鏡宜就皇位”,為了確認真偽,派和氣清麻呂為勅使前往宇佐八幡宮調查。和氣清麻呂復命純屬偽神諭。因此觸怒了稱德天皇和道鏡,和氣清麻呂被改名,並貶官為因幡員外介,之後進一步流放大隅國(此即宇佐八幡宮神託事件)。

去世及皇位傳承

770年(神護景雲4年),稱德天皇再次行幸由義宮,但不久病重臥床。此時得知此情報的只有看護稱德天皇的宮人(女官)吉備由利(吉備真備的姐妹),連道鏡也不知情。道鏡的權勢瞬間衰落,軍事指揮權被藤原永手和吉備真備等太政官奪取。770年8月28日(神護景雲4年8月4日),稱德天皇在平城宮西宮寢殿去世。
稱德天皇終身未婚,沒有子嗣,去世後不久群臣召開會議,吉備真備擁立文室大市、文室淨三,而藤原永手、藤原良繼藤原百川等人擁立中納言白壁王。因為吉備真備固執己見,不肯讓步,所以藤原永手等人宣讀了稱德天皇的立白壁王的遺詔。因此白壁王得以繼位為光仁天皇,但遺詔實為偽造。不久道鏡失勢,被貶為下野國藥師寺別當,弓削淨人被流放土佐。墾田私有政策也在772年(寶龜3年)重新開始實行。

人物評價

孝謙天皇一生兩度為帝,終身未婚,周旋於藤原貴戚和舊豪族之間。但因過度偏重佛教,猜忌群臣,孝謙天皇的歷史評價並不芬芳。史料《公卿補任》中記載:“左大辨正四位下橘奈良麻呂,以天平寶字元年七月二日,謀反伏誅。至是雪冤。當時吞冤入地,死而不暝者,非獨公也。”可知孝謙天皇治下,冤死者眾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