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隅國

大隅國

大隅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其領域約為現在的鹿兒島縣東南部及奄美群島。一度由薩摩國分置的多禰國天長元年(824年)10月1日併入本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隅國
  • 外文名:Oosumi
  • 屬於西海道
  • 日語:おおすみ
概述,歷史,歷代守護,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歷代國司,

概述

大隅國(おおすみ)(Oosumi):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俗稱隅州,石高約17.5萬石(慶長時)。之鹿兒島縣東南部。和銅六年(713)以日向國肝杯、贈於、大隈、姶羅四郡分設一國。天長元年(824)併合多禰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併入鹿兒島縣
大隅國大隅國
由於處在最南端,所以國內的防禦相對安全。
特點:農業比較欠發達,農業產量不高。
主要特產名物:杉、馬、龍門司燒、鐵炮、燒酒。
分郡:菱苅、桑原、囎唹、大隅、姶羅、肝屬、馭謨、熊毛
代表風土:隼人冢、鹿兒島神宮、米山藥師、種子島、白銀坂、日當山、安樂溫泉、佐多角
主要勢力:肝付氏
以大隅半島為中心的西海道之國。橫跨大隅半島一直到錦江灣,南方海上還有種子島屋久島奄美諸島等島嶼。由北至東通過霧島火山群與日向國接壤,西方烏帽子岳是與薩摩國的分界。古代被稱為熊襲國,有隼人族及熊襲族世代居於此地。後熊襲國分成了大隅和日向。領土內多山地,北方有著霧島火山群,半島中央部分是高隅山地,半島突出部是肝屬山地。平原地區只有天降川流域的國分地區及面向志布志灣的肝屬平原。由於本地的火山性土壤,農業生產力不高。
大隅國分郡圖大隅國分郡圖
由於處於九州的最南端位置,幾乎不用擔心來自於南方的威脅,而與西方和北方的交界處也主要以山地地形為主,比較利於國內防禦。但與薩摩國隔著錦江灣相望,中間又夾著櫻島,所以可能遭到來自水路的威脅。

歷史

南北朝時代開始,島津氏一直統治著大隅、薩摩兩國,需要注意的地域只有都城盆地的平原地區及志布志灣沿岸的日向國,但由於國力不夠發達且距離中央政界遙遠,對中央政權不會產生什麼大的影響。進入室町時代後,島津氏逐漸降服了當地大部分豪族,但後來肝付及蒲生等豪族的動向並不穩定。後由於守護島津家的內紛,實力被削弱,大隅半島的實際支配者便成了肝付氏。隨著島津家分裂的局面逐漸被島津忠良和貴久收拾,便開始著手平定薩摩、大隅和日向三國。
1543年,鐵炮自西洋傳來,這種新兵器很快早九州諸大名家傳開。早在1549年便被套用於實戰。在之後的五年即1554年,島津氏將鐵炮集中使用,很快就在平定北薩摩的戰鬥中取得了勝利。同年,為了擴大實力並消除後顧之憂,島津忠良將女兒嫁於肝付兼續並與之結盟。後島津家迅速平定了北薩摩。隨著島津勢力的擴大,肝付兼續便聯合日向的伊東氏與島津家對抗,給島津家帶來巨大威脅。1571年,肝付兼續率領大隅諸豪族們從海陸奇襲島津領的鹿兒島,給島津家驚出一身冷汗。但次年島津軍便在木崎原之戰中大敗具有優勢兵力的伊東軍,伊東家一蹶不振。而且大隅及肝付兼續被薩摩和日向的島津勢力所包圍,不得不於1574年投降到島津家的軍門之下。大隅最終處於了島津氏的統治之下,而島津氏在支配了薩摩、日向和大隅三國後,開始了九洲制霸的征程。在耳川合戰和沖田啜之戰後分別擊敗了大友及龍造寺軍後,島津氏幾乎席捲了整個九州。但大友宗麟上洛邀請已經掌握了中央政權的豐臣秀吉出兵九州,於是秀吉在1587年發動25萬大軍征討九州(史稱九州征伐)。島津氏最終還是投降於秀吉政權下,保持了薩摩、大隅及日向一部分的領地。關原之戰後,島津氏巧妙地保住了原有的領地,一直存續到了幕末。

歷代守護

鎌倉幕府

1197年~1203年 - 島津忠久 1217年~1224年 - 北條義時 1225年~1245年 - 北條朝時 1250年~1272年 - 北條時章 1283年~1291年 - 千葉宗胤 1295年~1317年 - 北條時直 1323年~1333年 - 北條師頼

室町幕府

1333年~1363年 - 島津貞久 1363年~1376年 - 島津氏久 1376年~? - 今川貞世 1391年~1411年 - 島津元久 1411年~1425年 - 島津久豊 1425年~1470年 - 島津忠國 1470年~1474年 - 島津立久 1474年~1507年 - 島津忠昌 1507年~1515年 - 島津忠治 1515年~1519年 - 島津忠隆 1519年~1527年 - 島津勝久 1527年~1566年 - 島津貴久

歷代國司

織田信広 九鬼嘉隆 島津忠恆 薩摩藩初代藩主 小出三尹 和泉陶器藩初代藩主。 小出有棟 和泉陶器藩第2代藩主。 小出有重 和泉陶器藩第3代藩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