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那含
- 外文名:अनागामिन्
- 解釋:不來
- 拼音:a na han
阿那含果一般指本詞條
阿那含(梵語:अनागामिन्,anāgāmin),佛教術語,由後秦鳩摩羅什由梵語譯為阿那含,“不來”或“不還”之義,聲聞第三果。謂不再來,又...
【五種阿那含】 [出涅盤經]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又雲不還。謂不還來欲界受生。即第三果也。以其根有利鈍。行有勤怠。於證阿羅漢果。有先後之不同...
這幾件玻璃果出土時分別置於石雕寶帳前的兩個三彩盤內,是佛教舍利塔中的供奉之物,因此又名阿那含果。阿那含是佛教用語的梵文音譯,其意譯則為“不還”,因而阿...
佛法中小乘修行者能夠獲得的四種果位。分別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須陀洹建立苦空無常無我之正知見;斯托含依正見斷惡法修善法初得法益...
《三果向》三果即阿那含所證之果也,謂此人修學將入三果,雖未至本位,而已向於此果也。阿那含向,亦稱“三果向”,為斷欲界第七、八品修惑之位。...
通過修聲聞四諦可以獲得聲聞四果,依眾生根性的不同,可以分別獲得須陀洹(初果)、斯陀洹(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羅漢(四果),其中三果阿那含跳出了欲界生死...
因借聲聞第二果以區別之。故云是斯陀含果。(辟支。梵語具雲辟支迦羅。華言緣覺。)三十地得受職是阿那含果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菩薩於第十佛地中。而...
【五淨居天】[出楞嚴經] 五淨居天者。謂聲聞之人。斷欲界九品思惑盡。證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五淨居天】又叫“五不還天”,根據俱舍論而言。...
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則六十劫方可覺悟證阿羅漢果,證悟的果位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佛果初果 ...
四果指南傳佛教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四果指南傳佛教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
三.阿那含果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即第三果也。謂此人斷欲界後三品思惑盡。更不來欲界受生。故名不來。四.阿羅漢果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即第四果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
聲聞,一般又可分為四級,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羅漢果,通稱為四果聖人,以阿羅漢為最高。在三乘中屬小乘聖者。...
玄義六上曰:“果地圓極,非復因位。” 所證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聲聞乘就有四果(指聲聞乘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
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
聲聞乘修四諦法,自凡夫至阿羅漢,論時間,速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緣覺乘修十二因緣,自...
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
又沙門有四果之別,稱四沙門果,即須陀洹果(三結斷)、斯陀含果(三結斷,貪恚痴薄)、阿那含果(五下分結盡)、阿羅漢果(貪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
’又第十一說五種人成佛中,明須陀洹果人過未來八萬劫成菩提,斯陀含果人過未來六萬劫,阿那含果人過未來四萬劫,阿羅漢果人過未來二萬劫,辟支佛道人過未來十...
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
在證入滅盡定時,第四無色速行只生起兩次,之後即證得滅盡。在從滅盡定出來時,根據情況是阿那含或阿羅漢果心生起一次。當它滅時即會沉入有分。...
他們教化薩訶國人修持佛法,人人皆證得了阿那含果而不復落返輪迴中。然後蓮師回到鄔金國教化臣民。在化緣時,被認出而用一大堆檀香木來加以火焚。蓮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