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連德·戈森斯青年時代受到社會主義和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影響,在長期政治活動中,逐漸形成比較明確的反對帝國主義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思想,並表示接受馬克思主義。
正文,配圖,
正文
智利社會黨領袖,國家總統(1970~1973)。1908年7月26日生於瓦爾帕萊索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曾參加學生運動。193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33年參與創建智利社會黨,1943年起先後擔任該黨總書記和主席。1939~1942年任人民陣線政府衛生部部長。1937~1945年任眾議員。1945年起4次當選參議員,曾任參議院副議長、議長。1958和1964年,兩度作為由社會黨、共產黨等組成的人民行動陣線候選人競選總統,均失敗。1970年作為人民團結陣線候選人當選總統。
阿連德·戈森斯青年時代受到社會主義和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影響,在長期政治活動中,逐漸形成比較明確的反對帝國主義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思想,並表示接受馬克思主義。他認為,革命鬥爭可能以游擊中心形式出現,也可能以城市起義形式出現;可能是人民戰爭,也可能是議會選舉。他執政後,提出要在智利走出一條通過選舉方式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新路,並認為政府一旦控制銅礦、硝石、鋼鐵等基本財富,實行土改和大部分國民生產集體化,就有了真正的政權。他執政期間實行一系列重大經濟和社會改革:由國家控制金融企業和對外貿易;將銅礦等基本財富和較大的工商壟斷企業收歸國有;徵用大莊園土地,創辦合作社和國營農場;支持工人參加企業管理,大幅度增加職工工資;擴大社會保險,增建住宅,降低房租,為工、農子女上學提供多種便利。阿連德·戈森斯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主張裁軍和禁止核武器;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同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由於沒有掌握軍隊等重要國家機器,以及某些政策失誤等原因,他執政兩年後,智利經濟形勢惡化,政局動盪。1973年 9月11日,軍人發動政變,推翻人民團結陣線政府。同日,阿連德·戈森斯在與政變部隊戰鬥中以身殉職。
阿連德·戈森斯青年時代受到社會主義和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影響,在長期政治活動中,逐漸形成比較明確的反對帝國主義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思想,並表示接受馬克思主義。他認為,革命鬥爭可能以游擊中心形式出現,也可能以城市起義形式出現;可能是人民戰爭,也可能是議會選舉。他執政後,提出要在智利走出一條通過選舉方式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新路,並認為政府一旦控制銅礦、硝石、鋼鐵等基本財富,實行土改和大部分國民生產集體化,就有了真正的政權。他執政期間實行一系列重大經濟和社會改革:由國家控制金融企業和對外貿易;將銅礦等基本財富和較大的工商壟斷企業收歸國有;徵用大莊園土地,創辦合作社和國營農場;支持工人參加企業管理,大幅度增加職工工資;擴大社會保險,增建住宅,降低房租,為工、農子女上學提供多種便利。阿連德·戈森斯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主張裁軍和禁止核武器;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同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由於沒有掌握軍隊等重要國家機器,以及某些政策失誤等原因,他執政兩年後,智利經濟形勢惡化,政局動盪。1973年 9月11日,軍人發動政變,推翻人民團結陣線政府。同日,阿連德·戈森斯在與政變部隊戰鬥中以身殉職。
配圖
阿連德·戈森斯,S.